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捷、吴垠:打赢“三大攻坚战” 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达捷 省社科院研究员
吴垠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
主持人:
评论员 周明华 张雨
“三大攻坚战”是应对发展矛盾的具体措施
主持人:为什么说“三大攻坚战”涉及的方方面面,针对的都是消除全面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达捷: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三大攻坚战”正是应对发展矛盾的具体措施。四川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目前还有68个贫困县、5295个贫困村、171万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藏区彝区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打赢脱贫攻坚战须举全省之力。经济社会风险也不容忽视,包括要面对房地产可能存在的泡沫化风险等。并且,四川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但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境监管能力也亟待提升。成都、资阳、内江、德阳、眉山5市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较低,去年全省仅有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基于此,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是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四川经济能否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关系到四川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吴垠:“三大攻坚战”的主要矛盾成因复杂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我省发展提质增速的“拦路虎”。重大风险往往来自金融风险、网络安全、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社会稳定、防汛减灾等领域;精准脱贫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尚具有的不平衡不充分特点,尤其是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农业地区等,更是脱贫重点区域,这种贫困的持续是限制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污染防治针对的是四川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从空气到水体等各个层次的生态恶化问题,治标易、治本难。于此,重大风险的焦点在于社会经济风险的治理,精准脱贫的难点在真脱贫或脱贫不返贫,污染防治的要点在于把控发展的速度、模式与污染程度之间的平衡性。
主持人:从经济、政治、民生诸方面看,四川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意义何在?
达捷:先说经济意义,四川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绝不能是冲刺式、泡沫式的高风险发展,只有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才能保证发展的质量。精准脱贫攻坚战,可以让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充分。精准脱贫,可以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对四川来说精准脱贫还是发展机遇,四川省藏区彝区已列入“三区三州”范围,用足用好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能有效推动贫困地区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可以让经济发展更可持续。良好的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从民生角度而言,打好“三大攻坚战”,关乎千家万户,是回应民众强烈呼唤的民生工程。金融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钱袋子”,脱贫攻坚事关贫困群众的全面小康,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吴垠:从政治上看,打赢“三大攻坚战”,就是克服特定时期各类经济社会矛盾向政治领域集聚的关键之战。政府不能也无必要时时处处都要为重大风险、贫困、污染等问题买单,早出手、巧出手、快出手来解决相关问题,就比晚出手、拙出手、缓出手更具有政治主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的预判能力、应急能力、决策能力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提升对我省省情的精准认识,则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妙手”,要做实“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常态化机制,多关注基层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攻坚就会有的放矢。
加强分析研判找准主攻方向
主持人:当前,四川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坚决守住底线?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又在哪里?
吴垠:守住底线,才能守住原则。防范重大风险的工作如果拖一拖,恐怕就会拖成一种灾难;对持续贫困采取等一等的态度,人民的期待就成了泡影;防治污染缓一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食品污染等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至,防不胜防。坚决守住底线,首先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社会问题走势的分析研判,找到风险的“险源”和“火点”,对症下药,多策并举;其次应转换思路,把从防治为主的风险治理路径转化到以疏导为主的风险治理模式。另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放权让利和制度规范相结合,许多重大风险的症结在于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放权让利可起到“放水养鱼”之效果;其二,设立预警机制和预警指标,把苗头性风险解决在摇篮里;其三,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标杆效应引领四川化解风险、轻装上阵。
达捷:四川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经济转型的“惊险一跃”,各类风险易发高发,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重视。首先,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引导资金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强化源头管理,坚决查处金融乱象,重点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其次,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控高风险地区债务增长,严禁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和变相举债。最后,坚决防止房地产金融化,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主持人:精准脱贫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如何用好、用活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如何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发力?
达捷:17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四川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要靠我省单独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压力巨大。但若紧扣中央政策,充分发挥中央在政策、财政及人力等方面对地方的支持作用,合“上下”之力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不仅能提高四川农业发展层级,更能为四川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一方面,加强对贫困人口医保、教育等方面的基本保障,使之在身体和思想上实现脱贫;另一方面,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和贫困村土地的实际,发展地方特有的文化、农业产业,完善基本的户户通、硬化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企业投资,尤其可落实“文化+农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利用好四川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逐渐调整地区失衡的产业结构。政府可适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注重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成为产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以河长制推动“河常治”
主持人: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大保护的重责,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创新着力?
达捷:改善水资源质量刻不容缓,水污染治理要以河长制推动“河常治”,构建好长江上下游协同防治的机制。要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排放,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快农村地区治污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增强农村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要以灰霾污染为主攻方向,以成都平原、川南和川东北地区为主战场。要精准发力,重点加强工地、道路、航运、工业企业、散货堆场等方面的扬尘防控工作;加大工业企业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治理工作力度;治理机动车船污染和控制秸秆焚烧。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采取“逐步消减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的策略。消减存量,就是要因地制宜引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加强实际风险管控;控制增量,就要让工矿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并防止污染物进入土壤,农业用地要减少农田施肥、灌溉等活动带来的污染。
吴垠: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载体,即形成以生态屏障功能为主导又兼顾生产生活休闲的现代绿色田园城镇群。这种城镇群要突出几个方面:一是“载体”功能,城镇群要成为“绿色屏障”的载体;二是“绿带”功能,城镇群不是建设单个孤立的绿色城镇,而是以绿带、绿地、绿色屏障构筑城镇间、城乡间的绿色田园地带,形成“绿色主体功能区”,把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囊括于其中;三是“体制”功能,城镇群重在体制机制的设计,嵌入城镇生态文明机制,体现高效率的生态保护、补偿与管控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