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新意蕴?
●前进路上,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打开崭新局面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88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新意蕴?
答:“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作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新意蕴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前进路上,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打开崭新局面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我国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在体制机制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发展上,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6.9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过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事务,不仅加速了自身经济发展,也为世界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这一系列成就是党中央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突破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把握发展新机遇的有力印证。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经济地理格局、全球贸易体制、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秩序治理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多重考验,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一是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以深层次改革持续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创新。经济建设方面,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我国由于过往学习借鉴了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短期经济的“量增长”,忽视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质增长”,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两头在外”,抵御外在风险能力较弱。要在高端产业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动能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前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以供需两侧协同管理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体制机制方面,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工作情况,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消除不透明现象,降低制度成本、政府服务成本,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向深向细开展落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三是要坚定改革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使命与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5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求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稳固现有进出口规模,更在于推进高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开放与合作,通过引进高质量的外资、先进产业及技术,以弥补本国产业链中的短板,提高本国产业链的位势,体现高质量的开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制改革,特别是自身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就要求形成以开放促改革和以改革促开放的统筹推进格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与国际社会的资源互动、要素配置赢得发展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一般产品制造能力虽居世界首位,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许多还依赖国外进口,产业链存在着诸多短板和不足,亟待完善和优化。高质量的开放,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完善和增强我国的产业链,通过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不只是作为简单依附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工厂”,增强发展稳定性。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顺应新趋势,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多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同时,要促进高水平开放与深层次改革良性互动、密切结合。当前,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出口导向的外需驱动型拉动效应减弱,加强深层次改革对高水平开放的推动作用更加迫切。需要调整固有发展观念,围绕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内需培育,而非传统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模式,弱化开放初期带来的比较优势低水平锁定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进而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方行明、许辰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