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育之笔写好民生答卷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五个目标任务之一进行了强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回应群众所思所盼。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通过逐字逐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深悟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多走出办公室,多到老百姓身边,多多学会望闻问切,去排淤舒塞。群众对要求办但一直未办成的民生实事,其实特别在意,往往留在眼神里,具体表现为,或不解、困惑,或兴奋、期盼,只要我们悉心洞察,总能读懂他们眼下最需要帮助解决的是什么事,总能分析出其中的难点与痛点,查找我们在实施惠民工程中久未落实的事项,激活为民办实事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平日里,时常会有一些干部身不进基层,脚不沾泥土,将“惠民生”浮在面上、挂在嘴上,在要落到具体的行动时,却总是接不住人民群众的需求。
把暖民心的事办细,响应群众所喜所忧。开展主题教育,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要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意见诉求,认真倾听人民心声。一项民生举措,是否走心暖心,除了能解决他们最紧的需求之外,号准他们的喜忧是关键。考量群众需要什么,就得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作为暖民心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需要克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思维,细细掂量这样做,是否会为后面的工作“挖坑”,留下不少无法升级改革的遗憾。需要把规划好的、切实可行的民心工程做实做细;需要共振他们的喜怒哀愁。不能脱离群众实际,主观臆断群众需要什么,从而将“己所欲施于人”;更不能简单化、直线型、想当然,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开溜。这样的“三拍干部”,不但不能暖民心,反而让人寒心。
把顺民意的事办好,反映干部作风能力。开展主题教育,就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追问自己为民服务的水准如何,始终牢记这样的评价权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群众心中有杆秤,最清楚谁真心实意地对他们好,是否顺乎他们的心意;最明白干部有没有为他们着想,是否“人在田间、心在机关”;最能识别他们下来是真心调研还是热闹“调演”。没有哪个群众会成心同一个好决策、好项目过不去,也没有哪个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干部,能骗得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要想群众说干部的好,就必须拿出真情感、真本事,就必须将顺民意的每一件事都办好。还需多多回头看、回头办,适时杀它一个“回马枪”;多多转身察、转念想,办妥的顺民意的大好事,是否还存在尾巴或隐患,办好的事是否又有了不易觉察的反弹。
群众需求无小事。人民群众每一个小小的需求,都是系牵他们整个家庭的大事件,他们当然格外在意。党员干部或许不能帮他们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解决好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展现与他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身姿,持续不断地锤炼作风,深入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我们就一定能赢得群众口碑,建起事业的丰碑。(评论员 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