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中小城市放宽新生代农民落户政策

  • 2017年04月28日 15时43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播报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


      “到2020年,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生育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结构更加优化,人口分布更趋均衡,重点人群有效保障,治理手段更加完善,人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这幅发展的蓝图,写在《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里。

      人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4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省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为积极有效应对四川人口趋势性变化,规划阐明“十三五”期内全省人口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省人口聚集区和迁入区

      规划面积10.3万平方公里

      人口空间合理分布,是未来人口发展的关键。怎样才叫合理?规划的回答是,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要加快,以增强吸纳人口的能力,促进农业富余人口就地迁移。区域内人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聚集;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则要分散人口居住;禁止开发区域引导人口转移。

      更进一步的说法,就是到2020年,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要做到无居民居住,缓冲区和实验区人口较大幅度减少。“老少边穷”地区人口有序迁出和合理聚集。

      规划罗列主体功能区布局。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19个市(州)中的89个县(市、区),以及与之相连的50个点状开发城镇,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1.2%,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区、全省人口主要集聚区和迁入区域。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盆地中部平原浅丘区、川南低中山区、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等5大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应推动区域内人口合理集聚,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

      禁止开发区域点状分布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地区,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3.6%,属于严控开发区域,应引导人口外迁,部分区域要实现无居民居住。

      规划同时明确,成都的建设目标瞄准“国家中心城市”,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分担成都的功能;德阳、内江、遂宁等12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则定位为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此外,还要建设一批10—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以及10万人口以下的县城。

      新生代农民是重点

      中小城市对其放宽落户政策

      户籍制度改革写入规划,以差异化的落户政策为核心,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消除城乡户籍制度附带的福利差异,居住证制度是关键举措。规划强调,四川将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

      特大城市落户,则实施积分落户。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是积分落户的主要条件。

      大城市及以下,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要全面放开。同时要健全大城市及以下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留川、来川创业安家。

      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中小城市以农业转移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全面放宽人口落户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都是规划的亮点。

      提高人口素质

      培训300万新市民

      劳动力有效供给是人口应该发挥的红利之一,其中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值得关注。

      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扶、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开发和新市民培训,规划细化“十三五”期间四川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具体任务。如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以园区和企业为重点,到2020年,支持引进10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高端人才和100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来川发展。实施“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外国专家引智工程,柔性引进1万名急需紧缺的外籍专家来川开展项目合作。实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吸引1万名留学归国人员来川工作。实施“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引进1万名紧缺专业博士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开展科学研究。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等值的关注。每年促进1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带动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留川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推动大学生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带动就业率显著提升。每年遴选支持500名科技创新创业苗子、6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30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开展创新研究,择优支持科技人才创办100个科技含量高、规模效应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每年遴选扶持20名巴蜀文化名家,支持120个文化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

      尤其是新市民的培训项目首次写入纲要性文件,“十三五”期间完成300万新市民培训,每年对60万名进城落户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开展城市生活、文化素质、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健康卫生等基础素质教育培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稳定有序融入城镇。

      “十三五”人口发展重点项目一览

      “家庭—工作”平衡政策项目:制定生育奖励假和陪产假制度,落实女职工生育保障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

      人才保障政策项目: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等人才引进和培养,在薪酬分配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计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阳光育苗”、“阳光宏志”、“阳光圆梦”系列助学工程:对低保、民政一类低保边缘家庭及孤儿学生,按标准给予资助。

      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行为教育计划:青少年儿童心理疏导、性健康教育、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家庭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全民道德实践行动、“我们的节日”传扬行动、“文明创建”行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升行动、“科学家教·文明家风”培育行动、“情暖天府”文化惠民行动、学雷锋爱心联盟行动、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和网络文明传播行动。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享受与户籍学生同等教育的机会,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与城镇平等的基本就业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职业培训。

      养老服务项目:以老年养护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重点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和帮助老年人参与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老年人口就业创业能力。

      妇女儿童权益和安全保护项目:健全政府和社会的社会性别平等监督机制,加大反家庭暴力工作力度,完善多维立体的妇幼保护网络。妇女儿童健康投资计划。促进妇幼卫生资源优质均衡,加大妇幼常见恶性疾病干预救治力度,建立妇幼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评估、干预和转介机制。

      残疾人“量服”项目:落实“量服5335”战略,继承发展“基础量服”,创新实施“智慧量服”、“机构量服”、“开放量服”,推进全省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人口信息与大数据采集项目:建立基于政务信息、网络信息、调查信息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数据库;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的开放式人口信息录入模式。

      政府数据资源利用项目:到2018年,基本建成人口基础信息库,完成省、市、县三级人口信息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全省政府人口信息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人口信息大数据库、信息数据对外开放利用机制,人口基础信息库成为全省人口综合决策的基础支撑。 (记者 李媛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中小城市放宽新生代农民落户政策

  • 2017年04月28日 15时43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


      “到2020年,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生育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结构更加优化,人口分布更趋均衡,重点人群有效保障,治理手段更加完善,人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这幅发展的蓝图,写在《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里。

      人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4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省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为积极有效应对四川人口趋势性变化,规划阐明“十三五”期内全省人口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省人口聚集区和迁入区

      规划面积10.3万平方公里

      人口空间合理分布,是未来人口发展的关键。怎样才叫合理?规划的回答是,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要加快,以增强吸纳人口的能力,促进农业富余人口就地迁移。区域内人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聚集;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则要分散人口居住;禁止开发区域引导人口转移。

      更进一步的说法,就是到2020年,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要做到无居民居住,缓冲区和实验区人口较大幅度减少。“老少边穷”地区人口有序迁出和合理聚集。

      规划罗列主体功能区布局。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19个市(州)中的89个县(市、区),以及与之相连的50个点状开发城镇,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1.2%,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区、全省人口主要集聚区和迁入区域。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盆地中部平原浅丘区、川南低中山区、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等5大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应推动区域内人口合理集聚,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

      禁止开发区域点状分布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地区,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3.6%,属于严控开发区域,应引导人口外迁,部分区域要实现无居民居住。

      规划同时明确,成都的建设目标瞄准“国家中心城市”,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分担成都的功能;德阳、内江、遂宁等12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则定位为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此外,还要建设一批10—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以及10万人口以下的县城。

      新生代农民是重点

      中小城市对其放宽落户政策

      户籍制度改革写入规划,以差异化的落户政策为核心,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消除城乡户籍制度附带的福利差异,居住证制度是关键举措。规划强调,四川将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

      特大城市落户,则实施积分落户。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是积分落户的主要条件。

      大城市及以下,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要全面放开。同时要健全大城市及以下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留川、来川创业安家。

      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中小城市以农业转移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全面放宽人口落户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都是规划的亮点。

      提高人口素质

      培训300万新市民

      劳动力有效供给是人口应该发挥的红利之一,其中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值得关注。

      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扶、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开发和新市民培训,规划细化“十三五”期间四川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具体任务。如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以园区和企业为重点,到2020年,支持引进10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高端人才和100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来川发展。实施“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外国专家引智工程,柔性引进1万名急需紧缺的外籍专家来川开展项目合作。实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吸引1万名留学归国人员来川工作。实施“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引进1万名紧缺专业博士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开展科学研究。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等值的关注。每年促进1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带动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留川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推动大学生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带动就业率显著提升。每年遴选支持500名科技创新创业苗子、6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30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开展创新研究,择优支持科技人才创办100个科技含量高、规模效应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每年遴选扶持20名巴蜀文化名家,支持120个文化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

      尤其是新市民的培训项目首次写入纲要性文件,“十三五”期间完成300万新市民培训,每年对60万名进城落户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开展城市生活、文化素质、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健康卫生等基础素质教育培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稳定有序融入城镇。

      “十三五”人口发展重点项目一览

      “家庭—工作”平衡政策项目:制定生育奖励假和陪产假制度,落实女职工生育保障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

      人才保障政策项目: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等人才引进和培养,在薪酬分配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计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阳光育苗”、“阳光宏志”、“阳光圆梦”系列助学工程:对低保、民政一类低保边缘家庭及孤儿学生,按标准给予资助。

      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行为教育计划:青少年儿童心理疏导、性健康教育、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家庭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全民道德实践行动、“我们的节日”传扬行动、“文明创建”行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升行动、“科学家教·文明家风”培育行动、“情暖天府”文化惠民行动、学雷锋爱心联盟行动、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和网络文明传播行动。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享受与户籍学生同等教育的机会,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与城镇平等的基本就业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职业培训。

      养老服务项目:以老年养护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重点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和帮助老年人参与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老年人口就业创业能力。

      妇女儿童权益和安全保护项目:健全政府和社会的社会性别平等监督机制,加大反家庭暴力工作力度,完善多维立体的妇幼保护网络。妇女儿童健康投资计划。促进妇幼卫生资源优质均衡,加大妇幼常见恶性疾病干预救治力度,建立妇幼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评估、干预和转介机制。

      残疾人“量服”项目:落实“量服5335”战略,继承发展“基础量服”,创新实施“智慧量服”、“机构量服”、“开放量服”,推进全省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人口信息与大数据采集项目:建立基于政务信息、网络信息、调查信息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数据库;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的开放式人口信息录入模式。

      政府数据资源利用项目:到2018年,基本建成人口基础信息库,完成省、市、县三级人口信息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全省政府人口信息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人口信息大数据库、信息数据对外开放利用机制,人口基础信息库成为全省人口综合决策的基础支撑。 (记者 李媛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