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 2011年0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德阳市府
  • 【字体:
  •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对于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是一个浓墨重彩书写之年。  

      这一年,开发区实现历史新跨越,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突破500亿元,是除成都之外全省首个突破500亿元大关的开发区,提前两年进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纵观近三年发展,开发区可谓年年呈亮点,步步上台阶!

      2008,负重前行,逆境谋变--“变危为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抢险救灾,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

      2008年,开发区确立“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区域承载能力,抢占承接转移先机”的基本思路,围绕我市打造中国重装基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重点规划实施装备制造工业园、轻工及服装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强化功能分工,突出产业特色,全方位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5·12”特大地震后,开发区逆境谋变,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企业集中布局,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新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三新”产业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启动重建后,全市投向工业的投资达700亿元,开发区内很快拥有了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制造能力及配套产业链。

      与此同时,开发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抢险救灾,为园区长远发展铆足了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发区与园区企业抱团过“冬”,帮助企业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即使逆境,开发区仍未停滞前进步伐,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

      2009,精彩演绎,亮点频现--开拓创新,引资引智,工业总产值230亿,吹响二次创业号角。

      2009年,开发区至为关键一年。危机与机遇同时摆在了面前:一方面“5·12”特大地震影响犹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挥之不去;另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如火如荼,国家吹响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2009年6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提出的“大手笔、大发展、大跨越”的发展总体要求,开发区抢抓机遇,乘势推进,拉开“二次创业”帷幕,提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新跨越,实现“发展跃上新台阶、改革创新新发展、对外开放新突破、环境建设新提高”的目标。

      2009年10月20日,“西博会”上签约的总投资达62.24亿元的12个工业项目在开发区集中开工,为其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09年,全年引进内资投资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57.95亿元,到位资金为41.9119亿元。

      2009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230亿元,实现GDP87亿元;工业、贸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五大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2.8亿元。

      此外,开发区引资与引智并举,增强发展竞争力。2009年10月,开发区举行创业服务中心人才招聘会,打破传统用人机制,公开在全省范围内招贤纳士,众多硕士、博士以及“海归”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充实到园区。

      2010,晋级升格,完美蝶变--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十一五”圆满收官,奠基“十二五”。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在高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开发区科学发展,突出“保增长、调结构、增功能、惠民生”主线,坚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坚持支持企业发展和实现惠民共享相结合,坚持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步突破,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综合承载实力。

      2010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0年6月,该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拟用5-8年左右时间,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成渝经济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上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项目用地前“零费用”政策》,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批优惠政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更是努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园区管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入区项目跟踪服务领导小组,对落户项目从工商登记到开工建设实行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则实行“驻厂制”。

      10月10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保利(成都)实业有限公司“保利国际城”--德阳市城南副中心示范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设用地2150亩。项目以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保利院线、购物中心及商业风情街、写字楼及高档住宅的建设为核心,打造融合现代服务与高端商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际都市生态商务休闲区。

      梳理该年,开发区收获颇丰,亮点颇多。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投资项目39个(其中增资项目19个),到位资金为52.1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个,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5个,到位外资3157.7万美元,引进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等主要招商引资考核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全区实现GDP182亿元,全年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500亿工业园区目标。

      --财政税收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91%。

      这一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突破500亿元,是除成都之外全省首个突破500亿元大关的开发区,提前两年进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十一五”完美收官,开发区昂首挺进“十二五”。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 2011年0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德阳市府
  •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对于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是一个浓墨重彩书写之年。  

      这一年,开发区实现历史新跨越,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突破500亿元,是除成都之外全省首个突破500亿元大关的开发区,提前两年进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纵观近三年发展,开发区可谓年年呈亮点,步步上台阶!

      2008,负重前行,逆境谋变--“变危为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抢险救灾,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

      2008年,开发区确立“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区域承载能力,抢占承接转移先机”的基本思路,围绕我市打造中国重装基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重点规划实施装备制造工业园、轻工及服装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强化功能分工,突出产业特色,全方位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5·12”特大地震后,开发区逆境谋变,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企业集中布局,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新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三新”产业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启动重建后,全市投向工业的投资达700亿元,开发区内很快拥有了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制造能力及配套产业链。

      与此同时,开发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抢险救灾,为园区长远发展铆足了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发区与园区企业抱团过“冬”,帮助企业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即使逆境,开发区仍未停滞前进步伐,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

      2009,精彩演绎,亮点频现--开拓创新,引资引智,工业总产值230亿,吹响二次创业号角。

      2009年,开发区至为关键一年。危机与机遇同时摆在了面前:一方面“5·12”特大地震影响犹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挥之不去;另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如火如荼,国家吹响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2009年6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提出的“大手笔、大发展、大跨越”的发展总体要求,开发区抢抓机遇,乘势推进,拉开“二次创业”帷幕,提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新跨越,实现“发展跃上新台阶、改革创新新发展、对外开放新突破、环境建设新提高”的目标。

      2009年10月20日,“西博会”上签约的总投资达62.24亿元的12个工业项目在开发区集中开工,为其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09年,全年引进内资投资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57.95亿元,到位资金为41.9119亿元。

      2009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230亿元,实现GDP87亿元;工业、贸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五大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2.8亿元。

      此外,开发区引资与引智并举,增强发展竞争力。2009年10月,开发区举行创业服务中心人才招聘会,打破传统用人机制,公开在全省范围内招贤纳士,众多硕士、博士以及“海归”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充实到园区。

      2010,晋级升格,完美蝶变--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十一五”圆满收官,奠基“十二五”。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在高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开发区科学发展,突出“保增长、调结构、增功能、惠民生”主线,坚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坚持支持企业发展和实现惠民共享相结合,坚持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步突破,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综合承载实力。

      2010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0年6月,该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拟用5-8年左右时间,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成渝经济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上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项目用地前“零费用”政策》,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批优惠政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更是努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园区管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入区项目跟踪服务领导小组,对落户项目从工商登记到开工建设实行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则实行“驻厂制”。

      10月10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保利(成都)实业有限公司“保利国际城”--德阳市城南副中心示范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设用地2150亩。项目以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保利院线、购物中心及商业风情街、写字楼及高档住宅的建设为核心,打造融合现代服务与高端商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际都市生态商务休闲区。

      梳理该年,开发区收获颇丰,亮点颇多。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投资项目39个(其中增资项目19个),到位资金为52.1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个,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5个,到位外资3157.7万美元,引进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等主要招商引资考核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全区实现GDP182亿元,全年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500亿工业园区目标。

      --财政税收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91%。

      这一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突破500亿元,是除成都之外全省首个突破500亿元大关的开发区,提前两年进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十一五”完美收官,开发区昂首挺进“十二五”。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