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 2024年06月26日 09时09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的“必答题”

    绵阳如何答好

    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时代考题?

    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绵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市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按照“广泛宣传发动、示范典型引领、专业机构赋能、政策支持保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思路,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三个“智改数转”案例

    看绵阳做法

    第一个案例:三台县鸿凯双泰与“智改数转”服务商摩尔元素,从彼此认识到达成意向合作,用时不足1天时间。

    之所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绵阳畅通“供”与“需”,以专业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在供需对接方面,绵阳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和免费诊断,帮助全市1419户规上企业对“智改数转”有充分认识,在“需求端”做好准备。

    在“供给端”,绵阳一方面引进海康威视等数字化服务商20家,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推动长虹、九洲等本土龙头企业成立服务商联盟,聚合14家数字化服务企业,为市内外近3000家供应链企业提供互联互通的“个性化”服务。

    同时,绵阳还建设了以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基础的“智改数转”赋能中心、绵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汇聚服务商85家、上线应用200余个,带动区域内重点应用企业实现经济增量近200亿元。

    第二个案例:通过“智改数转”,长虹室外机电控自动化生产线用人从46人减少到25人,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翻了两倍,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吸引了很多企业来参观学习。

    绵阳发布了“智改数转”10个典型案例,培育富临精工等17个“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建成雅化等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长虹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成为各领域“智改数转”的领头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还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筛选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重点企业,构建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的梯度示范体系。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第三个案例:近日,重鑫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和鸿翔特殊钢公司的“智改数转”正在进行。解决两家企业共计1000万元资金难题的,是绵阳“智改数转通”金融产品。

    绵阳出台专项政策,聚焦资金和数据两大要素,优化企业“智改数转”生态。

    今年2月以来,绵阳围绕重点培育的21家标杆企业和将要实施的85个重点项目,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扶持具体项目。其中,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已为长虹新能源、东材科技等近30家制造业企业融资超过16亿元。

    此外,绵阳还筑牢数字底座,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5G专网数量居全省第一。

    赋能“智改数转”有何优势?

    三个关键词:牵手、聚集、跨越

    绵阳拥有富集的科创资源,在赋能“智改数转”方面有何优势?

    第一个关键词“牵手”。突出抓好协同创新,让更多企业与创新团队“牵手”。出台“科创十条”等支持政策,通过高效链接创新资源,建成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引进高校顶尖专家团队入驻绵阳。

    第二个关键词“聚集”。突出抓好技术供给,让更多科技创新在生产线上“聚集”。大力支持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第三个关键词“跨越”。突出抓好产业培育,让更多成果实现从运用到产业的“跨越”。目前,绵阳已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各级科创平台21个,组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汇聚相关企业近百家,实现营收近200亿元。

    下一步,绵阳将持续强化协同创新,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形成更好创新生态,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加快培育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协作,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如何确保举措取得实效?

    激活企业主体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绵阳如何确保推动“智改数转”的举措取得实效?据介绍,围绕“智改数转”工作,绵阳推出并落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创新实践。

    首先,着力解决企业思想认识的问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多方式促进,企业已经认识到,推进“智改数转”,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必答题。企业的思想转变,为系列举措落实奠定了基础。

    其次,着力解决企业“单打独斗”的问题。绵阳已组建由市领导“挂帅”,发改、经信、科技、数据、金融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按照“周调度、月分析、季盘点”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因时因势调整工作举措,明确具体任务,细化时间节点,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再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底子薄”的问题。今年以来,绵阳制定了《绵阳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人才十条”等专项政策,全力推动生产制造到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个数均居全省第2位,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生态更加完善。

    四川如何服务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分类、梯次推进企业“智改数转”

    坚持政府引导。省委全会多次强调、高位推动,今年以“新春第一会”形式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智改数转”进一步明晰“任务书”“施工图”,近期还将出台专项行动计划、推出扎实举措。成都、绵阳等市(州)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形成齐抓共推、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突出企业主体。融合构建四川省“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化建立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流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设备升级等技术改造,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用真金白银提升企业改转意愿。

    强化服务支撑。搭建供应商、场景需求等“智改数转”供给资源池,落地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集合长虹、东电等5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典型场景和实施案例,届时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转型服务。分行业组织供需对接,累计开展数字赋能活动250余场。

    “下一步,将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抓紧推动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 2024年06月26日 09时09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的“必答题”

    绵阳如何答好

    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时代考题?

    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绵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市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按照“广泛宣传发动、示范典型引领、专业机构赋能、政策支持保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思路,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三个“智改数转”案例

    看绵阳做法

    第一个案例:三台县鸿凯双泰与“智改数转”服务商摩尔元素,从彼此认识到达成意向合作,用时不足1天时间。

    之所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绵阳畅通“供”与“需”,以专业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在供需对接方面,绵阳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和免费诊断,帮助全市1419户规上企业对“智改数转”有充分认识,在“需求端”做好准备。

    在“供给端”,绵阳一方面引进海康威视等数字化服务商20家,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推动长虹、九洲等本土龙头企业成立服务商联盟,聚合14家数字化服务企业,为市内外近3000家供应链企业提供互联互通的“个性化”服务。

    同时,绵阳还建设了以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基础的“智改数转”赋能中心、绵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汇聚服务商85家、上线应用200余个,带动区域内重点应用企业实现经济增量近200亿元。

    第二个案例:通过“智改数转”,长虹室外机电控自动化生产线用人从46人减少到25人,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翻了两倍,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吸引了很多企业来参观学习。

    绵阳发布了“智改数转”10个典型案例,培育富临精工等17个“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建成雅化等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长虹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成为各领域“智改数转”的领头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还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筛选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重点企业,构建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的梯度示范体系。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第三个案例:近日,重鑫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和鸿翔特殊钢公司的“智改数转”正在进行。解决两家企业共计1000万元资金难题的,是绵阳“智改数转通”金融产品。

    绵阳出台专项政策,聚焦资金和数据两大要素,优化企业“智改数转”生态。

    今年2月以来,绵阳围绕重点培育的21家标杆企业和将要实施的85个重点项目,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扶持具体项目。其中,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已为长虹新能源、东材科技等近30家制造业企业融资超过16亿元。

    此外,绵阳还筑牢数字底座,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5G专网数量居全省第一。

    赋能“智改数转”有何优势?

    三个关键词:牵手、聚集、跨越

    绵阳拥有富集的科创资源,在赋能“智改数转”方面有何优势?

    第一个关键词“牵手”。突出抓好协同创新,让更多企业与创新团队“牵手”。出台“科创十条”等支持政策,通过高效链接创新资源,建成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引进高校顶尖专家团队入驻绵阳。

    第二个关键词“聚集”。突出抓好技术供给,让更多科技创新在生产线上“聚集”。大力支持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第三个关键词“跨越”。突出抓好产业培育,让更多成果实现从运用到产业的“跨越”。目前,绵阳已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各级科创平台21个,组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汇聚相关企业近百家,实现营收近200亿元。

    下一步,绵阳将持续强化协同创新,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形成更好创新生态,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加快培育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协作,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如何确保举措取得实效?

    激活企业主体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绵阳如何确保推动“智改数转”的举措取得实效?据介绍,围绕“智改数转”工作,绵阳推出并落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创新实践。

    首先,着力解决企业思想认识的问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多方式促进,企业已经认识到,推进“智改数转”,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必答题。企业的思想转变,为系列举措落实奠定了基础。

    其次,着力解决企业“单打独斗”的问题。绵阳已组建由市领导“挂帅”,发改、经信、科技、数据、金融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按照“周调度、月分析、季盘点”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因时因势调整工作举措,明确具体任务,细化时间节点,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再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底子薄”的问题。今年以来,绵阳制定了《绵阳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人才十条”等专项政策,全力推动生产制造到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个数均居全省第2位,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生态更加完善。

    四川如何服务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分类、梯次推进企业“智改数转”

    坚持政府引导。省委全会多次强调、高位推动,今年以“新春第一会”形式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智改数转”进一步明晰“任务书”“施工图”,近期还将出台专项行动计划、推出扎实举措。成都、绵阳等市(州)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形成齐抓共推、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突出企业主体。融合构建四川省“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化建立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流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设备升级等技术改造,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用真金白银提升企业改转意愿。

    强化服务支撑。搭建供应商、场景需求等“智改数转”供给资源池,落地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集合长虹、东电等5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典型场景和实施案例,届时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转型服务。分行业组织供需对接,累计开展数字赋能活动250余场。

    “下一步,将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抓紧推动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zt_.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