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盐马帮》全国首映 讲述咱自贡老百姓的事儿
题材新颖
改编小说挺进荧幕
电影《盐马帮》是根据四川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理事、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赵应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创作《盐马帮》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机缘。”2012年春,赵应和文友们到豆沙关旅游。景点中,一组马帮队伍坐在地上休息的雕塑吸引了他的目光,他走近一看,才发现雕塑刻画的是自流井的盐马帮。原来,早年间,自流井盐马帮往云南、缅甸等地运送食盐,途经豆沙关,在此停驻休息,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因而被做成雕塑以示纪念。
回来后,赵应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走访提笔创作,2014年,小说《盐马帮》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同步发行,并远销台湾。
由于小说题材新颖,情节惊险曲折,全景式展现自流井盐场风情与运盐马队生死曲折浩然正气。在出版后即引起关注,导演郭志军得知后,作为土生土长的自贡人,对这一题材十分感兴趣,“我连夜赶往自贡,和作者进行沟通,大家一拍即合,决定拍摄为电影。”
“平民演员”
演绎传奇故事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盐马帮》讲述了川南自流井盐马帮通过南丝绸之路的盐马古道,历尽艰险为滇西抗战前线送盐的故事。影片再现了袍哥江湖的恩怨情仇,古盐道上步步惊心,演释出新历史主义叙事下的平民血性燃烧的抗战传奇,为国捐躯的大义凛然精神。
导演郭志军介绍,电影没有将马帮游击队塑造成完美的英雄,而是以“平民”身份切入到“历史”中,探索人性的深度,追求灵魂的高度,探讨人类的终极意义。剧组近200名演员从未有过“触电”经验,均是自贡人,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学生、老板、医生、司法、外教美国人、退休人员、宗教人士。大家都怀着对自贡家乡的热爱,怀着对电影的梦想,不怕吃苦、不怕伤痛,最终完成电影的拍摄。
实现演员梦
“零经验”演员挑战自我
演员们的“零经验”给了剧组最大的考验,为了让这些“平民演员”尽快进入角色,剧组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比拍摄电影的时间都长。”郭志军说。
男主角“云龙”的扮演者张旭曾是派出所的一名协警,为了追逐自己的“演员梦”,他毅然辞去了工作,专心投入拍摄,“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是‘云龙’的不二人选。”在郭志军看来,张旭的样貌、身材、气质都非常符合男主角这一人物。
不过,没有一点表演经验的张旭,刚开始的时候连一句台词也说不清楚,“在镜头前,连正常走路都不会了。”回忆刚刚拍摄的时候,郭志军说,张旭还有很多场“哭戏”,但这并不是剧本里的戏,而是张旭最初难以适应拍摄,感到连累整个剧组和演员心生内疚,戏外的“哭戏”,“他甚至躲在家里不出来。”不过,最终通过和导演组的沟通,张旭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顶住压力,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也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多方关注
大学外教演飞虎队员来“扎起”
《盐马帮》由自贡人写、自贡人演、自贡人导、自贡话讲、自贡景点入镜。在拍摄时基本走遍了自贡大大小小的特色景点和古盐道,在仙市古镇和贡井、大安选点最多。
让导演组没有想到的是,影片在开始拍摄前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四川理工学院的美国外教尤凯很喜欢我们这个故事,申请加入剧组。”郭志军介绍,在向剧组提交的一篇论文中,他建议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剧情,经过多次商讨后,赵应将该剧情融入其中。
由于剧组拍摄的是抗日题材电影,因剧情需要用枪支,剧组人员还因此差点被误以为持枪歹徒。一次,剧组人员在一家餐馆就餐,放在车上的枪支被路过的司机看到,该司机发现后马上向派出所报案,随后20多名武警赶到现场,最终经过剧组解释,并查看相关证件后,才知道是一场误会。
将再度联手合作
讲述自贡人的电影
《盐马帮》分为自贡话版、普通话版、英文版3个版本。在举行首映后,《盐马帮》将从6月17日开始,在四川理工学院科学会堂展映10天。
6月下旬,该片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向全国发行,7月上旬在爱奇艺网独家上线首播,还将参加明年举办的青岛电影节。
同时,在《盐马帮》后,赵应和郭志军还将再度合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以红军长征和自贡盐场为背景的,由赵应编剧、郭志军导演的电影《特遣队》,将开始筹备拍摄,这又将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自贡人的电影作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