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的跃升的核心动力,是建构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强大力量。因此,在把握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下,需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我国数字经济自主权,同时,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在新领域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统筹兼顾国家发展与安全稳定。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重要战略选择。过去几年,我国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以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未来工作仍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因此,在面临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对外能源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转型由量向质的转变、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多重压力下,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必须抓住关键核心技术这个牛鼻子。众所周知,关键核心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核心驱动力量。怎样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前提。首先,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痛点和堵点。其次,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最后,牢牢把握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工程部署,把政府、市场、社会和科技人才及团队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必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首先,强化顶层设计,激发国内投资活力。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促进区域优势互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其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必须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首先,重点聚焦战略前沿和未来产业领域,立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6G、智能硬件等通信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模式。要促进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开展全球化竞争合作,不断提升产业竞争综合能力,培育出行业冠军。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推动产业强链互补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必须推动产业门类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上下游环节之间高度协同耦合,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更好地释放产业网络的综合效益。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促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必须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深化数字经济体制改革这篇大文章该怎么做?首先,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平台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培育环境方面下功夫,持续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供给,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其次,要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不断改进和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同时,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最后,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重点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等安全可控。
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是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数字基础设施之上的。要持续推进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和运营商“提速降费”,实现以互联网带动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数字消费能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在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有利于助力老人、残疾人使用智能设备、融入数字生活。加快搭建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引擎的四梁八柱,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更高更实更稳的就业机会。重点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旅、交通等领域,推动使全体人民得到更好的智慧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文丰安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