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三个“+”加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美丽乡村
橘子熟了
稻田艺术
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9月的眉州大地,处处升腾着生机与活力。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柑橘园,高标准农田里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现代化工厂里深加工的泡菜、果汁、糕点……千里沃野,如诗如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跨越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眉山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民共享”,构建“三园区五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
一组数据亮眼:眉山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9个,东坡现代农业园区跻身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青神竹编产业园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岷江现代农业园区获评“中国农业公园”。2017年,全市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60%,“味在眉山”销售收入达751.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03元,位居全省前列。
在本月举行的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上,眉山市作为全省4个市州代表,作了发言。眉山经验来自哪里?原来,“三个加法”加出了新活力。
A
产品为根本推进“农业+”
在东坡泡菜种植中,眉山通过引导蔬菜合作社、基地农户用大棚、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力求节地、节水、节肥,物理防虫,绿色种植,推广“菜—稻—菜”“菜—菜—稻”等高效轮作模式,确保泡菜原料绿色供应。
推进农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抓好园区土壤、水、空气三大污染治理,建立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通过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综合利用,生产符合欧美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准的绿色产品。
一颗小小藤椒摘下48小时后就会褐变烂掉,如何让其香得更久?洪雅县幺麻子将其加工成藤椒油,做成藤椒鸡休闲食品等,延伸价值链。
不只藤椒,还有青菜、枇杷、蓝莓、柑橘……眉山通过推进农业与现代加工相结合,让“味在眉山”留得更久。
眉山瞄准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强市,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发展方向,打造“味在眉山”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千亿产业,努力建设成都高品质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担子”。积极引进日本、以色列、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大“零化肥、零农药”试点和生物有机肥推广力度,从源头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抓好中法农业科技园、泰国正大循环养殖、晚熟柑橘“三百工程”、仁寿中华枇杷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建好中国泡菜城、青神竹编产业园、岷江现代农业园等一批高标准加工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东坡味道”种养、加工、传播跨界融合发展体系。
农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眉山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生产基地、科技加工、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互为犄角、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洪雅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丹棱国家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智慧农业园”、都市渔业、花卉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生产更多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兴产品。
做响眉山农业区域品牌,推进“味在眉山”香飘世界。眉山通过走“开放合作”之路,将中国国际泡菜食品博览会、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办成国家级一流展会,提升“味在眉山”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今年以来,已经组织涉农企业参加第123届广交会、中国香港国际美食博览会等,促进营销。
为提升农业产品品质,眉山目前正进一步深化校市校企、院市院企合作,加快制定“味在眉山”系列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建立“味在眉山”系列产品技术研发和产业推进机构,实施整体品牌打造工程。
B
高标准规划推进“园区+”
前脚忙完水稻秋收,后脚种上鲜绿的蔬菜。9月的东坡大地,满是忙碌的景象。
2017年6月,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园区,总体规划146.7平方公里,核心区眉山“中国泡菜城”是集泡菜原料种植基地、泡菜产业集群加工、旅游商务会展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
因为有了高标准规划的园区,东坡区泡菜产业扭转过去“零散小作坊式”发展状况,实现从小作坊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生产的“三级跳”。目前,泡菜产业份额已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泡菜之乡”。
除了“中国泡菜城”,眉山还顺应城市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国际竹艺城示范园、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配套建设涉农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博物馆等设施,推动农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比如,青神县通过建设竹编产业园区,打造国际竹编艺术城,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靓丽风景线。
位于岷江现代农业园区的彭山区公义镇发展标准化设施葡萄种植,今年获得丰收,平均每亩利润1万多元。“园区+新村”协同发展,眉山着力打造“有产业的新村”,推动农业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统筹规划、多规合一,连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眉山提出目标,力争2022年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000个以上,培育一大批园区“活细胞”。
眉山打破区域边界,对“园区+基地”统筹发展,推动形成“2111”示范园区大格局,即20个万亩晚熟柑橘示范园、10个万亩果茶绿色发展示范园、10个万亩粮油绿色发展示范园、10个中国西部淡水鱼苗示范园。
纲举目张。“两城三园五基地”网格清晰定位眉山农业。
以东坡区为中心打造中国美食城,建设“中国川厨之乡”;打造中国樱花城,发展全域花卉经济。加快建设中国泡菜城示范园,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国际竹艺城示范园,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
重点建设五大基地,眉山以丹棱—东坡、天府新区南部、岷江东岸、仁寿县中东部4条跨区域产业带为重点,推进柑橘“三百工程”,建设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生产基地;以洪雅县、东坡区和仁寿县为中心,建设全国优质奶产品基地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以仁寿县为中心,建设全国优质枇杷基地;以东坡区为中心,建设全国优质鱼苗和蜂产业基地;以彭山区为中心,建设全国高端设施葡萄基地。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村(镇、县)一品”创建力度,积极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眉山提出目标,力争到2022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以上、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0个以上;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75%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达95%以上,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不仅如此,眉山还要力争到2021年,建成森林村庄64个、竹艺名镇6个、竹艺名村15个,完成通道绿化276公里,70%以上庭院建成美丽庭院。
C
农民为主体推进“农户+”
9月11日,彭山区葡萄种植大户杨志明带着当地几十个村民,在260亩的葡萄园里修枝。而另一边,一个开关打开,一套以色列滴灌系统就已开始工作,水肥一体的“营养液”通过密密麻麻的管线输送到每棵葡萄树下。
“种植面积达不到一定规模,这套系统就没法用。”杨志明说,他的成功从根本上得益于土地流转的政策。
据了解,彭山区落实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为业主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创新推出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高效流转、风险全程可控,达到“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效果。彭山区现在实现规模流转土地16.5万亩,流转率近70%。
而放眼眉山全市,土地流转已经完成108万亩。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眉山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彭山区公义镇新桥村,就利用闲置的村办企业留下的集体建设用地20亩,作价入股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果品集配中心,每年村集体获得10万元以上收益。
眉山还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优化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农工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社会化服务将农民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积极推行“农户+”模式。眉山突出农户家庭经营基础地位、主体地位,在完善“公司+农户”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户+园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在技术、资本、产品、市场等方面扶持农户发展壮大,推动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全面拓展,让农户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眉山力争到2021年,全市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1000个以上,建成市级“四好村”1000个以上,完成38834户农村土坯房改造,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打造“东坡名居”精品村20个,创建9个省级以上特色镇、20个省级试点镇,特色镇年均吸纳农业人口3万人以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眉山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在加强党的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农民主体等方面聚力聚焦、攻坚突破,市级财政对乡村振兴投入每年增长25%以上,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都市绿色农业强市”为抓手,通过规划先行、项目实施、考核激励,全面推动该市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