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勉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1月27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贯彻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深化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抓住机遇将其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以来,全省基本建成大桥灌区一期、中江黄鹿水库等24处大中型水利工程;新开工亭子口、小井沟等6处大型和通江二郎庙、宣汉白岩滩等33处中型水利工程,水资源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9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近400万亩、总量达到390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2%,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00亿元左右,投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省共建成田间渠系近3.2万公里、田间小型水源工程15.6万处、田间生产道路7673公里,完成田型调整350万亩,项目区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以上、耕地地力普遍提高1个等级以上,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实现整体性跃升。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围绕发展现代粮油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854万亩,田网、渠网、路网进一步配套完善,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地推进了一批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和“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全面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四是民生、生态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全省共解决20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完成“清水工程”水库3600多座。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六江一干”堤防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按时完成,恢复重建水库1222座、堤防809公里,治理堰塞湖113座。
过去几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是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意义,抓住和用好新的机遇,更加扎实地做好相关工作。
(一)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是产粮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依靠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我省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平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100—150公斤,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增产潜力巨大,增产效应永逸。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松,始终抓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根“线”不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抓到位、落实好。
(二)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总体上看,全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耕地基础地力下降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农田灌溉保证率仅有40%,中低产耕地占耕地面积比例达63.4%,大部分中低产耕地遇旱则干,遇洪则涝,小灾减产,大灾绝收。部分耕地土壤缺素现象普遍,生产能力降低。这种状况,不仅制约粮食生产,而且难以适应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对耕地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田网、渠网、路网配套,不断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努力为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和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产业新村互动相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既关系到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又关系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电产村综合治理,既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又解决农民群众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问题,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结合开展新型村落民居建设、农村风貌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步伐。
(四)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重要的发展工程,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一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配套完善节水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土等措施,有利于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
二、明确着力方向,把握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结合贯彻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大骨干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到田到土到村到组到户工程为突破,以综合治理、成片推进、整体推进为方法,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整合项目、创新机制,大规模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村建设、满足民生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目标是:
一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强化规划引导,突出分类指导,集中成片建设,大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有效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按照规划,今后四年全省新增有效灌面729万亩,2016年达到4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今后三年全省新增高标准农田600万亩,2015年达到38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3%。
二要以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为目标,围绕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建设、“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五小水利项目等建设,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机电提灌设施维修更新力度,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全面提升。
三要以提高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基础设施条件为目标,按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围绕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田网、渠网、路网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互动相融、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在工作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工程,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公共财政投入保障。要科学制订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实际需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创新机制模式,推行竞争立项、民办公助,鼓励村民自建,以奖代补,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确保农民更多受益。
二是统筹谋划、联动推进。要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部署中考虑和谋划,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起来,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相配套,与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等相结合,统筹规划、整合项目,综合投入、整体推进,实现全面提升。
三是突出重点、大小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大中小微相结合,在加大力度推进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小微水工程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到田到土到村到组到户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着重加强田网、渠网、路网“三网”和地力建设,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
四是建管并重、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方式、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营机制。要实行专业化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健全基层服务组织,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工程合理永续利用。
三、明确工作重点,扎实推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要按照《“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和相关规划,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着力构建调水、补水的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要加快亭子口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未来五年,还要开工建设土溪口水库等50余处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基本完成都江堰等11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今年要努力争取升钟灌区二期大型项目开工从而确保完成“2+10”项目开工任务,同时积极筹划2013年拟开工项目,力争明年再新开工建设10余处大中型重点骨干水利工程,持续保持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良好态势。
(二)突出抓好“全域灌溉”和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要把“全域灌溉”建设作为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平台,加大力度推进12个县(市、区)的全域灌溉试点工作,带动60个县(市、区)全面推进,争取“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实现全域灌溉的县(市、区)。要继续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大力发展集雨窖灌节水农业,不断改善项目实施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要抓好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示范区项目建设,全面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技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规范旱地改制,推广农耕农艺节水措施,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确保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要坚持工程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农田基础设施与耕地地力建设相结合,改型与改质相结合,大力实施田型调整、田间排灌、田间水源、田间机电提灌、田间道路和耕地地力六大建设工程,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一要加强以田型调整、筑砌地埂、平整土地、增厚土层为重点的“田网”建设,不断改善农业耕作条件。二要加强以农田排灌沟渠、提灌设施、小型集雨蓄水设施为重点的“渠网”建设,提高农田灌排能力。三要加强以整治农村机耕道、完善田间生产路、设置农机下田通道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改善农业机械化通行作业条件。四要加强以大中型排灌泵站工程线路改造、农业产业基地供电线路配套完善为重点的“电网”建设,确保农业生产供水、供暖、抗旱提水、防涝排灌等生产用电需要。五要加强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为重点的地力培肥建设,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六要加强以“三个突破”(即平原地区农机化全面突破、水稻作物机械化率先突破、机械化育播秧重点突破)为重点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提高农机化水平。
(四)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片和高标准农田重点示范区建设。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整合,集中打造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片和高标准农田重点示范区,以片带面,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一要加强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省上制定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建设,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二要创新建设机制。按照“三不变”、“三统一”(管理主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一编制规划、统一实施区域、统一建设标准)的原则,整合项目,打捆资金,集中投入,互补内容,充分发挥涉农涉水资金的整体效应和叠加效益。三要注重综合效益。要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片和高标准农田重点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片推进新村建设,努力使之成为高标准农田技术集成展示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全面小康先行区。
(五)突出抓好民生、生态以及防灾减灾水利工程建设。一要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村镇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尽快解决按新标准确定的2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要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六江一干”治理步伐,加快推进重点河段堤防工程建设,推进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抓好病险水库和水闸的除险加固。要抓紧推进易旱区抗旱水源工程和防汛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三要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要大力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大力推进“清水工程”,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
(六)突出抓好建管机制创新。一要创新工程建设机制。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行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的意见》和即将下发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村民自建等建设方式,实行“民议、民定、民建、民管、民享”,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二要创新管护运营机制。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对政府财政投入形成的项目资产,要进一步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确保永续利用。要鼓励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工程使用效益。三要创新利益连结机制。要积极探索把政府财政投入形成的农田水利资产转化为农民专合组织的生产经营性资本,进而与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合作的有效模式和办法,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当前,正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时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协同配合,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狠抓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完善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逗硬考核奖惩,认真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核,推动相关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要科学制订规划,坚持集中连片、统筹兼顾、综合配套、注重实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紧密衔接,努力提高建设的综合效益。制订规划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发展难题和民生难题,增强建设规划的针对性。要严格执行规划,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规划作为今后安排工程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明确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益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强化政策落实配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积极引导企业和金融、信贷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总结推广烟水烟田配套项目工程建设经验和机制,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要加强各类项目资金整合,推广、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成功做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要充分发挥农建办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建设任务,搞好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项目之间的衔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牵头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农业部门要牵头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林业、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扶贫移民等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加强对市县规划、项目落实的指导。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加快相关项目的审查审批进度,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
(五)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生产安全。从今年投资完成情况看,中央和省级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但各地情况不平衡,有的地方建设进度严重滞后,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要抓好宣传发动,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各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几项重点工作。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统一部署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王东明书记重要讲话要求,认真研究谋划“三农”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到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二要着力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抓好越冬农作物田间管理,科学保水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安全越冬。要强化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抓好督促检查,进一步调动农民冬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保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三要做好秋粮收购和农产品流通。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抓好粮油精深加工和流通工作,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抓好蔬菜生产、供应和销售,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四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监测检验,坚决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要加强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五要加强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要全面排查火灾隐患,加强监测预警,防止发生重特大火灾;要强化火情应急处置,一旦发生火灾,要科学有效组织扑救,避免重大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轻火灾损失。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