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安全如何保障?什么是不良反应?四川省疾控专家解答

  • 2021年01月19日 20时47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截至1月18日,全省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累计75万剂。疫苗安全性如何保证?疫苗接种有哪些不良反应?新冠疫苗接种安全如何保障?1月19日,省疾病防控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周久顺对网友关注的疫苗接种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疫苗研发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目前我国的新冠疫苗正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安全?

    一支疫苗的诞生通常具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毒种和细胞的研究、免疫原获取,第二步是生产工艺研究,第三步是质量研究,第四步是动物实验以及人体的临床研究,最后待确认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便可进入上市审批阶段。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已有数据显示,其保护率为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

    目前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冠病毒疫苗尚处于III期临床试验中。

    我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的?

    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2019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这是我国首次就疫苗管理单独立法。

    疫苗管理法从疫苗研制和注册、生产和批签发、流通和预防接种、监督保障及法律责任等多个角度对疫苗管理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了规范监管,坚决贯彻“四个最严”即最严格的准入管理、最严格的过程管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疫苗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各级疾控机构、接种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保证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规范操作流程,保障公共健康。

    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有多少?

    国家药监局审评认定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保护效力为79.34%。

    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效力数据有待于其III期临床试验结束后公布。

    群体免疫是什么?达到多大的接种率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即通过接种疫苗,人群中产生的免疫力的群体所占比例达到阈值、从而保护其他没有免疫了的个体不被传染。

    关于阻断新冠病毒,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它大概的人群免疫力阈值在70%左右。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的时候,这个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并且疫苗接种率越高,人群免疫力越高,免疫屏障越牢固。

    疫苗接种是强制的吗?将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并非强制的。但是为了建立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接种新冠疫苗的时候,应种尽种。

    接种疫苗后就是万能保障了吗?接种疫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接种疫苗后防疫措施就可不做了吗?应该注意什么?

    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

    接种新冠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当前全球面临的新冠肺炎防控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冠肺炎易感,而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

    现阶段,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继续采取其他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另一方面,群体免疫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新冠病毒仍易传播,所以接种疫苗后还是要按要求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

    什么是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

    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

    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具体表现是什么?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需处理,通常在两到三天之内自行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后的不适不一定都是由疫苗引起的,可能是偶合反应,也有可能是心因性反应。

    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的时候,恰巧是处于其他一些疾病在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的状态,在接种的时候,很巧合的这个疾病也同时发病了。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它是跟疫苗的接种没有关系,并且跟疫苗的质量也没有关系,不属于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偶合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也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

    我们对接种不良反应处置有相关预案吗?

    为了做好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保障工作,我省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每个接种点都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现场驻点保障。包括具有熟练掌握疫苗异常反应处置措施和急救技能的保障人员,配置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等,以及随时待命的急救车辆。

    二是接种单位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都建立了绿色通道,并指定专人负责。

    三是各地均成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小组。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来保证群众的接种安全。

    新冠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接种者需现场留下观察30分钟。

    接种当日需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并注意清淡饮食和休息。

    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如发生疑似反应,要及时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群众在接种完成后一定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因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较严重的或者急性的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急性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场医务人员可以迅速处理,及时采取救治措施。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离开。即使离开以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春节期间与家人相聚或是走亲访友应注意什么?

    一是要减少流动。春节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像老人、有慢性病、孕产妇这类的人,不建议安排出行。如果要做跨地区的旅行,一定要及时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不建议去有高中风险地区的地方旅行,旅行前一定要备好个人的防护措施。

    二是要在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乘坐飞机、火车一定要遵守秩序,要全程佩戴口罩,要坚持手卫生,尽可能减少在这些公众运输交通工具上用餐的次数,同时把所有的票据都备好,以防出现问题后可以备查,还要注意在旅途当中对身体状况的监测。

    三是节日期间要减少聚集,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

    四是坚持常态化防控,坚持个人的各项防护措施,要始终保持着防控新冠肺炎的意识。在通风不好、密闭不好的地方要戴口罩,要坚持勤洗手、用公筷、分餐制,咳嗽打喷嚏遮挡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是一旦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就诊。(记者 石小宏 张庭铭)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冠疫苗接种安全如何保障?什么是不良反应?四川省疾控专家解答

  • 2021年01月19日 20时47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截至1月18日,全省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累计75万剂。疫苗安全性如何保证?疫苗接种有哪些不良反应?新冠疫苗接种安全如何保障?1月19日,省疾病防控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周久顺对网友关注的疫苗接种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疫苗研发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目前我国的新冠疫苗正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安全?

    一支疫苗的诞生通常具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毒种和细胞的研究、免疫原获取,第二步是生产工艺研究,第三步是质量研究,第四步是动物实验以及人体的临床研究,最后待确认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便可进入上市审批阶段。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已有数据显示,其保护率为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

    目前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冠病毒疫苗尚处于III期临床试验中。

    我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的?

    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2019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这是我国首次就疫苗管理单独立法。

    疫苗管理法从疫苗研制和注册、生产和批签发、流通和预防接种、监督保障及法律责任等多个角度对疫苗管理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了规范监管,坚决贯彻“四个最严”即最严格的准入管理、最严格的过程管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疫苗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各级疾控机构、接种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保证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规范操作流程,保障公共健康。

    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有多少?

    国家药监局审评认定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保护效力为79.34%。

    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效力数据有待于其III期临床试验结束后公布。

    群体免疫是什么?达到多大的接种率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即通过接种疫苗,人群中产生的免疫力的群体所占比例达到阈值、从而保护其他没有免疫了的个体不被传染。

    关于阻断新冠病毒,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它大概的人群免疫力阈值在70%左右。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的时候,这个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并且疫苗接种率越高,人群免疫力越高,免疫屏障越牢固。

    疫苗接种是强制的吗?将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并非强制的。但是为了建立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接种新冠疫苗的时候,应种尽种。

    接种疫苗后就是万能保障了吗?接种疫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接种疫苗后防疫措施就可不做了吗?应该注意什么?

    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

    接种新冠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当前全球面临的新冠肺炎防控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冠肺炎易感,而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

    现阶段,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继续采取其他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另一方面,群体免疫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新冠病毒仍易传播,所以接种疫苗后还是要按要求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

    什么是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

    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

    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具体表现是什么?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需处理,通常在两到三天之内自行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后的不适不一定都是由疫苗引起的,可能是偶合反应,也有可能是心因性反应。

    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的时候,恰巧是处于其他一些疾病在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的状态,在接种的时候,很巧合的这个疾病也同时发病了。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它是跟疫苗的接种没有关系,并且跟疫苗的质量也没有关系,不属于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偶合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也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

    我们对接种不良反应处置有相关预案吗?

    为了做好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保障工作,我省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每个接种点都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现场驻点保障。包括具有熟练掌握疫苗异常反应处置措施和急救技能的保障人员,配置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等,以及随时待命的急救车辆。

    二是接种单位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都建立了绿色通道,并指定专人负责。

    三是各地均成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小组。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来保证群众的接种安全。

    新冠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接种者需现场留下观察30分钟。

    接种当日需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并注意清淡饮食和休息。

    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如发生疑似反应,要及时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群众在接种完成后一定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因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较严重的或者急性的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急性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场医务人员可以迅速处理,及时采取救治措施。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离开。即使离开以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春节期间与家人相聚或是走亲访友应注意什么?

    一是要减少流动。春节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像老人、有慢性病、孕产妇这类的人,不建议安排出行。如果要做跨地区的旅行,一定要及时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不建议去有高中风险地区的地方旅行,旅行前一定要备好个人的防护措施。

    二是要在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乘坐飞机、火车一定要遵守秩序,要全程佩戴口罩,要坚持手卫生,尽可能减少在这些公众运输交通工具上用餐的次数,同时把所有的票据都备好,以防出现问题后可以备查,还要注意在旅途当中对身体状况的监测。

    三是节日期间要减少聚集,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

    四是坚持常态化防控,坚持个人的各项防护措施,要始终保持着防控新冠肺炎的意识。在通风不好、密闭不好的地方要戴口罩,要坚持勤洗手、用公筷、分餐制,咳嗽打喷嚏遮挡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是一旦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就诊。(记者 石小宏 张庭铭)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