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作新闻发布
2016年7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作新闻发布,全文如下:
四川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大省,既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又是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该说,四川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掘宝”的工程,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四川试验实践;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四川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迫切需求和现实选择。在引领四川改革发展、推动四川改革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我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所做的工作。概括起来讲,就是强化“四个率先”,加速“双轮驱动”,厚植“五大发展优势”。
一是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今年5月19日,成立了以王东明书记、尹力省长为正副组长的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已编制完成《四川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和《四川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工作计划》,正在加快编制《四川省“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初步建立完善了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形成了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级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市(州)政府积极参与的军民融合推进工作机制。
二是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今年4月份,省委常委会议定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目前,省级财政准备先期投入的10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面向全省军民融合重点企事业单位首批征集的41个符合条件项目,总投资达174亿元,提出基金需求超40亿元,初步建立了基金项目库。此外,省内多个市(州)、各军工集团在川单位以及多家金融机构均有意参与、热情高涨。
三是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今年4月26日,以四川九洲集团为发起单位,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四川大学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平台,打通了行业壁垒和垄断,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深度发展,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步伐。
四是率先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所有央属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今年4月份,我省成功举办了“2016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推进活动,省政府与8家军工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3家军工集团和中物院签署了4份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基地(项目)合作推进协议,新注册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率先与我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四川省成为全国唯一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各大央属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省份,一大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加快落户四川。
我们积极探索,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产业发展,通过“双轮驱动”,加快军民融合有关改革事项先行先试,加速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方面,大抓改革创新,加快先试先行。在创新“民参军”机制方面,健全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信息动态发布机制,广泛宣贯军民融合政策;制定了军工“两证”联合审查推进计划,选定了2家试点单位。在推动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方面,统筹制订了推进3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转企改革、4家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或公司化改制、3家军工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计划,目前正积极推动实施。在创新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加快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项目库,启动实施200个军用技术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将通过省财政专项资金予以引导支持。在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确认并授牌16家省级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建立了四川省军转民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大厅,积极开展军转民、“民参军”服务。
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发展,落实重大项目。积极做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培育、协调保障和推进实施工作,推进10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布局项目40个,落实投资超570亿元。150个军民融合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年内预计完成投资109亿元。“银河·596”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基地正按计划进度加快推进。推动重点企业培育和园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面向11个市(州)征集并梳理认定了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和50户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正积极研究制定培育支持政策。
目前,四川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先发优势。一是军民融合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去年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军工集团重点合作意愿省份”摸底调查中,四川排名全国第一。二是产业聚集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具备了较强的产业承载和基础配套能力。三是经济规模和产业投资显著增加。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收入已达2660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四川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排名全国首位。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核技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4大类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73%,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增加值占比达到79%,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五是军转民、“民参军”双向热潮涌动。全省400多家从事国防科研生产单位中,民口企业超过三分之二,配套范围、配套能力、配套规模不断提升,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关键配套产品研制生产能力。
全省上下已经形成广泛的积极共识,凝聚着积极推动的能量,也充满着期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将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加速推进四川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抓好规划、政策、方案等各项工作的落地见效。通过5年努力,推动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培育10家100亿以上、20家50亿以上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军地优势资源共享转化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融合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
将突出重要改革事项先行先试,突出重大合作协议加快落实,突出重点产业基地、项目推进实施。
一要积极改革创新。围绕军民融合重大改革事项实施,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一体化科研生产体系,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通 “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通道。推动构建省部军参与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与中央12家军工集团及中物院签署的合作协议,大力发展信息安全、航空发动机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进军工投资和资产管理改革,同步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特色、有影响的制度性经验成果。
二要积极发展推动。瞄准高端领域,发展高端产业,加快推动10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150个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军工和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户。尽快发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确保年内完成首批项目投资,争取早立项、早投资、早见效。做好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建设和发展,吸引更多军民融合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改革军用技术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推动军用技术成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流动和交易。推进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方式,为军用技术转移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要积极保障服务。围绕已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地推进协议和项目合作协议,切实推动落实改革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协同、资源共享、规划对接等一系列合作事项。加强军民融合“绿色通道”建设,将军工和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全省“绿色通道”协调保障范围,切实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协调高效、保障有力”,为全省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好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强化地方条件保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在川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军工和军民融合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国民经济动员办主任、省能源局局长雷开平回答记者提问
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