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可追溯管理 出问题24小时召回
无论你吃什么,每天一定离不开一个东西:食用油。油的安全,可以说几乎关系到所有食品的安全问题。然而,近年来,关于食用油的负面新闻不断,就在一个多月前,因为致癌物质苯并芘超标,9款食用油被国家食药监总局点名。
作为厨房、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食用油是怎样生产的呢?在四川,你所吃到的金龙鱼菜籽油、大豆油,都来自于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6月2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了位于广汉的这家工厂。
层层筛选>>>
进厂前先“体检” 合格才能进厂
走进工厂,一个个巨大的筒仓十分显眼。不过,一粒粒菜籽要“跻身”这样高大上的筒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五月底开始,四川周边的菜籽成熟,每天数百吨的菜籽从各处送来,工作人员也忙得团团转。在围墙外,有一个自动取样器。想要进入工厂的菜籽,必须首先“验明正身”。
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站在梯子上,转动着取样杆,从几十吨的菜籽中,随机抽取几百公斤的菜籽到扦样房。在这里,它们要进行第一次“体检”。“如果水分在11%以上,就是不合格的,不能进厂。”该厂品管部经理冯敏说。
只有在初检合格后,这批菜籽才能拿到进厂“通行证”。然而,要进厂入筒仓之前,还得通过更严格的“考验”。在品管部实验室内,这些菜籽还要通过一个黑色仪器的精确扫描,做杂质、霉变和异粮粒的检查。
实时监控>>>
全天候监测 苯并芘被列为风险指标
一切指标过关后,这批菜籽才能进入筒仓,等待加工。而在加工前,还有一道工序:筛选和清理。一番“折腾”,菜籽终于通过传送带进入了榨油车间。粗炼、精炼的过程,都是在恒温的环境中进行的。
从菜籽到毛油再经过精炼成为成品油,到之后的包装过程,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24小时全天候质量监测。
在精炼车间,每两个小时就会对成品油进行取样监测,以保证进入成品有关的油品的质量都是合格稳定的。在进行包装前,这些成品油还要再次接受检查。“每天,我们都会对油罐进行取样监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包装。”冯敏说。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了9款苯并芘超标的食用油。苯并芘产生于工艺过程中,是一种对人体有害可致癌物质,为此,这种物质被该工厂列为“风险指标”进行监控。
自动化>>>
生产运输全程无菌 机器成“主力军”
走在工厂里,一抬头,就能看见银白色的管道。“这里面就是榨出来的油。”冯敏说。这些管道直径约10厘米,外部由隔热材料包裹着,“目的是为了保证油的质量。”
从油脂原料输入开始的各道工序,以及传输过程,都在密封环境下,全程由电脑自动控制。包装车间,透过透明的玻璃,记者看到,整个流水线只有一个穿着淡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只见她将红色的盖子轻轻地放在瓶口,机器自动一扭,便加盖完毕。而贴标签、灌油、喷码、装箱,都是在“无人”状态下完成,不仅速度快,也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
“只有在加盖的时候,需要人工来帮一下忙。”包装车间主任王宇说。据了解,整个年产值30亿的工厂,加上行政管理人员,总共不到300人。“过不了多久,等换了新机器,自动化程序更高,人员还会进行优化、精简。”王宇说。
可追溯>>>
全省首个可追溯管理试点 24小时内可召回
去年,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被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选定为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首个试点粮油企业。
从走进工厂的一刻起,这批菜籽就有了一个“身份证”——一张电子卡片。每到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都会刷一刷卡,而这批菜籽的行踪就会自动记录在系统中。“来自哪个区域、客户、卸货的位置、质量情况,都有完整记录。”冯敏说。
“走”出工厂后,这些产品将流向四川人的餐桌。即便如此,它们依旧在工作人员的“掌控”之中。工厂对储存、运输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一桶油的行踪,全部记录在案,无论卖到哪里,都可进行紧密定位。一旦有客户反映产品有问题,“我们可以在24小时内,对问题产品进行有效召回。”
根据生产日期,在工厂内一查,这桶油是哪一批生产的,原料来自哪个客户,这些信息就可一清二楚。“今后,可能每瓶油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自己就可查到它的‘底细’。”冯敏说。 (记者 吴冰清 摄影 吕甲)
同步播报
我省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本周,是今年我省食品安全宣传周。6月25日,四川省农业厅举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来自成都的市民代表走进农业部农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参观了蔬菜等农产品检测全过程。
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去年共抽检农产品样品2.9万个,整体合格率在98%以上。与此同时,我省今年加大绿色虫害防控工作。今年已推广相应补助资金1亿多元。我省平均每亩农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0.25公斤,累计一年全省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5000吨以上。 (实习记者 宁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