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如何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

  • 2023年08月29日 14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和制度供给。以法治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的价值引领

    37问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如何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

    答: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统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着力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要环节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和制度供给。第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和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二,法治为实现分配正义,建立确认机制。法治根据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对国家、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确认并划定边界,并通过政策落实、法律实施等方式确保各主体能够依法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第三,法治为实现矫正正义,设置保障机制。法治通过执法、司法等国家公权力的运行确保权利受损一方得到弥补、侵权一方受到惩罚。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的生命线。

    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法治保障就要跟进一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法治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公平正义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现实挑战。

    在政治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

    在经济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之一。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但是,我国市场依然存在着企业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讲诚信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必须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努力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文化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公平的文化创作、传播、获得的环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精神富有的基础条件。就文化的输出端而言,只要是健康的文化都应获得平等的创作和传播机会。不同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要杜绝文化歧视,就文化的接收端而言,每个人都应有平等获取文化的机会。

    在社会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保障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性要求,保证大家平等地获得则是共同富裕的进一步要求。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不能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更不能破坏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规制与惩罚、对环境保护行为的促进和激励。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以法治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的价值引领。

    第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要求所立的法必须是良好的法,而良好的法必须做到平等地对待所有人,确保不同法律主体间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由此,必须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

    第二,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要通过完善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提升执法公信度。加大对重点领域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保证群众满意。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执法透明度。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实现执法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第三,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不公正一靠制度保障,二靠人的廉洁。一方面,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防止司法腐败。另一方面,要用制度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降低司法门槛。但是,“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把执法司法人员与社会完全隔离开来,对执法司法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司法人员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坚守法治不动摇,要能排除干扰,做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第四,坚持全民普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方面,要将纸面的法律变为心中的法律。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科技的普及传播、建立法治文化阵地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将心中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依托“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等开通公共法律服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遵从法治、敬畏法律,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感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喻少如作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法治如何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

  • 2023年08月29日 14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和制度供给。以法治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的价值引领

    37问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如何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

    答: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统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着力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要环节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和制度供给。第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和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二,法治为实现分配正义,建立确认机制。法治根据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对国家、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确认并划定边界,并通过政策落实、法律实施等方式确保各主体能够依法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第三,法治为实现矫正正义,设置保障机制。法治通过执法、司法等国家公权力的运行确保权利受损一方得到弥补、侵权一方受到惩罚。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的生命线。

    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法治保障就要跟进一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法治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公平正义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现实挑战。

    在政治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

    在经济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之一。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但是,我国市场依然存在着企业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讲诚信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必须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努力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文化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公平的文化创作、传播、获得的环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精神富有的基础条件。就文化的输出端而言,只要是健康的文化都应获得平等的创作和传播机会。不同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要杜绝文化歧视,就文化的接收端而言,每个人都应有平等获取文化的机会。

    在社会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保障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性要求,保证大家平等地获得则是共同富裕的进一步要求。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不能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更不能破坏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规制与惩罚、对环境保护行为的促进和激励。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以法治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的价值引领。

    第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要求所立的法必须是良好的法,而良好的法必须做到平等地对待所有人,确保不同法律主体间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由此,必须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

    第二,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要通过完善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提升执法公信度。加大对重点领域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保证群众满意。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执法透明度。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实现执法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第三,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不公正一靠制度保障,二靠人的廉洁。一方面,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防止司法腐败。另一方面,要用制度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降低司法门槛。但是,“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把执法司法人员与社会完全隔离开来,对执法司法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司法人员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坚守法治不动摇,要能排除干扰,做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第四,坚持全民普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方面,要将纸面的法律变为心中的法律。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科技的普及传播、建立法治文化阵地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将心中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依托“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等开通公共法律服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遵从法治、敬畏法律,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感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喻少如作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