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悬崖村”扶贫纪实:精准要在每个环节
这两天,我们连续关注了四川凉山阿土列尔村的脱贫纪事。村民们世代居住在悬崖绝壁上,进出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今年年初,村里迎来驻村扶贫干部,他们立下脱贫军令状,来啃这块硬骨头。他们带来了一系列新尝试,发展产业,搞合作社,入股分红,这些尝试会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呢?
“悬崖村”开展养羊合作社 扶贫干部:扶贫要精准
阿土列尔村,当地人称为“悬崖村”,位于800米悬崖之上,为了把养羊合作社尽快开展起来,驻村干部要下山取钱、买羊。上山有三条通道,其中两条因为下雪没法走。现在走的这一条没有积雪,但满地都是风化的碎石。
因为进悬崖村的山路太危险,以前很少有外人能进村。这次来扶贫的干部有三人。阿皮书记就是当地支尔莫乡的党委书记,悬崖村他已经去过150多趟,村民们对阿皮书记特别亲,大家都愿意听他招呼。
另外两人,一个是29岁的县干部帕查有格,一个是28岁从州上来的胡文华,他俩是阿土列尔村第一批驻村干部。乡干部和村民们一直在悄悄地观察着他们,就担心他们会不会被悬崖吓住,会不会打退堂鼓。
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胡文华:自己下去驻村和平时走到村里转一下完全是两个概念。你确确实实走下去住下去了,你才能够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我们现在这个扶贫现状。
经过全体村民商议,干部们打算在村里首先办一个养羊合作社,本来打算第一批买400只羊,结果选来选去,只选中了60只。这回挑选的全是母羊,一半都已经带仔。干部们还打算去更远的地方选购公羊,他们说,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扶贫要精准,钱也要花得精准。
昭觉县阿土列尔村驻村干部帕查有格:黄色那种羊肉质还更好。羊的种群要改变,不改变的话,在市场上没竞争力。
把羊群赶回村花了4个小时。这条路要绕行十几公里,相对平缓,但是一年只有三个月的枯水期能走。
羊群赶到村里,交给了养羊户。羊多了,收益的一半归养羊户,另一半大家按股份拿分红。养羊户的收益大,在村民们推选的基础上让贫困户优先,16户中占了10户。
伍哈曾经养过20多只羊,当年他家因为羊群全部病死而返贫。这回,空了两年多的羊圈又有了羊。让伍哈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家里就产下了小羊羔。母羊一年两次下仔,好好养,明年生活就能好起来。
手把手教村民学技术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养羊,仅仅是阿土列尔村产业扶贫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发展脐橙、青花椒的种植。
这些种植要三到五年才能见效,而驻村干部们的任期是两年。为此,他们把种殖大户请来手把手地教村民。除了发展产业,他们更看重组织年轻人学技术。今年,昭觉县就业服务管理局还将举办电焊、养殖、厨师等多项免费的专业技术培训。
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胡文华:你如果光是一天就想着,我扶贫就是给贫困户项目、给贫困户资金。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让他们真正有个长远的发展。
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刘维嘉:大小凉山的彝族是一个直过民族,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整个扶贫攻坚中问题比较多,困难比较大,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增大对凉山的投入,解决凉山州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就是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充分调动彝族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就是把他们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出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精准要在每个环节:扶贫干部要爬上悬崖和村民一起干
扶贫进入攻坚阶段,要拔的都是穷根里的穷根,要啃的都是硬骨头里的硬骨头,规模广,难度大,精准尤为重要。
只有过程精准,结果才能精准。人心齐则泰山移,悬崖村的脱贫攻坚才刚刚开始,一个连路都没有的地方如何趟出一条精准脱贫路?扶贫干部爬上悬崖,和村民们一起干,这就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