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2024年01月15日 10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理念,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金融安全底线思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以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动力

    73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答: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强国意在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是我国强国战略体系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理解金融强国战略的深刻内涵,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金融强国建设。发挥金融强国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需要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理念,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金融安全底线思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以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动力。

    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规模大、监管弱、管制多的特征,影响了新发展格局下金融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亟待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金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金融体量转变,金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为8%左右,但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亦不匹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体现了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多个方面涉及金融体系及其功能的发挥,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都提出了深度需求。金融工作始终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部署中,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首先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防控风险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永恒主题,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金融创新之路,需要同时兼顾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可以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高我们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认识的高度,锚定金融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建设金融强国注入灵魂。“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要加强金融工作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让金融资源更多惠及小微经营主体和脱贫地区,通过普惠金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要提升金融工作在民生领域的服务质量,不断顺应人民对健康养老、多元化资产配置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主动担当惠民利民的责任和使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的根本任务。要营造服务于高效资源配置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支付清算环境,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箱创新力度,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要优化金融资金在实体经济领域的配置效果,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并发挥资本桥梁作用,带动引领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安全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超过16万亿元,有力地稳定了宏观经济大盘。以“金融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金融工作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金融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要全面加强金融穿透式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要发挥金融机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加强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支持。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货币政策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操作框架,明确“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协调”,发挥宏观审慎管理着眼宏观、逆周期调节、防风险传染的功能。

    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铸魂之要,更是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支持机制,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入口关与畅通多元退出渠道,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聚焦主业、做优做强。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加快市场机制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步伐,推进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改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要持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感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教授姜富伟作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金融强国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2024年01月15日 10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理念,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金融安全底线思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以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动力

    73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答: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强国意在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是我国强国战略体系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理解金融强国战略的深刻内涵,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金融强国建设。发挥金融强国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需要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理念,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金融安全底线思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以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动力。

    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规模大、监管弱、管制多的特征,影响了新发展格局下金融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亟待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金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金融体量转变,金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为8%左右,但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亦不匹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体现了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多个方面涉及金融体系及其功能的发挥,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都提出了深度需求。金融工作始终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部署中,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首先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防控风险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永恒主题,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金融创新之路,需要同时兼顾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可以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高我们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认识的高度,锚定金融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建设金融强国注入灵魂。“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要加强金融工作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让金融资源更多惠及小微经营主体和脱贫地区,通过普惠金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要提升金融工作在民生领域的服务质量,不断顺应人民对健康养老、多元化资产配置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主动担当惠民利民的责任和使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的根本任务。要营造服务于高效资源配置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支付清算环境,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箱创新力度,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要优化金融资金在实体经济领域的配置效果,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并发挥资本桥梁作用,带动引领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安全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超过16万亿元,有力地稳定了宏观经济大盘。以“金融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金融工作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金融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要全面加强金融穿透式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要发挥金融机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加强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支持。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货币政策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操作框架,明确“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协调”,发挥宏观审慎管理着眼宏观、逆周期调节、防风险传染的功能。

    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铸魂之要,更是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支持机制,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入口关与畅通多元退出渠道,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聚焦主业、做优做强。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加快市场机制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步伐,推进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改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要持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感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教授姜富伟作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