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划定13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块 涉及21市州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记者获悉,我省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划定13处生态保护红线区块。
《意见》明确,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格局为“四轴九核”,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辖区面积的40.6%。其中一类管控区3.8万平方公里,约占比7.8%;二类管控区15.9万平方公里,约占比32.8%。13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块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1.雅砻江源水源涵养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边缘,其中石渠县北部黄河流域区属于三江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其余区域属于川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红线区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20.5%,红线地块连片分布于甘孜州的石渠县、德格县、甘孜县和色达县。
生态功能:区内除石渠县北段、色达县东部分属黄河流域和大渡河流域外,该区大部都属于雅砻江流域,是雅砻江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水源补给区,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2.大渡河源水源涵养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属于川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行政区涉及阿坝州的马尔康市、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金川县。红线区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9.3%,除地势相对平缓的河谷平坝区外,基本全部为红线分布区域。
生态功能:区内主要河流有脚木足河、梭磨河、绰斯甲河、大金川等,是大渡河发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处。
3.黄河源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北部,属于川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行政区涉及阿坝州的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红线区面积约为1.3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6.6%,红线地块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西南部、阿坝县东北部以及红原县的黄河流域区。
生态功能:区内河流主要有黄河上游一级支流黑河、白河和贾曲,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域植被类型主要以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为主,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国家重要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等,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4.沙鲁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西部边缘,属于川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行政区涉及甘孜州的白玉县、新龙县、巴塘县、理塘县、得荣县、乡城县、稻城县。红线区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16.5%,红线地块除南部边缘基本全域分布。
生态功能:区内河流分属金沙江水系,植被以高山高原草甸、高山灌丛及亚高山针叶林为主,有白唇鹿、马麝、藏马鸡等珍稀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极为重要,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
5.大雪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西部,属于川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行政区涉及甘孜州的康定市、炉霍县、道孚县、雅江县、丹巴县、泸定县。红线区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11.3%。红线地块除沿大渡河、鲜水河、雅砻江等河谷平坝区外,基本全域分布。
生态功能:区内河流分属大渡河、雅砻江水系,植被以亚高山针叶林为主,有四川雉鹑、绿尾虹雉等珍稀鸟类和白唇鹿、玉带海雕等珍稀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该区沿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分布的干旱河谷和高山峡谷区,泥石流滑坡强烈发育,呈现土壤侵蚀敏感性高的特点,也是土壤保持的重要区域。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处。
6.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盆地西北部边缘,是川西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于岷山—邛崃山—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行政区涉及阿坝州的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九寨沟县、松潘县、若尔盖县,绵阳市的江油市、平武县、北川县、安州区,成都市的彭州市、都江堰市,德阳市的绵竹市、什邡市,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红线区面积约为2.6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13.4%,除人口集中、地势相对平缓的河谷平坝区外,红线地块集中分布于岷山、龙门山山区。
生态功能:区内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为主,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该区河流分属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水系,是白龙江、岷江、沱江和涪江等河流的水源地。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7个。
7.邛崃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华西雨屏”的中心地带,属于岷山—邛崃山—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行政区涉及成都市的大邑县、崇州市、邛崃市,雅安市的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阿坝州的小金县。红线区面积约为0.8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3.8%,红线地块主要分布于邛崃山南部山区。
生态功能:区内河流主要为青衣江水系,森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为主,区内原始森林以及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和重要区域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极其重要。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
8.凉山—相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省南部,属于岷山—邛崃山—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行政区涉及乐山市的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雅安市的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眉山市的洪雅县,宜宾市的屏山县、宜宾县,凉山州的西昌市、甘洛县、美姑县、喜德县、昭觉县、越西县、冕宁县、德昌县、普格县,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红线区面积约为1.3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6.7%,红线地块相对集中分布于大小相岭及雅砻江下游东部峡谷。
生态功能:区内河流分属大渡河、金沙江水系,森林类型以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为主,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极其重要。该区地貌以中高山峡谷为主,山高坡陡,泥石流滑坡强烈发育,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是土壤保持重要区域。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处。
9.锦屏山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属于岷山-邛崃山-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行政区涉及凉山州的木里县、盐源县、冕宁县,甘孜州的九龙县。红线区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6%,红线地块主要分布于木里县、盐源县西南边缘及九龙县大部分区域。
生态功能:区内自然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草地生态系统,河流有雅砻江及其重要支流九龙河、盐源河等,是雅砻江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金沙江重要水源补给区,水源涵养功能极为重要。此外,该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特别是北部的九龙及木里部分区域,土壤侵蚀极敏感,是我省土壤保持重要区域。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
10.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土壤保持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川西南山地的南部,属于川滇干热河谷土壤保持重要区,行政区涉及凉山州的雷波县、金阳县、布拖县、宁南县、会东县、会理县,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盐边县。红线区面积约为0.5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2.3%,红线地块主要分布于凉山州东部与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谷区。
生态功能:区内地貌以中山峡谷为主,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区域生态脆弱,水土流失敏感性程度高,是我省乃至全国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域。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处。
11.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于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行政区涉及广元市的朝天区、利州区、旺苍县,巴中市的南江县、通江县,达州市的万源市、宣汉县。红线区面积约为0.5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2.3%,红线地块主要沿大巴山、米仓山一带集中分布。
生态功能: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植被空间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明显,有红豆杉、珙桐、林麝、云豹、猕猴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该区还是嘉陵江、渠江和汉江流域的上游源区,是四川盆地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水源涵养功能也十分重要。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处。
12.川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属于云贵高原黔山地北缘与四川盆地中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水热条件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其赤水河流域属于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红线区面积约为0.1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0.7%,其中北部红线地块包括宜宾市和泸州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南部红线地块包括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以及合江东南部、叙永南部等具有极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
生态功能:区内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有桫椤、川南金花茶等珍稀植物,豹、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处。
13.盆中城市饮用水源—土壤保持红线区
地理分布:该区位于四川省东部,行政区涉及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达州市、巴中市、广安市、内江市、自贡市、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乐山市、眉山市。红线区面积约为0.1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0.7%。
生态功能:盆地区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城市群核心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城镇化率大于50%,该区主体功能区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和农产品主产区,其主导功能为人居保障和农林产品提供,因而该区的红线地块主要是保障城市饮水安全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零散分布于四川盆地及成都平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共包括49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2个国家地质公园。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