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四川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如何?一线建议——
补齐早期阶段成果转化短板
补齐早期阶段成果转化短板
“中试”一词近来被频繁提及,格外引人关注。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组建省级中试平台公司,布局一批中试熟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科技厅也提出,今年年内将完成20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的布局。日前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则提出,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为了解一线最新情况,川观智库采访了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柏辉。该企业今年3月获得“四川省首批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称号,目前全省只有两家企业获此殊荣。
在柏辉看来,成都的中试平台建设浪潮至少从去年就开始了,眼下成都已经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共40家,分布在13个区(市)县,覆盖8个产业生态圈。值得注意的是,“竞争对手”数量的显著增加,却并没有影响到该公司的接单频率,反而柏辉还认为,市场机会很多。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川观智库与柏辉进行了对话。
变化
数量“多”中有“少”
●大企业搭建的自主产品中试平台变多;完全开放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不多
川观智库:我们发现,中试这个行业在发生明显变化。
柏辉:是的,我们公司2018年创立,但从去年开始,明显感觉到成都的中试平台变多了。那时候成都高新区开始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系统地推动形成“中试+”生态,还认定开放了几十家中试平台。虽然平台多了,但市场并没有变拥挤,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感觉到竞争变多、项目变少。
川观智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柏辉:中试平台变多,指的是大企业所搭建的自主产品中试平台变多了。这些企业本身就有设备、有能力,可以支持自主的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试验。但实际上,大部分大企业自建的中试平台开放程度不够,因此就需要像蜂鸟智造这种完全开放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这一类中试平台在成都甚至四川数量并不多。即便以后四川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变多了,也可以错位发展。毕竟早期的科研成果以及后端的产业门类非常多,市场不太容易饱和,现阶段中试平台所涉及的领域远不足以全部覆盖到。
川观智库: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多呢?
柏辉:建设这样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人才、设备、成熟的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的要素支撑,前期的投入成本很高、风险也很大。
现实
整合作用强 风险也不少
●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的存在有必要,但抗风险能力较弱
川观智库:具体而言,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哪些内容?如何实施的?
柏辉:首先,科学家在发表论文后,可能会在实验室里进一步去做基础技术研究,来完善科研成果,形成初步的原理样机。这时候,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会介入转化过程中,评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潜力,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并进行产品定义;其次,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工程样机以测试产品的真实性能。有了工程样机后,就会进入中试阶段。平台会对样机进行迭代优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成熟度。此外,平台还会提供文件标准化、优化供应链等服务,从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帮助其实现量产。
川观智库:是不是说,要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就必须有中试平台的介入?
柏辉:也不一定,以前没有中试平台的时候,很多成果也能够实现转化,但是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比较低的。
所以说,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原因很简单——过去科学家团队在成果转化环节,需要自己找后续的资源,并且全程对接产品测试、制造等各个环节,耗时耗力耗成本。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实际起到的是整合作用。通过整合成果转化所需的各个环节,大大节约了科学家团队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从而提升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川观智库:中试平台实际上也没办法保证100%的成功率。
柏辉:是的。从早期项目研发再到量产,整个过程比较漫长,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技术、资金、市场风险等。
这是因为在中试过程中,需要对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实验,很可能在某个环节成本降不下去,或者某个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而且市场瞬息万变,也有可能遇到产品开发出来后市场不埋单的情况。
大企业是有能力去应对这些潜在风险的,但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弱一些。我们公司建立初期也经历过“自掏腰包”的阶段,能稳定运行到现在,很大原因是创始团队中一部分人在大企业有关中试的岗位积累了近10年的经验,具备产业资源。
经验
“一站式服务”更具竞争优势
●通过概念验证能筛选出可以转化的科研成果,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
川观智库:如何降低上述技术、市场等一系列风险?
柏辉:我们会通过概念验证来筛选一批可以转化的科研成果,并在这个阶段就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从狭义来讲,概念验证更多的是指成果刚开始要转化时,对其进行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商业化价值等一系列分析验证。
川观智库:有部分专家认为,现在四川省内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服务相对后期阶段的成果转化,缺少针对相对早期阶段成果转化的服务,这是不是意味着中试公共服务平台都不太愿意做概念验证?
柏辉:可以这么理解。这是因为做前端的概念验证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需要有专门的团队去做。从目前看,概念验证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投入产出比较低,因此鲜有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想要介入该环节。但实际上,中试公共服务平台非常需要具备概念验证功能,通过技术经理人、工程师等与科学家在前期对接,共同筛选出适合做中试的科研成果,以降低风险、提高转化率。我们也通过实践证明,提供包括概念验证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市场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省外高校院所找我们进行成果转化,也是看中了这点。
川观智库:公司运行中有过比较困难的时候吗?
柏辉:同样也是去年,随着公司规模扩大,投入也越来越大,但中试的变现周期比较长,所以感觉平衡投入和产出是个问题,公司经营也出现了现金流不足的现象。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当时引进了很多新的战略投资、申请科创贷等,眼下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的一些扶持资金也在陆续到位。
川观智库:对于初建或准备建设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的从业者有什么建议?
柏辉:一是在投入人力、设备等要素前,要充分掌握市场、产业的需求;二是要有适应中试服务的运营管理体系,以更高效率地使用设备、人力资源等,这些都要求平台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能力。
其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中,就提到了要推进中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试验成本,同时也能让协作机制变得更加高效。
【名词解释】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简称“中试平台”),是指围绕产品试制、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小试、中试需求,解决工业化、商品化关键技术问题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而开展中间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主要功能包括:面向社会提供概念产品试制、质量性能检测、二次开发实验、产品工艺验证、制程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小批量试生产、技术咨询等中试服务。
【行业观察】
提升风险投资水平和优化人才认定标准
眼下四川中试平台建设情况如何?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楠向川观智库表示,省内看,成都走在相对靠前的位置。公开报道显示,成都不仅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共40家,也在近期发布《成都市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实施方案》,计划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中试中心。《佛山日报》也在近期报道中提到,深圳某智能投影企业在成都完成中试后,发现成本比深圳低,于是决定在成都注册子公司,将其在成都中试的产品就近投向市场。
对此,王楠认为,四川在建设中试平台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比如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简单来说就是有成果、有队伍、有机构、有人才,更有产业基础。”但如何将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四川能做的还有很多,她提到,当前最主要的是提升风险投资水平和优化人才认定标准。
说白了,还是“钱”和“人”的问题。对于前者,王楠认为,由于搭建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支撑其长期运行,亟需探索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而当前,相较沿海部分地区,四川的风险投资水平较弱,投资容错率较低,对此,王楠建议需要建成一种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氛围,引导投资机构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抓住“创新苗头”而非关注“增值保值”,即国家层面上提及的“耐心资本”;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提到,要深化金融创新,推广“中试险+研发贷”等创新模式。此外,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余伟等人在最近发布的论文中也提到,一方面鼓励中试基地建设投入多元化,与各类担保机构、银行等合作,以股权、债权、租赁担保等多种形式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券、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降低中试基地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针对“人”,王楠说,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经理人非常重要,他们既需要懂技术、专利布局,还要懂市场、政策,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我认为在全国各地都急缺该类人才的情况下,四川就更需要优化引进措施,进一步做好政策倾斜等激励方法。”王楠补充,这种政策倾斜是多种多样的,如给高端人才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又如部分沿海城市通过降税等方式侧面帮助当地企业留住人才。余伟等人也在论文中建议,省市要加快建立中试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工程人员双向互动交流,通过人才互聘、薪酬绩效、成果奖励等举措,激发中试人才的积极性。
【他山石】
布局中试平台
看各地“路线图”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眼下,全国多地陆续布局中试平台或中试基地。川观智库综合期刊论文以及公开资料,整理了深圳、武汉、无锡、佛山等地的部分做法和经验,以供借鉴参考。
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
进行事后资助
近日,深圳对2023—2024年度第二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拟认定资助项目进行了公示。据了解,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10个概念验证中心项目以及深圳市TCL华星光电中小试基地等6个项目榜上有名。
根据《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资助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进行事后资助。其中,概念验证中心认定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中小试基地认定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且每两年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拨付评估资助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平台+企业+基金”模式
推进科技成果沿途转化
据公开报道,武汉通过“平台+企业+基金”模式推进科技成果沿途转化。例如,完善金融支撑体系,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武汉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阶段前移;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20家专业研究所、34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
此外,今年2月,武汉科创服务平台“武创通”正式上线。根据该平台智能匹配信息,科技网格员跟进对接企业提出的技术、人才、中试等各类需求,助力湖北工业大学“装配式构件绿色制备与连接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成果与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设置产业投资基金
吸引企业落地中试产线
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无锡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研发、概念验证、测试检验、中试熟化、规模化试生产等创新链条。更要支持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以“合同科研”等方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券,享受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服务。
据了解,江南大学国家科技园建成实验室共享服务平台后,为园内企业提供仪器共享、委托研发、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服务。不少初创企业在实验室里完成小试,就可以直接在园区的平台内完成中试,有效节约了时间与成本。此外,无锡通过设置产业投资基金,吸引企业落地中试产线。2023年引进的盘古钠祥新能源就在专项基金支持下开发了钠电池中试线。
拟设立平台开放基金
集聚从事中试验证科研人员
据报道,由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建设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将开展第二期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在于整合广东省科学院及佛山市科研院所的设备、人才等优势要素资源,结合佛山本地制造业产业优势,开展从技术研发、小批量先进柔性制造、性能测试、可靠性等“六性”标准质量试验等系列化服务。同时,拟设立平台开放基金,集聚更多从事中试验证的科研人员,更好地为企业产业提供中试验证服务。(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