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四川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
四川应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
当前,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四川是制造业大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盈利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还将激活创新生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新特点
数字技术加快向制造领域渗透扩展。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消费领域数字化转型更为活跃,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视频直播、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促进供需时空匹配,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走向未来,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促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调、服务化延伸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蓬勃兴起。去年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7%,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0.9%。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实现更高水平的价值创造。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如果说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消费互联网迅猛发展,形成了若干在全球处在领先地位的网络平台公司,那么今后一个时期将迎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目前,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100家,连接的工业设备达到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正在作为一个新的生产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强化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实现精准预测需求、设备远程监测和能耗管理,实现工业企业工艺、制造、物流等各个环节精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可以减少20%以上的碳排放。
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四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力争到2025年,有一批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化。
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四川要围绕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融合型技术领域,加快前瞻性布局,面向行业需求,打造可用性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发展平台化、虚拟化设计工具,推动设计和工艺、制造、运维一体化,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位、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对数据采集的精度、传输速度、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智能化加工应用的要求大幅提升。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云网协同发展,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性平台,以及面向特定技术和场景的专业性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加强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数字服务企业跨界创新,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鼓励开源科技创新,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建设,促进创新模式的开放化演进。培育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型企业,加强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多管齐下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在中小企业。大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起步早,资金投入和技术能力较强,具备人才等要素保障条件,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限于自身能力和条件,普遍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需大规模更新设备和生产流程,前期投入高,不愿转;缺乏成熟解决方案和示范案例,企业难以估算预期收益,不敢转;企业数据资产归属不明,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不想转;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生产工艺又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会转。推动制造业转型,需要多管齐下,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积极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迫切的环节入手,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依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成熟解决方案和示范案例,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引领。
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培育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通用设计中兼顾专业需求,打造可用性强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开放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等多种形式与中小企业开展互利合作,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支持有条件的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机制,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贴息和融资担保。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扶持。改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和条件。完善企业数字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技术和能力水平,保障中小企业数据资产权益和数据安全。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改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资本条件。 (王一鸣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