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件实事,满满民生“获得感”
——《2020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亮点解读

  • 2020年06月02日 11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着力重点

    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保民生,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作为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民生实事来推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减少6万人,降幅达23.4%;城镇调查失业率6.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全省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我省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就业,是保障社会民生的关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技能培训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企业新型学徒、技师培训等,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目前,我省还有10.3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没有脱贫。《实施方案》另一项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就是“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向选聘1万名水利工程村级巡管员和8万名生态护林(草)员,并给予劳务报酬”。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水利工程村级巡管员,一方面可以解决其增收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解决村内水利工程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水利厅脱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选聘1万人的年度目标计算,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左右。

    补强弱项

    让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让发展成果群众共享。今年的30件民生实事紧紧与“脱贫攻坚”等工作相关联。

    教育是民生之基。从幼教到义务教育,多件民生实事与教育相关,让困难家庭不再为孩子受教育问题发愁。

    补齐民族地区教育短板。从2016年起,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今年,这项计划继续被写入《实施方案》,将在民族自治州、51个民族自治县,全面免除学前3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以及3年公办普通高中学费,并将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我省始终把民族地区教育作为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民生实事旨在从娃娃抓起,从培养本地留得下、能用上的人才入手,推进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有较大比重。为啃下“硬骨头”,《实施方案》专门提及贫困人口的健康、医保问题。“全省将在脱贫攻坚期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1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注意到,职业健康问题在民生实事中有所回应。同时,职业病防治,特别是尘肺病防治也纳入了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这将有助于维护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权益,提升他们的‘获得感’。”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南江县卫健局职业健康监管股股长姚华说。

    聚焦热点

    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年的民生实事‘接地气’,尤其在公共卫生服务和人民身心健康方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人文关怀。”细读《实施方案》,省特邀民生观察员、资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吴建平告诉记者,30件民生实事覆盖领域和群体都很广,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有不少民生实事具有“普惠”性质,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70万名公办、民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的学费将被免除;计划安排资金136.16亿元,确保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面向全省8200余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将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10.48万套,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此外,5115个“五馆”免费开放、88个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的权益。

    今年的民生实事也在提标上下了功夫。比如,最大一笔计划安排资金为363亿元,将用于进一步提高6600余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20元提高至550元。全省今年还将实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在去年实现450个行政村通光纤宽带的基础上,建设2150个4G基站,推进实现村村通4G网络。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绵阳市涪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黄富敏注意到,《实施方案》中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列明了计划资金安排以及资金来源。同时,省委、省政府明确,切实抓好项目推进和资金监管等工作。“希望这些资金都能‘直达’民生。”黄富敏说。(记者 任鸿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30件实事,满满民生“获得感”
    ——《2020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亮点解读

  • 2020年06月02日 11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着力重点

    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保民生,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作为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民生实事来推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减少6万人,降幅达23.4%;城镇调查失业率6.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全省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我省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就业,是保障社会民生的关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技能培训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企业新型学徒、技师培训等,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目前,我省还有10.3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没有脱贫。《实施方案》另一项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就是“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向选聘1万名水利工程村级巡管员和8万名生态护林(草)员,并给予劳务报酬”。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水利工程村级巡管员,一方面可以解决其增收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解决村内水利工程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水利厅脱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选聘1万人的年度目标计算,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左右。

    补强弱项

    让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让发展成果群众共享。今年的30件民生实事紧紧与“脱贫攻坚”等工作相关联。

    教育是民生之基。从幼教到义务教育,多件民生实事与教育相关,让困难家庭不再为孩子受教育问题发愁。

    补齐民族地区教育短板。从2016年起,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今年,这项计划继续被写入《实施方案》,将在民族自治州、51个民族自治县,全面免除学前3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以及3年公办普通高中学费,并将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我省始终把民族地区教育作为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民生实事旨在从娃娃抓起,从培养本地留得下、能用上的人才入手,推进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有较大比重。为啃下“硬骨头”,《实施方案》专门提及贫困人口的健康、医保问题。“全省将在脱贫攻坚期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1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注意到,职业健康问题在民生实事中有所回应。同时,职业病防治,特别是尘肺病防治也纳入了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这将有助于维护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权益,提升他们的‘获得感’。”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南江县卫健局职业健康监管股股长姚华说。

    聚焦热点

    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年的民生实事‘接地气’,尤其在公共卫生服务和人民身心健康方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人文关怀。”细读《实施方案》,省特邀民生观察员、资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吴建平告诉记者,30件民生实事覆盖领域和群体都很广,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有不少民生实事具有“普惠”性质,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70万名公办、民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的学费将被免除;计划安排资金136.16亿元,确保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面向全省8200余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将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10.48万套,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此外,5115个“五馆”免费开放、88个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的权益。

    今年的民生实事也在提标上下了功夫。比如,最大一笔计划安排资金为363亿元,将用于进一步提高6600余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20元提高至550元。全省今年还将实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在去年实现450个行政村通光纤宽带的基础上,建设2150个4G基站,推进实现村村通4G网络。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绵阳市涪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黄富敏注意到,《实施方案》中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列明了计划资金安排以及资金来源。同时,省委、省政府明确,切实抓好项目推进和资金监管等工作。“希望这些资金都能‘直达’民生。”黄富敏说。(记者 任鸿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