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搭建起服务农民工的新舞台

  • 2019年01月31日 09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8年绵阳市共培训农民工21295人次。图为涪城区举行农民工保育员就业技能培训。黄林森 摄


    1月14日,江油市公安局出入境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办证申请人使用自助受理设备。黄林森 摄


    绵阳市“爱心大巴”免费送34位在粤务工人员回家。蒲滔 摄

    建机制、强保障、创机会,用心用情多措并举——

    1月27日19时55分,从广东开出的爱心返乡专列缓缓停靠在成都东站,深圳市绵阳商会专职秘书长苏显金和同行的30多位绵阳老乡一下车,就被来自家乡的工作人员接上了中巴车,直接返回绵阳。车窗外寒风阵阵,车内却是温暖如春。“春运期间,有家乡人的细致安排,才能马不停蹄地回家。”苏显金说。

    苏显金的另一个身份,是绵阳市驻华南地区劳务基地联络处的执行主任。依托深圳市绵阳商会,该联络处不仅要服务在华南地区务工的绵阳籍农民工,还要即时传递信息,搭建沟通平台。在了解到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后,苏显金萌生了一个想法:返回深圳后,要专门做一个梳理,了解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工作的绵阳籍农民工情况,吸引技术人才回乡发展。

    数据显示,绵阳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约154万人。为做好农民工春节返乡服务工作,绵阳做好充分准备,带着情感和责任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同时,绵阳近年来不断推进产业项目、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贴心 在务工地设立服务机构

    返乡农民工的服务保障工作,不仅集中在春节期间,更多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在珠三角地区,绵阳籍务工人员总数近40万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技能培训、务工信息、法律维权等一系列需求。对此,绵阳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2018年10月,依托深圳市绵阳商会,成立了绵阳市驻华南地区劳务基地联络处,联络处下设广州、珠海等7个工作站,基本覆盖了珠三角地区。

    仅半年时间,联络处就为上千名绵阳籍农民工推荐联系了新的工作岗位。今年春运期间,该联络处也发挥了信息平台的作用,征集汇总返乡需求,进而集中购票。据介绍,接下来绵阳计划将该工作模式拓展到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

    从2017年起,依托驻外招商分局,绵阳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在吸引外地项目的同时,也将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与绵阳籍经商务工代表沟通,欢迎大家带着资金、技术和项目回到家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来。

    贴心服务的背后,体现出绵阳的工作思路——不仅将服务保障农民工视为民生工作的重要一环,更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引导农民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引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提供让农民工一展所长的岗位,让他们在家乡获得施展空间,努力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尊严、有地位、被认可,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

    细心 服务保障落到实处

    时值春运,如何做好让农民工“温暖返乡”工作?这涉及交通运输、证件办理、组织慰问等多个环节。早在2018年底,绵阳就启动相关部署,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将相关工作细化落实,务求让服务保障工作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以交通运输保障为例,自2018年12月17日启动相关工作以来,到2019年1月24日,绵阳计划开行农民工专列、专车150车次。而为了确保返乡农民工顺利到家,绵阳还专门组织相关运力,做好从绵阳市火车站、绵阳市汽车站到各县(市、区)的衔接,确保农民工返乡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走得顺畅。

    春节期间,也是返乡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的高峰期。为方便大家办事,春节期间,绵阳市公安、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坚持“服务不打烊”,还开通了农民工办理居民身份证的“绿色通道”,确保农民工在15天内领证。同时开通农民工居民身份证邮寄上门服务。对农民工申办临时居民身份证,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制作发放。对农民工申办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当场制作发放。同时,绵阳各县(市、区)也开通了农民工户籍业务受理服务窗口,负责办理农民工申办居民身份证、新生婴儿上户、户口迁移以及户口簿更换等户籍业务。

    暖心 家乡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过去绵阳是劳务输出地。而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产业项目陆续落地,绵阳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发展迅速,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2018年,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正式封顶,预计将于2019年正式投产,仅此一项就需要数千名熟练操作工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广阔农村也不断吸引返乡农民工投资创业。不到10年时间,通过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梓潼县三泉乡天星村白飞龙从5万元起步,到现在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党的政策好,正是返乡创业的好时机。”春节期间,白飞龙计划在返乡座谈会上推介家乡,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加入进来。

    绵阳还着力从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吸纳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村后备干部,通过培养“领头羊”,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培养,绵阳市已有3122名返乡农民工成为村后备干部,有477名担任了村支书或村主任。

    不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务工,还是回乡投资发展、参与基层治理,绵阳通过搭建“舞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投入进来,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搭建起服务农民工的新舞台

  • 2019年01月31日 09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8年绵阳市共培训农民工21295人次。图为涪城区举行农民工保育员就业技能培训。黄林森 摄


    1月14日,江油市公安局出入境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办证申请人使用自助受理设备。黄林森 摄


    绵阳市“爱心大巴”免费送34位在粤务工人员回家。蒲滔 摄

    建机制、强保障、创机会,用心用情多措并举——

    1月27日19时55分,从广东开出的爱心返乡专列缓缓停靠在成都东站,深圳市绵阳商会专职秘书长苏显金和同行的30多位绵阳老乡一下车,就被来自家乡的工作人员接上了中巴车,直接返回绵阳。车窗外寒风阵阵,车内却是温暖如春。“春运期间,有家乡人的细致安排,才能马不停蹄地回家。”苏显金说。

    苏显金的另一个身份,是绵阳市驻华南地区劳务基地联络处的执行主任。依托深圳市绵阳商会,该联络处不仅要服务在华南地区务工的绵阳籍农民工,还要即时传递信息,搭建沟通平台。在了解到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后,苏显金萌生了一个想法:返回深圳后,要专门做一个梳理,了解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工作的绵阳籍农民工情况,吸引技术人才回乡发展。

    数据显示,绵阳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约154万人。为做好农民工春节返乡服务工作,绵阳做好充分准备,带着情感和责任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同时,绵阳近年来不断推进产业项目、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贴心 在务工地设立服务机构

    返乡农民工的服务保障工作,不仅集中在春节期间,更多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在珠三角地区,绵阳籍务工人员总数近40万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技能培训、务工信息、法律维权等一系列需求。对此,绵阳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2018年10月,依托深圳市绵阳商会,成立了绵阳市驻华南地区劳务基地联络处,联络处下设广州、珠海等7个工作站,基本覆盖了珠三角地区。

    仅半年时间,联络处就为上千名绵阳籍农民工推荐联系了新的工作岗位。今年春运期间,该联络处也发挥了信息平台的作用,征集汇总返乡需求,进而集中购票。据介绍,接下来绵阳计划将该工作模式拓展到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

    从2017年起,依托驻外招商分局,绵阳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在吸引外地项目的同时,也将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与绵阳籍经商务工代表沟通,欢迎大家带着资金、技术和项目回到家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来。

    贴心服务的背后,体现出绵阳的工作思路——不仅将服务保障农民工视为民生工作的重要一环,更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引导农民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引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提供让农民工一展所长的岗位,让他们在家乡获得施展空间,努力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尊严、有地位、被认可,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

    细心 服务保障落到实处

    时值春运,如何做好让农民工“温暖返乡”工作?这涉及交通运输、证件办理、组织慰问等多个环节。早在2018年底,绵阳就启动相关部署,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将相关工作细化落实,务求让服务保障工作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以交通运输保障为例,自2018年12月17日启动相关工作以来,到2019年1月24日,绵阳计划开行农民工专列、专车150车次。而为了确保返乡农民工顺利到家,绵阳还专门组织相关运力,做好从绵阳市火车站、绵阳市汽车站到各县(市、区)的衔接,确保农民工返乡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走得顺畅。

    春节期间,也是返乡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的高峰期。为方便大家办事,春节期间,绵阳市公安、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坚持“服务不打烊”,还开通了农民工办理居民身份证的“绿色通道”,确保农民工在15天内领证。同时开通农民工居民身份证邮寄上门服务。对农民工申办临时居民身份证,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制作发放。对农民工申办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当场制作发放。同时,绵阳各县(市、区)也开通了农民工户籍业务受理服务窗口,负责办理农民工申办居民身份证、新生婴儿上户、户口迁移以及户口簿更换等户籍业务。

    暖心 家乡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过去绵阳是劳务输出地。而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产业项目陆续落地,绵阳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发展迅速,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2018年,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正式封顶,预计将于2019年正式投产,仅此一项就需要数千名熟练操作工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广阔农村也不断吸引返乡农民工投资创业。不到10年时间,通过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梓潼县三泉乡天星村白飞龙从5万元起步,到现在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党的政策好,正是返乡创业的好时机。”春节期间,白飞龙计划在返乡座谈会上推介家乡,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加入进来。

    绵阳还着力从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吸纳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村后备干部,通过培养“领头羊”,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培养,绵阳市已有3122名返乡农民工成为村后备干部,有477名担任了村支书或村主任。

    不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务工,还是回乡投资发展、参与基层治理,绵阳通过搭建“舞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投入进来,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