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 2024年04月29日 08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就是要开创新的开放渠道、开放机制和模式,其关键是要为地处内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四川紧紧围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战略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的“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要求,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全面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构建更具优势的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通道基础保障是关键,主要包括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高效优质物流服务体系、国内国际开放体系等。其核心点在于以通道建设带动要素集聚,推动区域协同,促进动力转化,以更具开放形态的通道经济建设引领区域经济转型,推动西部地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四川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西部省份和周边国家携手共同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通道建设取得突破。随着2023年12月隆黄铁路叙毕段的通车,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中叙永至毕节的“断点”得以打通,由成都出发至钦州港的里程缩短近400公里,货物从四川出发转运至东盟地区,与过去的江海联运方式比较,节约了一半以上时间。四川南向开放的铁路大通道基本形成。“水陆空”通道协同建设全面推进。四川与广西、广东等沿海沿边港口合作,打通进出境的多线路物流通道,共建面向东盟的国际空中通道;与重庆合作,负责万州新田港二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共同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目前四川进出川大通道累计达48条。通道硬件的持续完成和互联互通,为大开放提供了更加牢固的基础设施保障。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稳居全国第1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万人次,进出口总额超过9500亿元,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推进四川通道品牌建设。成立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公司,与省内16个市(州)建立合作机制,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品牌,“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自2022年4月开行以来,累计开行2000多列,仅2023年就开行了1813列,发送超过7万标箱,形成了四川至北部湾铁海联运“天天班”运输体系。经过5年建设,在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物流效率提升近40%,物流成本降低约20%。通道经济协作快速发展。以通道建设带动跨区域合作,促进通道经济的形成,是落实大开放战略要求的关键所在。四川积极推进川桂合作,在广西钦州港共同建设连接欧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西部地区的生物能源“产运”通道体系,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钦州港共建综合冷链物流。积极走出去,在老挝、曼谷建设物流集散枢纽,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规则制度型开放,就是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对外对内开放进程中不断习得规则、完善规则,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使得区域经济在开放环境下能够更好适应国际环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面临加快推进协同开放的特殊压力:作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沿海沿边沿江区域存在跨区域协同的现实需要,也存在其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等三大片区之间的内部协同需要,有必要构建省内省外境外协同的多环节协同开放体系。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2023年四川出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推出25条先行先试举措。在省内,创新设立13家协同改革先行区,加强集成创新、产业协作、平台共建,进一步释放自由贸易改革红利;在跨区域合作方面,签署多个“跨省(域)通办”合作协议,建立跨省(域)沟通协办机制,特别是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有效降低了跨省域办事行政成本,贸易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已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近4批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中,四川贡献14项。其中,“创新综保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关银一 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等2项举措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的带动下,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27万家,为挂牌前的1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近5900亿元,年均增长14%;外商直接投资近5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挂牌初的4.3%上升到25%。自贸区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1/4的外商直接投资、1/10的进出口、1/ 10的新设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投资竞争力显著增强。

    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务实合作。在具体战略方向上,四川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需要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通内循环的堵点,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需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的协同,加强协同开放,促进内外循环互动。

    四川建立健全全面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机制,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川渝合作持续走深走实。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与重庆紧密配合,每年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坚持“川渝一盘棋”,着力壮大成渝主轴、推进中部崛起,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态势良好。川渝两地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方面加强协同,在打造具有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提升高频民生事项服务效能、加强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协同,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可视化成果。截至2023年底,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248个川渝合作共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38.4亿元、投资完成率120.1%,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办件量超过1500万件次,跨区域协作形成的18条经验得到国家层面总结推广。

    内陆开放格局的关键在“开创”。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就是要开创新的开放渠道、开放机制和模式,其关键是要为地处内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而为效率和动力变革提供需求支持。四川除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市场联系之外,尤其注重向南和向西开放格局的渠道建设、市场培育和空间拓展。向南开放要做好创新高地、产业腹地,向西开放要注重依托新通道建设,与更为广阔的其他西部地区建立起内在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向西开放,四川的战略责任就是在延长长江开发轴线的基础上,继续夯实长江流域的带动位势,为更为广大的西部地区发展塑造全新的动力源。下一步,四川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以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积极拓展向西开放新空间,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持续提高四川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杨志远 刘文亮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 2024年04月29日 08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就是要开创新的开放渠道、开放机制和模式,其关键是要为地处内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四川紧紧围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战略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的“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要求,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全面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构建更具优势的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通道基础保障是关键,主要包括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高效优质物流服务体系、国内国际开放体系等。其核心点在于以通道建设带动要素集聚,推动区域协同,促进动力转化,以更具开放形态的通道经济建设引领区域经济转型,推动西部地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四川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西部省份和周边国家携手共同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通道建设取得突破。随着2023年12月隆黄铁路叙毕段的通车,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中叙永至毕节的“断点”得以打通,由成都出发至钦州港的里程缩短近400公里,货物从四川出发转运至东盟地区,与过去的江海联运方式比较,节约了一半以上时间。四川南向开放的铁路大通道基本形成。“水陆空”通道协同建设全面推进。四川与广西、广东等沿海沿边港口合作,打通进出境的多线路物流通道,共建面向东盟的国际空中通道;与重庆合作,负责万州新田港二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共同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目前四川进出川大通道累计达48条。通道硬件的持续完成和互联互通,为大开放提供了更加牢固的基础设施保障。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稳居全国第1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万人次,进出口总额超过9500亿元,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推进四川通道品牌建设。成立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公司,与省内16个市(州)建立合作机制,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品牌,“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自2022年4月开行以来,累计开行2000多列,仅2023年就开行了1813列,发送超过7万标箱,形成了四川至北部湾铁海联运“天天班”运输体系。经过5年建设,在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物流效率提升近40%,物流成本降低约20%。通道经济协作快速发展。以通道建设带动跨区域合作,促进通道经济的形成,是落实大开放战略要求的关键所在。四川积极推进川桂合作,在广西钦州港共同建设连接欧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西部地区的生物能源“产运”通道体系,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钦州港共建综合冷链物流。积极走出去,在老挝、曼谷建设物流集散枢纽,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规则制度型开放,就是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对外对内开放进程中不断习得规则、完善规则,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使得区域经济在开放环境下能够更好适应国际环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面临加快推进协同开放的特殊压力:作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沿海沿边沿江区域存在跨区域协同的现实需要,也存在其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等三大片区之间的内部协同需要,有必要构建省内省外境外协同的多环节协同开放体系。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2023年四川出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推出25条先行先试举措。在省内,创新设立13家协同改革先行区,加强集成创新、产业协作、平台共建,进一步释放自由贸易改革红利;在跨区域合作方面,签署多个“跨省(域)通办”合作协议,建立跨省(域)沟通协办机制,特别是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有效降低了跨省域办事行政成本,贸易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已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近4批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中,四川贡献14项。其中,“创新综保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关银一 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等2项举措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的带动下,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27万家,为挂牌前的1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近5900亿元,年均增长14%;外商直接投资近5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挂牌初的4.3%上升到25%。自贸区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1/4的外商直接投资、1/10的进出口、1/ 10的新设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投资竞争力显著增强。

    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务实合作。在具体战略方向上,四川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需要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通内循环的堵点,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需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的协同,加强协同开放,促进内外循环互动。

    四川建立健全全面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机制,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川渝合作持续走深走实。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与重庆紧密配合,每年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坚持“川渝一盘棋”,着力壮大成渝主轴、推进中部崛起,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态势良好。川渝两地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方面加强协同,在打造具有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提升高频民生事项服务效能、加强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协同,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可视化成果。截至2023年底,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248个川渝合作共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38.4亿元、投资完成率120.1%,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办件量超过1500万件次,跨区域协作形成的18条经验得到国家层面总结推广。

    内陆开放格局的关键在“开创”。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就是要开创新的开放渠道、开放机制和模式,其关键是要为地处内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而为效率和动力变革提供需求支持。四川除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市场联系之外,尤其注重向南和向西开放格局的渠道建设、市场培育和空间拓展。向南开放要做好创新高地、产业腹地,向西开放要注重依托新通道建设,与更为广阔的其他西部地区建立起内在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向西开放,四川的战略责任就是在延长长江开发轴线的基础上,继续夯实长江流域的带动位势,为更为广大的西部地区发展塑造全新的动力源。下一步,四川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以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积极拓展向西开放新空间,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持续提高四川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杨志远 刘文亮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