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解读

  • 2017年08月02日 10时32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 【字体: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省强。目前,我省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充分与工业转型升级和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并存。展望未来几年,用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十三五”,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业投资,抢抓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效,为建成工业强省和先进制造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编制,主要阐述“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实施先进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关于《规划》的总体考虑

      一是体现稳中有进的进取意识。据统计,“十二五”末我省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1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与第6位的河北差600亿元左右,但与第5位的河南有4000亿元左右差距,继续赶超进位难度大;而与身后的湖北、湖南差距分别仅有500亿元、1000亿元左右,随时都有可能赶超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工业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既有做大总量的必要性,更有提高质量的紧迫性,务必要以更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实现工业中高速增长、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从而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夯实“两个跨越”的产业根基。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比如,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就是一个突出问题,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工业化程度高,而川西北、川东北区域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尤其是全省88个贫困县的县域工业发展不足,这既拉低了我省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增加了工业转型升级的难度。此外,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融合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必须加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增优势、补短板、促转型”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工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三是突出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鲜明提出了建设制造强省的宏伟目标,去年全省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推进会议又对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充分阐释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发展路径和发力点。作为管10年的行动计划,“十三五”更多应该是如何细化落实《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而不是另起炉灶,搞成“两张皮”。为此,对《行动计划》已有明确表述的,“十三五”规划不再重复,而重在“抓落实”。“十三五”核心是把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引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新经济新产业为新支撑,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形成创新驱动四川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产业战略部署。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共同建设美丽四川、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是“十三五”全省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需要工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十三五”,必须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同时,加强规划与省委、省政府重大产业战略部署的无缝对接,在实施过程中联动推进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和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现实。

      二、关于《规划》的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聚焦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以实施“万千百亿工程”为抓手,加快高端新兴产业培育,加强现有支柱产业提升,促进大企业大集团群体性崛起,确保工业保持高于全省GDP增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领先的制造业发展高地。

      落实到具体目标,《规划》从规模、创新、结构、融合、绿色等5个方面,提出了19项二级指标。其中,绿色发展的4项指标是约束性指标;另外,规模质量、创新发展、结构优化、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的15项指标是预期目标。一是“规模质量”目标提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左右,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万亿元。二是“创新发展”目标提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要超过1%,累计增长0.42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0.4件,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建设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100家,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左右。三是“结构优化”目标提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不含非工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达到7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制造业企业数量突破50家。四是“融合发展”目标,与《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衔接一致,着重在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方面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绿色发展”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规划》提出严格落实和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累计下降18、20、2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8个百分点。

      三、关于《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和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以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支柱产业、超千亿元高端新兴产业和超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的“万千百亿工程”,加快全省工业向产业结构中高端迈进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着力培育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构建以“万亿支柱产业+千亿高端新兴产业+百亿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其重点任务有3项,分别是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是按照四川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优化提升工业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产业腹地,努力构建顺应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高端化需求的产业空间新格局。其任务主要有3项,分别是分类支持三大区域工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引领区、转型升级重点区、新兴增长培育区)、做强县域工业经济、促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三是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和突破口,把创新理念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和领域,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集中力量,推动工业增长动力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重点任务有4项,分别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融合发展意识,向融合要活力,向融合要动力,以跨界思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培育新业态,催生新模式,建设更加高效的产业发展支撑,切实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其重点任务有7项,分别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

      五是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提一创一培”,进一步强化工业投入、项目支撑和质量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全省工业提质增效。其重点任务有4项,分别是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推进企业协调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六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坚持开门抓工业,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力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深化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其重点任务有3项,分别是积极推进国际产业合作、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搭建开放合作载体。

      四、关于《规划》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分为7个方面,分别是深化工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完善税收和金融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要素保障服务、强化工业安全生产、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五、关于《规划》提出的工程和计划

      为使《规划》更具操作性,《规划》设置了13个工程(计划)或专项行动的专栏,作为抓规划落实的主要抓手。其中,“万亿支柱产业培育工程”提出要把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培育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支柱性产业;“千亿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提出要把信息安全、大数据、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新材料(含石墨烯材料、玄武岩纤维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培育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五千亿和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百亿级大企业培育计划”提出要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100户,其中超百亿元的制造企业50户;“产业小镇建设工程”提出,要重点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努力建设100个产业小镇,形成全省工业新的增长点。

      同时,《规划》就产业载体的建设,提出要实施“千亿产业园区培育计划”;就工业质效提升,提出要实施“一提一创一培”专项行动;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实施和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军民融合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解读

  • 2017年08月02日 10时32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省强。目前,我省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充分与工业转型升级和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并存。展望未来几年,用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十三五”,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业投资,抢抓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效,为建成工业强省和先进制造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编制,主要阐述“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实施先进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关于《规划》的总体考虑

      一是体现稳中有进的进取意识。据统计,“十二五”末我省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1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与第6位的河北差600亿元左右,但与第5位的河南有4000亿元左右差距,继续赶超进位难度大;而与身后的湖北、湖南差距分别仅有500亿元、1000亿元左右,随时都有可能赶超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工业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既有做大总量的必要性,更有提高质量的紧迫性,务必要以更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实现工业中高速增长、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从而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夯实“两个跨越”的产业根基。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比如,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就是一个突出问题,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工业化程度高,而川西北、川东北区域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尤其是全省88个贫困县的县域工业发展不足,这既拉低了我省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增加了工业转型升级的难度。此外,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融合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必须加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增优势、补短板、促转型”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工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三是突出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鲜明提出了建设制造强省的宏伟目标,去年全省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推进会议又对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充分阐释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发展路径和发力点。作为管10年的行动计划,“十三五”更多应该是如何细化落实《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而不是另起炉灶,搞成“两张皮”。为此,对《行动计划》已有明确表述的,“十三五”规划不再重复,而重在“抓落实”。“十三五”核心是把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引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新经济新产业为新支撑,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形成创新驱动四川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产业战略部署。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共同建设美丽四川、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是“十三五”全省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需要工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十三五”,必须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同时,加强规划与省委、省政府重大产业战略部署的无缝对接,在实施过程中联动推进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和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现实。

      二、关于《规划》的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聚焦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以实施“万千百亿工程”为抓手,加快高端新兴产业培育,加强现有支柱产业提升,促进大企业大集团群体性崛起,确保工业保持高于全省GDP增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领先的制造业发展高地。

      落实到具体目标,《规划》从规模、创新、结构、融合、绿色等5个方面,提出了19项二级指标。其中,绿色发展的4项指标是约束性指标;另外,规模质量、创新发展、结构优化、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的15项指标是预期目标。一是“规模质量”目标提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左右,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万亿元。二是“创新发展”目标提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要超过1%,累计增长0.42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0.4件,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建设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100家,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左右。三是“结构优化”目标提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不含非工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达到7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制造业企业数量突破50家。四是“融合发展”目标,与《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衔接一致,着重在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方面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绿色发展”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规划》提出严格落实和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累计下降18、20、2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8个百分点。

      三、关于《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和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以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支柱产业、超千亿元高端新兴产业和超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的“万千百亿工程”,加快全省工业向产业结构中高端迈进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着力培育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构建以“万亿支柱产业+千亿高端新兴产业+百亿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其重点任务有3项,分别是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是按照四川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优化提升工业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产业腹地,努力构建顺应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高端化需求的产业空间新格局。其任务主要有3项,分别是分类支持三大区域工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引领区、转型升级重点区、新兴增长培育区)、做强县域工业经济、促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三是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和突破口,把创新理念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和领域,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集中力量,推动工业增长动力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重点任务有4项,分别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融合发展意识,向融合要活力,向融合要动力,以跨界思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培育新业态,催生新模式,建设更加高效的产业发展支撑,切实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其重点任务有7项,分别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

      五是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提一创一培”,进一步强化工业投入、项目支撑和质量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全省工业提质增效。其重点任务有4项,分别是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推进企业协调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六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坚持开门抓工业,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力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深化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其重点任务有3项,分别是积极推进国际产业合作、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搭建开放合作载体。

      四、关于《规划》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分为7个方面,分别是深化工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完善税收和金融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要素保障服务、强化工业安全生产、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五、关于《规划》提出的工程和计划

      为使《规划》更具操作性,《规划》设置了13个工程(计划)或专项行动的专栏,作为抓规划落实的主要抓手。其中,“万亿支柱产业培育工程”提出要把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培育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支柱性产业;“千亿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提出要把信息安全、大数据、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新材料(含石墨烯材料、玄武岩纤维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培育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五千亿和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百亿级大企业培育计划”提出要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100户,其中超百亿元的制造企业50户;“产业小镇建设工程”提出,要重点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努力建设100个产业小镇,形成全省工业新的增长点。

      同时,《规划》就产业载体的建设,提出要实施“千亿产业园区培育计划”;就工业质效提升,提出要实施“一提一创一培”专项行动;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实施和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军民融合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