访卢加强:做现代农业最美的“生活场”
5月4日,青年节。成都东出龙泉驿区,优美的驿马河畔,在与巴金文学院一墙之隔的四川省艺术院,《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与四川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省艺术院院长卢加强博士一席谈。
与智者分享思想的盛宴,以创新创想的方式感悟创意的魅力,“生活场”“旅游场”“资源观”等极富异质的理念不断冲击脑波,初夏时节让人倍增激情。顾不得品香茗,也赏不得花香怡人,耳旁是卢博士精妙的观点,现代农业,这个看似枯燥的字眼,也分外多了鸟语花香。
“无中生有”,是卢加强最拿手的。从大英死海、遂宁观音故里文化,到绵阳中国香草园,从内江大千文化美食到乐山大佛嘉州长卷,从龙泉汽车城的桃花微笑到三台二十四节气农庄,从泸州纳溪情歌水城到成都新津古藤堡葡萄庄园,卢加强说,我们要有独到的“资源观”,要善于看见别人看不见、发现不了的资源。
对现代农业而言,尤其是县域现代农业,置身于县域经济浪潮中的政府官员和农业企业家,该具备何种“资源观”?该营造怎样的“生活场”?该怎样以创新的方式“无中生有”寻求突破式发展?卢博士都给出了答案。
从“无中生有”开始的“点土成金”
记者:大英死海和遂宁观音故里文化,都是创意“无中生有”的经典案例,给遂宁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当年是如何操作出这两个项目的?
卢加强:2011年,我与四川大学曾玉成教授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死海”的创意方案,在成都假日酒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招商。当时是想搞一个爱国旅游教育的项目。我是学地质的,就想从地质资源的角度思考这个项目,后来真搞成了,而且影响很大。
遂宁的资源其实是比较贫乏的,观音是文化资源,将其放在世界美学、世界文化来审视,就很有价值。西方有断臂的维纳斯,东方也有美神,那就是观音,她集善良、慈爱、美丽于一身。当时,我研究遂宁的旅游资源数据库时,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地方,一定要有狮子,不要只是羊群;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因而,一个地方领头人的思维和决策特别重要。
大英是“点水成金”,死海就是液体黄金,而观音故里的创意是“点土成金”。
我从事过三种身份:企业家、行政官员和学者。我学得也很杂,在大学学的是地质,在四川大学学的工商管理,在四川省社科院完成美学博士后。因而,我可以从企业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手把项目操作出来,还从行政官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来落地,考虑方案的社会性,如何让百姓满意。同时,还有学者的社会视野,从务虚层面来考虑未来。有专家学者的务虚,才能走得更远。
现代农业要做美“生活场”
记者:你提出的“田园牧歌式”农业在当下反响很大,那么,什么才是最好最美的现代农业呢?
卢加强:我很早就提出,文化旅游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载体。最好的载体,在中国而言,就是农业,旅游真正和农业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大旅游”;如果旅游就是卖景点,那是小旅游,只有与中华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大旅游”。
我去过很多欧美国家,那里的农村,庄园、庄稼等,无处不美。这是什么原因?10多年前,我提出“生活场”的概念。“生活场”,就是人们自然生活的场景和地方,只有“生活场”变美了,才是真正的美。为什么四川的甘阿凉很美?那是人家的“生活场”,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场”。差异化就是美,独特就是美,那里有雪山、云朵、草原,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
此前,农业部发文评中国最美的乡村,结果,最美的乡村不是人工打造出来的,而是在西藏,那就是一种“生活场”的美。可是,当地人天天看月月看,也许并不觉得美,可外地人去看,就觉得大美。四川的丘陵地区,层层梯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不美吗?四川人看不觉得美,可拉萨人来看,就会认为很美。
现代农业,就要打造农业之美、乡村之美。现在,“任性的资本和无知的干部”很可怕,如果用城市美学来套乡村,就会进入误区,对乡村而言就会是一种灾难,既浪费了资金,又对乡村造成了破坏。
县域农业正出现两大趋势
记者:一些专家说,中国的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农业还很落后,是粗放的散户式家庭型的方式,很多现代机械化的耕作方式还未能运用。这也说明中国农业的潜力其实还很大。那么,未来中国农业,尤其是县域农业有何种趋势?
卢加强:近来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正在出现两大趋势。其一,中国农业现代、中国美丽乡村运动不可逆转,将会像前些年城市房地产造出一大批富翁一样,产生一批在农村挖到金矿的新型农业企业家和产业大鳄。其二,中国的农村、农业正在死去,或将要死去一大批农业企业家。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农业很复杂,在“任性的资本”驱动下,一批没有准备好的官员和企业家,有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的复杂性、艰难性、科学性的情况下,就贸然介入。他们认为农业太简单了,简单得让我们不懂得农业。
农业产业化,须知,在贫瘠的土地上要让农民致富,得需要储备多少知识与技能呀,很多人连土地也不懂,不懂得什么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基本农田,没摸清国际国内市场就仓促介入,结果可想而知。
农业是复合产业,知识也得复合型,除了农业技术之外,还得懂文化、旅游。我曾到很多地方给村干部开讲座,讲农业并不简单,到过自贡、内江、巴中,也到过甘孜、凉山州,讲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城市下乡”,必须考虑“生活场”,考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考虑文化、旅游,充分挖掘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造就大美乡村。
发掘背后财富才是科学的“资源观”
记者:你有很多“点石成金”的妙招,这与您独到的“资源观”密切相关。您是如何发掘那些他人看不见的资源的?
卢加强:县域经济要有突破性的发展,需要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县域和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不能矮化资源,而要有独到的再发现。一座山,它不仅仅只是山,我们要从历史中来,从人文中来,结合民俗等。要正确地认识到资源,很难。
我几年前去云南老山前线,当地打算在麻栗坡建一座英雄之城。这是明面上大家都能看到的资源,可那里仅只这一个资源吗?我去后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约300公里的边防线。于是,我向他们提出:打造最美的边防农庄,边缘就是一个卖点,一个农庄,同时可以享受两国的文化和美食。
在北川,我去了禹里镇,看到百姓们住在半山腰的蓝天白云间,农户养猪,产出的土特产是北川老腊肉。味道很好,可肉价也差不多。可是,我认为他们做得还不够味。农户们应该“卖云朵”,在白云间生活的猪,是康养、生态的猪,肉价应该更高。我提出,卖老腊肉的时候,顺带也要把云朵卖掉,于是,当地规划起了一个“云朵产业园”。
在巴中南江,每年有“红叶节”,最红的那一周,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可那段时间过去,又门可罗雀。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当地人对光雾山的资源认识不够,那里还有美味的养生食物,可以用“勾魂夺魄”来形容,历史中,还有米仓古道、背二哥,过多地强调红叶,反而把其他的资源掩盖了。
地方官员认识资源太重要了,要看出“是什么”,不能被“无相外在”蒙住了眼睛,要发现“无相外在”外表下的金子。而专家,就要有发现金子的眼睛。没有发现,怎么“点土成金”?没有科学的资源观,就没有科学的产业观。
现代农业应走“田园牧歌”式道路
记者:在你的理念中,多次谈到“田园牧歌”一词,并将其上升为现代农业、农业美学中的一种模式。如何才能走向这种理想的模式呢?
卢加强:“田园牧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人情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田园吟唱,是儒释道共同归隐的美好之地,它有别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田园诗意生活,这种生活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
从古代田园诗,到现代田园牧歌文化的建设,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现代农业企业是现代田园牧歌的领唱者。现代田园牧歌不再是古代文人一个人的田园诗,而是广大农村劳动者共同的田园诗。因而,我们需要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前提。而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村经济的细胞,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为先导。
现代农业企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已从一业向多业协同发展,呈现出复合团队、三态基地、多维产品、地理商品、季节均衡、三级市场、文化农夫和组织体系八大显著特征。
新型农民是现代田园牧歌的合唱队。农民是现代田园牧歌的主体,让农民愿唱、能唱、唱好田园牧歌,形成脱贫致富的现代田园牧歌的合唱队是现代田园牧歌的核心和终极目标。
生物环境是现代田园牧歌的大舞台。生物环境是环境及生物的统称,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及人工控制下的动植物环境,人们生产、生活、游历环境。四川作为长江绿色屏障,始终要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一要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循环发展思维实现人与自然的美美与共;二要完善生物环境法律体系;三要规范农业生产技术实施流程;四要建立健全绿色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认证体系;五要出台环境与农业的奖惩措施;六要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七要推行走就地取材的乡村绿色建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