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动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但2018年以来投资整体增速放缓,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一些领域和项目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亟需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促进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提升中长期供给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投资工作,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放在首要位置,提出把稳投资作为“六稳”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2018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
从四川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我省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但也面临新开工项目下降、区域投资分化明显、投资要素保障压力增大等困难和挑战,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欠账仍然较多、建设仍然滞后。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投资重要部署,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支撑,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四川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施方案》共三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聚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着力补齐短板、稳定投资、促进发展;提出了抢抓机遇、聚焦短板,统筹资源、协同发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分类施策、防范风险等四条原则;明确了构建基础设施、城镇载体、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现代产业等五大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总体目标。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主要明确了脱贫攻坚、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包括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综合交通枢纽等)、能源、水利、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十大领域补短板重点任务,包括相关领域的总体着力重点,以及相关领域内跨区域或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
第三部分政策措施。主要明确了十条推动重点领域补短板项目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度,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民间投资,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综合金融服务,防范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等。
《实施方案》最后提出,要建立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三年行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联动协同,做到动态发简报、督促发通知、结果发通报,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投资,确保补短板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三、《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为保障《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能够落地见效,主要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保持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是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是保持有效投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省级层面将依托省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建立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抓好落实,整体推进补短板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具体任务。各市(州)、县(市、区)也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研究本地区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支持政策,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实施方案》明确,除建立补短板工作协调机制外,还要建立财政、发展改革、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同参与的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补短板重大项目储备情况通报制度,专项债券补短板项目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并向银保监部门提供补短板重大项目清单,以及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等制度。通过建立上述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重点领域补短板各项工作。
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涉及面宽、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觉增强责任感,全力做好落实工作。为支持各地做好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将在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面,对工作力度大、项目进度快、补短板成效好的市(州)、县(市、区)予以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