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举行例行新闻发布 通报了近期宜宾依法治市工作情况

  • 2014年11月25日 17时49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11月25日上午,宜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近期宜宾依法治市工作情况。

      多项措施力推依法治市

      据市委副秘书长、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曾健介绍,省委对依法治省进行全面部署后,宜宾迅速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和《四川省依法治省2014年工作要点》,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突出建立“三项”制度,积极探索用法治思维和手段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加强依法治市宣传教育。同时,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推进全市法院“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向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公开服务。

      在积极探索用法治思维和手段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方面,宜宾突出“一把手”依法行权,启动建立“一把手”依法行权的绩效评估制度,努力做到从制度层面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启动建立广大公务员群体特别是各级干部学习法律的制度,进一步促进广大公务员带头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运用法律,不断提升广大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突出抓好执法部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启动建立评估制度,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

      在统筹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方面,宜宾采取党委领导、社会参与、块块为主、条条为辅、条块结合的方式,形成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市县(区)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三大抓手,推动“法律七进”不断取得实际成效;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把依法治村、治社区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以点带面,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使广大群众自觉接受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

      在依法治省川南片区工作推进会上,宜宾把“法律七进”与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有机结合的做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全市以细化一个方案、开好一个专题会、编写一个学生读本、举办一个专题培训等“十个一”促进“法律进学校”等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个单位和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5所学校荣获“零犯罪学校”称号,翠屏区旧州小学在8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四川省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宜宾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宜宾市法律顾问制度;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的通知》,完善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机制;各市直行政执法部门通过自查和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梳理出40余件涉及公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并进行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完成“一目录、一厅、二平台”(即行政权力目录、电子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行政权力运行监察平台运行系统)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行权平台的互联互通。

      目前,全市已组建394支法律服务小分队,开展走村入户送法活动3609次,为10万余农户发放了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组织全市31家律师事务所结对对乡镇(街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推荐418名律师担任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选派579名律师、法律工作者为全市1823个村、243个社区担任法律顾问;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开展法治讲座161次,8万余名干部群众得到培训提高;在市级机关和各县(区)举办了17场、有6000余人参加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彭传忠先进事迹报告会,进一步提升了法治的社会正能量。

      下一步,宜宾将结合当前已经开展的依法治市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宜宾特色的基层典型经验

      为了让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宜宾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探索符合宜宾实际和体现宜宾特色的基层典型经验。

      兴文县实行一村(社区)一政法干警及法律顾问、一重大项目一法律服务小组、一重点企业一法律小队、一学校一法制副校长、一宗教场所一法律工作者的“六个一”为抓手,探索推进基层法治服务全覆盖新路径。

      江安县探索建立普法订单,推进普法效果最大化。坚持点面结合,学用齐抓,变“撒网普法”为“订单普法“、“单一学法”为“学用相济”、“单位独唱”为“联合搭台”,着力让普法普出声音、普出效果。

      长宁县实施“六个一”细胞工程建设,即分别在乡镇、县级部门、农村、学校、企业等分别实施差别化的细胞工作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工作规范化,将依法治理的各项活动实实在在地延伸到基层。

      珙县探索创新“一审三调”诉调对接模式,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一审”,即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审交办调解任务,凡县人民法院认可采取诉前调解、委托调解或协助调解的纠纷,由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审核,按程序交办到县或乡镇诉调对接工作站开展针对性调解。“三调”,即专业调解、“五老”调解、亲情调解,针对不同的纠纷,纠纷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调解类型。

      屏山县探索实施四项举措加强法律援助,突出做好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举行例行新闻发布 通报了近期宜宾依法治市工作情况

  • 2014年11月25日 17时49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11月25日上午,宜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近期宜宾依法治市工作情况。

      多项措施力推依法治市

      据市委副秘书长、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曾健介绍,省委对依法治省进行全面部署后,宜宾迅速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和《四川省依法治省2014年工作要点》,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突出建立“三项”制度,积极探索用法治思维和手段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加强依法治市宣传教育。同时,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推进全市法院“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向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公开服务。

      在积极探索用法治思维和手段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方面,宜宾突出“一把手”依法行权,启动建立“一把手”依法行权的绩效评估制度,努力做到从制度层面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启动建立广大公务员群体特别是各级干部学习法律的制度,进一步促进广大公务员带头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运用法律,不断提升广大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突出抓好执法部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启动建立评估制度,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

      在统筹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方面,宜宾采取党委领导、社会参与、块块为主、条条为辅、条块结合的方式,形成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市县(区)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三大抓手,推动“法律七进”不断取得实际成效;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把依法治村、治社区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以点带面,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使广大群众自觉接受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

      在依法治省川南片区工作推进会上,宜宾把“法律七进”与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有机结合的做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全市以细化一个方案、开好一个专题会、编写一个学生读本、举办一个专题培训等“十个一”促进“法律进学校”等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个单位和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5所学校荣获“零犯罪学校”称号,翠屏区旧州小学在8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四川省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宜宾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宜宾市法律顾问制度;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的通知》,完善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机制;各市直行政执法部门通过自查和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梳理出40余件涉及公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并进行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完成“一目录、一厅、二平台”(即行政权力目录、电子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行政权力运行监察平台运行系统)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行权平台的互联互通。

      目前,全市已组建394支法律服务小分队,开展走村入户送法活动3609次,为10万余农户发放了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组织全市31家律师事务所结对对乡镇(街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推荐418名律师担任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选派579名律师、法律工作者为全市1823个村、243个社区担任法律顾问;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开展法治讲座161次,8万余名干部群众得到培训提高;在市级机关和各县(区)举办了17场、有6000余人参加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彭传忠先进事迹报告会,进一步提升了法治的社会正能量。

      下一步,宜宾将结合当前已经开展的依法治市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宜宾特色的基层典型经验

      为了让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宜宾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探索符合宜宾实际和体现宜宾特色的基层典型经验。

      兴文县实行一村(社区)一政法干警及法律顾问、一重大项目一法律服务小组、一重点企业一法律小队、一学校一法制副校长、一宗教场所一法律工作者的“六个一”为抓手,探索推进基层法治服务全覆盖新路径。

      江安县探索建立普法订单,推进普法效果最大化。坚持点面结合,学用齐抓,变“撒网普法”为“订单普法“、“单一学法”为“学用相济”、“单位独唱”为“联合搭台”,着力让普法普出声音、普出效果。

      长宁县实施“六个一”细胞工程建设,即分别在乡镇、县级部门、农村、学校、企业等分别实施差别化的细胞工作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工作规范化,将依法治理的各项活动实实在在地延伸到基层。

      珙县探索创新“一审三调”诉调对接模式,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一审”,即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审交办调解任务,凡县人民法院认可采取诉前调解、委托调解或协助调解的纠纷,由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审核,按程序交办到县或乡镇诉调对接工作站开展针对性调解。“三调”,即专业调解、“五老”调解、亲情调解,针对不同的纠纷,纠纷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调解类型。

      屏山县探索实施四项举措加强法律援助,突出做好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