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kaiyun.com网页版 | 繁體 | English  
 
 
 
 
 
App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矩阵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助手 kaiyun.vip
 
 
 
 
kaiyun.com网页版 | kaiyun.com | kaiyun.co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政务服务 | kaiyun(中国)体育 | kaiyun.app

聚焦四川团媒体开放日 蒋巨峰答记者问

  • 2011年03月0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分享到:
  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对中外媒体开放。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欧阳杰余坪摄

  3月6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四川代表团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日本经济新闻社……来自57家中外新闻媒体的100多位记者目光聚焦四川。

  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怎么建设?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增强?民生工程进展怎样?成渝经济区如何推进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里,媒体记者们轮番提问,场面热烈。

  [问答实录]

  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四川发展机遇更好,发展基础更好,发展条件更好

  人民日报记者: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四川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请问刘奇葆书记,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十二五”的未来五年中,四川将如何高位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刘奇葆代表:非常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四川代表团采访。大家知道,“十一五”期间,四川经历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崛起危难,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奇迹。“十二五”对四川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期。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地震灾区恢复振兴和东部产业转移趋势的加快,我们要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推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紧紧抓住五个着力重点:一是着力把基础做牢,重点解决交通、水利、能源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着力把产业做强,重点解决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产业支撑问题;三是着力把城市做大,重点解决城镇发展滞后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四是着力把科教做优,重点解决转变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五是着力把民生做实,重点解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问题。我们要抓住这些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求突破,争取用几年时间办成几件大事,推动四川实现更大的发展,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今后五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请问刘奇葆书记,四川作为中国西部内陆省份,今后五年在对外开放,尤其是对国外开放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刘奇葆代表:四川是中国西部的经济大省,也是一个内陆盆地。四川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只有开放合作,四川的发展才有出路。因此,我们提出四川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努力建设中国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了一些重要的举措。首先,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充分开放合作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在交通、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四川“蜀道难”的问题,着力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我们还建设了一批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引进外部企业进入西部和四川发展。其次,我们搭建了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比如,在成都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已经成为每年一次的政经合作的盛会,成为重要的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第三,我们进一步落实各项开放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税收及其他方面给予优惠,吸引了外部资金和企业到四川发展。

  这几年,我们在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四川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0多亿美元,在西部省区市居首位。我们还引进了一批世界知名企业,目前在四川落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160多家,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都有大批外商进入,四川已呈现出一个开放合作的良好局面。我们非常欢迎俄罗斯企业到四川投资兴业,同时我们也鼓励四川企业走出去发展。

  谈灾后恢复重建

  要让灾区老百姓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新华社记者:去年,四川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现在四川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如何?未来,灾区将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蒋巨峰代表:到去年底,四川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完工92%、完成总投资的90%,剩下10%左右的任务,除了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外,其他的今年要全面完成。

  在全力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同时,我们努力解决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去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灾后恢复重建要逐步转向以提升灾区发展能力为重点的新阶段。我们有句话:要让灾区老百姓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们下发了灾区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扶贫帮困三个政策性文件,并制定了灾区发展振兴规划,重点在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要任务是培育产业、发展经济,让灾区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灾区中部分地区过去是全省产业最集中的地方,比如成都、德阳、绵阳,从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看,也需要这些地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要让灾区群众充分就业。在地震灾害中,有约20万群众失去土地。我们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把这20万失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把灾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好,做到户户有就业。

  第三,对完成恢复重建后仍然比较贫困的地区,我们制定了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着力增强其造血功能。

  第四,加强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龙门山断裂带上高山河谷密布,地震造成了大量松散堆积的泥石流物源。去年8月,地震灾区经历了3次暴雨袭击,引发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通过汛期前的灾害隐患治理和降雨时采取临灾避险措施,我们在灾情最重的清平、映秀、龙池,紧急撤离了两万群众,全省灾区共紧急转移58万群众,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现在看来,灾区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比过去想象的还要繁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谈民生工程

  从2008年到2010年,政府的财政性支出中有60%以上全部用于民生工程,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全部用于民生工程

  香港文汇报记者:近年来四川大力推进民生工程,解决了大批民生难题。请具体介绍一下近年来四川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十二五”期间又将如何继续推进?

  魏宏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近几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也是近几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从200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就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列为十个方面,提出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十项民生工程”涉及老百姓生产生活56个分项126个子项。在“十项民生工程”上,2008年政府性资金投入501亿元,2009年投入800亿元,去年投入了940亿元。

  在民生工程安排上,我们除了完成中央政府安排部署的共性的项目外,还在具有四川特点的民生工程下功夫。比如灾后重建,在中央政府对农房重建户均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政策支持和工作帮扶完成了150万户农房重建;在中央政府给城镇重建住房户均补助2.5万元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和工作帮扶完成了26万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我们投入47亿元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投入23亿元完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投入20亿元来完成阿坝州综合扶贫开发以及大骨节病和包虫病防治。同时,从去年开始,省本级拿出3亿元启动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拿出3亿元启动彝区新房建设。从2007年至2010年,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共达7820亿元,占同期政府整个财政性支出的62%。从2008年到2010年,政府的财政性支出中有60%以上全部用于民生工程,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全部用于民生工程。我们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财政、民生财政上可以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十二五”时期的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好部署,不仅有近期工作安排,也有长期的工作规划和政策设计。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中央政府部署的民生方面的重大决策会坚定地贯彻落实,四川一些特殊民生问题的解决也将取得重大成效。

  谈成渝经济区

  我们很高兴也很有信心与重庆一起,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两个核心共同来发挥作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请问四川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李春城代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视和支持,也顺应了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为成渝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展现了成渝地区共同建设成为西部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美好发展前景。

  我认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首先,自古以来成渝一家、骨肉情深,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重庆党委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在第一时间出人出钱出力,以最快速度赶到地震灾区,在火线上舍生忘死地实施救援。后来中央确定了对口援建措施后,重庆又主动承担了对口支援崇州市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历时两年多,现在对口援建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两地深厚的兄弟情义又得以升华。我们成都和四川人民对重庆市委市政府和人民深怀感恩之心。这是成渝地区进行合作建设的特别宝贵、特别坚实的感情基础。

  另外,成渝两个城市都是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其中还包括一大批中小城市和几个大城市。两个城市产业互补、联系密切,又都是国家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作发展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

  重庆长期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创造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成都始终把重庆作为学习和追赶的目标。因此,我们很高兴也很有信心与重庆一起,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两个核心共同来发挥作用,落实好、实施好这个规划。

  谈扶贫开发

  “十一五”时期四川贫困人口减少了近450万,贫困的发生率下降7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网记者:四川是西部的人口大省,在过去几年间四川扶贫开发取得了哪些成绩,“十二五”期间有哪些主要的目标和任务?

  张宁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取得了突破性、历史性的成就,全省贫困人口减少了近45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成效最大、最明显、最有说服力的,是民族地区、地震重灾区、贫困农村的变化。

  “十二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抓住工作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把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川东北革命老区及秦巴山区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重点,科学编制规划,启动实施并争取国家支持。二是突出新村建设,集中连片开发。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增强造血功能,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四是整合资金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