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 省级非遗达到1132项居全国前列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4月10日,四川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正式公布。本批省级非遗名录207项、扩展项目名录127项,共计334个体现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加以系统保护传承。这些非遗植根于人民生活,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巴蜀儿女共有的文化基因,是四川文化创造力影响力的丰厚滋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省级非遗项目认定工作着眼完善优化保护传承体系,在现有省级非遗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一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对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具有典型示范标志的项目、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重要作用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如川菜、川酒、川菜等川字号特色产业相关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扩展,对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和灾后重建地区也有倾斜。
二是实现县级全域覆盖。公布的33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全省21个市(州),其中成都东部新区、天府新区、高新区、简阳市,自贡市大安区,德阳市罗江区,乐山市井研县,南充市嘉陵区,资阳市乐至县等9个原来没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县(市、区)实现零的突破,全省提前实现“十四五”期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县级全覆盖的目标。
三是补足短板弱项。长期以来,比较薄弱的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此次数量有较大增长,质量也大幅提高。传统体育类项目丰富多彩且兼具文化、竞技性质。传统医药类涉及诊疗理论、药物、治疗方法等多方面技艺。古籍修复等项目首次列入名录。谐剧、四川方言吟诵等作为我省独有的艺术形式,填补非遗项目的一个空白。
至此,我省省级非遗项目达到1132项,位居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提升巴蜀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推动四川文旅的名扬天下享誉全球奠定了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我省迄今已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8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3项、省级1132项,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5人、省级1062人,我省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完善,非遗整体性保护格局已初步形成。(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