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机器人企业拓展——
从“服务机器人”到“机器人服务”

  • 2024年06月24日 15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末端配送机器人,是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机器人,能极大提高配送效率。就在其他企业争相入局时,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已实现商用服务机器人1∶1替代人力的配送能力,还开创性推出即时零售服务,且移动零售场景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该公司合伙人兼CSO(首席战略官)欧强表示,未来,末端配送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初步估算潜在用户超3亿人,而行业未来在于开发销售其延伸服务上。

    最大的市场目前看写字楼未来看社区

    川观智库:多年前,很多大厂就在做末端无人配送服务了,末端配送机器人与之相比,是同类产品吗?

    欧强:早期一些大厂确实做了无人快递车(配送车),也叫“摆渡三公里”,主打自动驾驶概念,但实际应用显示,成本、交易和收益还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大厂的无人快递车做得比较艰难。而末端配送机器人主要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有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两者之间显著不同。

    川观智库:我们知道末端配送机器人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酒店、写字楼和居民社区等。

    欧强:从应用难度看,酒店门槛最低。因为酒店电梯不存在高峰期,日单量相对较少,且其功能区划分相对固定,机器人容易感知。但门槛低也意味着,走酒店路线的企业多,价格内卷。

    写字楼的日单量远大于酒店,但应用相对较难。就我们公司而言,重点聚焦“楼宇垂直100米”场景(即写字楼从楼下到楼上100米的场景),应对物流人员不准上楼、消费者不愿或不能下楼等多方面的挑战。从整个行业看,目前业内能做到两点间(如写字楼两栋楼之间)跨楼层配送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但能够满足日运载量达到七八百件甚至更大规模,还能按时按点送达的企业并不多。

    服务社区的应用相对最难,目前该赛道企业不多,因为有两个痛点:一是社区各户的快递类型及重量差异较大;二是社区环境更复杂,小区内楼栋多、楼层高,GPS信号会被高楼遮挡,存在定位难题。

    川观智库:那么,末端配送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市场在哪里?

    欧强:目前来说,最大的市场我认为是写字楼,但未来还是在社区。中国有超过8万个符合我们要求的高档写字楼,而封闭社区则超过18万个,初步估算潜在用户约3亿人。

    政策利好“卖服务”

    川观智库:今年3月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末端配送机器人发展是机遇。

    欧强:《办法》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这是利好。

    当前物流配送行业有些矛盾,一方面,消费者需要货品送达手中,而配送员出于效率考量难以普遍上门;另一方面,尽管有上门配送的需求,但出于安全考量,部分消费者未能标注详细地址。末端配送机器人恰好有助于政策的落地实施,缓解配送人员紧缺问题。

    之所以说是利好,还有另外的因素:从卖服务机器人转变为卖机器人服务。以前直接把机器人卖给酒店或者楼宇物业管理方,做的是一次性买卖。现在可以把机器人租借给写字楼下的底商,帮助底商将更多产品服务卖给消费者,卖的是持续性的服务。

    川观智库:卖服务机器人和卖机器人服务区别在哪儿?

    欧强:卖服务机器人注重硬件产品研发和生产,卖机器人服务就要求企业从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反馈、迭代等角度综合考虑用户体验等问题,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比如,当服务机器人进入楼宇,消费者会自发形成很多个类似种子用户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用户的不断反馈和“教育”,服务机器人公司就会开始思考,如何让写字楼附近底商入驻自己的平台、如何帮助这些商户销售产品以及如何收费,这样就形成以用户群为起点的电商团队,可以开发线上即时零售业务。

    只有用起来才是真的“高科技”,卖服务才能让买单方不断消费,同时也促进自己产品不断迭代升级。这是末端配送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机器人企业拓展——
    从“服务机器人”到“机器人服务”

  • 2024年06月24日 15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末端配送机器人,是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机器人,能极大提高配送效率。就在其他企业争相入局时,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已实现商用服务机器人1∶1替代人力的配送能力,还开创性推出即时零售服务,且移动零售场景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该公司合伙人兼CSO(首席战略官)欧强表示,未来,末端配送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初步估算潜在用户超3亿人,而行业未来在于开发销售其延伸服务上。

    最大的市场目前看写字楼未来看社区

    川观智库:多年前,很多大厂就在做末端无人配送服务了,末端配送机器人与之相比,是同类产品吗?

    欧强:早期一些大厂确实做了无人快递车(配送车),也叫“摆渡三公里”,主打自动驾驶概念,但实际应用显示,成本、交易和收益还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大厂的无人快递车做得比较艰难。而末端配送机器人主要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有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两者之间显著不同。

    川观智库:我们知道末端配送机器人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酒店、写字楼和居民社区等。

    欧强:从应用难度看,酒店门槛最低。因为酒店电梯不存在高峰期,日单量相对较少,且其功能区划分相对固定,机器人容易感知。但门槛低也意味着,走酒店路线的企业多,价格内卷。

    写字楼的日单量远大于酒店,但应用相对较难。就我们公司而言,重点聚焦“楼宇垂直100米”场景(即写字楼从楼下到楼上100米的场景),应对物流人员不准上楼、消费者不愿或不能下楼等多方面的挑战。从整个行业看,目前业内能做到两点间(如写字楼两栋楼之间)跨楼层配送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但能够满足日运载量达到七八百件甚至更大规模,还能按时按点送达的企业并不多。

    服务社区的应用相对最难,目前该赛道企业不多,因为有两个痛点:一是社区各户的快递类型及重量差异较大;二是社区环境更复杂,小区内楼栋多、楼层高,GPS信号会被高楼遮挡,存在定位难题。

    川观智库:那么,末端配送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市场在哪里?

    欧强:目前来说,最大的市场我认为是写字楼,但未来还是在社区。中国有超过8万个符合我们要求的高档写字楼,而封闭社区则超过18万个,初步估算潜在用户约3亿人。

    政策利好“卖服务”

    川观智库:今年3月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末端配送机器人发展是机遇。

    欧强:《办法》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这是利好。

    当前物流配送行业有些矛盾,一方面,消费者需要货品送达手中,而配送员出于效率考量难以普遍上门;另一方面,尽管有上门配送的需求,但出于安全考量,部分消费者未能标注详细地址。末端配送机器人恰好有助于政策的落地实施,缓解配送人员紧缺问题。

    之所以说是利好,还有另外的因素:从卖服务机器人转变为卖机器人服务。以前直接把机器人卖给酒店或者楼宇物业管理方,做的是一次性买卖。现在可以把机器人租借给写字楼下的底商,帮助底商将更多产品服务卖给消费者,卖的是持续性的服务。

    川观智库:卖服务机器人和卖机器人服务区别在哪儿?

    欧强:卖服务机器人注重硬件产品研发和生产,卖机器人服务就要求企业从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反馈、迭代等角度综合考虑用户体验等问题,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比如,当服务机器人进入楼宇,消费者会自发形成很多个类似种子用户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用户的不断反馈和“教育”,服务机器人公司就会开始思考,如何让写字楼附近底商入驻自己的平台、如何帮助这些商户销售产品以及如何收费,这样就形成以用户群为起点的电商团队,可以开发线上即时零售业务。

    只有用起来才是真的“高科技”,卖服务才能让买单方不断消费,同时也促进自己产品不断迭代升级。这是末端配送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