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德阳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 2018年08月29日 09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德阳以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从输出产品到塑造品牌,从技术驱动到标准引领,素有“中国重装之都”美誉的德阳市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府质量奖、四川名牌等品牌建设成果位居全省前列,“德阳品牌”辨识度日益凸显;该市企业发布的12个石墨烯产品系列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德阳经开区率先承担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国家试点”,“德阳标准”话语权持续提升;国家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首个装备电缆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即将落户旌阳高新区,“德阳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彰显……因质量而兴、更因质量而强的德阳市,正向着区域竞争实力更强、创新创业活力更足、城乡环境质量更优、人民生活水平更高的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阔步迈进。

      质量强市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城市强

      德阳是四川以及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联合国授予的“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更是首次明确德阳为环成都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前所未有地赋予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成德同城化突破等十大战略任务。

      作为四川优势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德阳重装制造领军全球,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均为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享誉中外,拥有中国名酒剑南春、长城雪茄、冰川时代矿泉水、唯怡植物蛋白饮料等一批优质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城市强。一直以来,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升城市质量竞争力为核心,将“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引领、品牌带动、全域质量四大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

      为了加强质量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德阳市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32个市级部门为成员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制定出台了《德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德阳市紧紧抓住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关键机遇期,将质量工作纳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建设重要内容,在全市普遍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强镇(乡)活动,形成了纵横联动合力推进质量建设的蓬勃态势,建成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3个。早在2016年底,德阳市就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该市动力强劲的质量发展引擎注入了“加速度”。

      内涵式发展 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随着质量强市战略不断深入,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一大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德阳市逐步迈上了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产品质量稳中有升。2017年,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高于全省平均合格率2.1个百分点,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为97.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8.8%,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保持稳定。

      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0%,创建省级特色小镇3个、省级“四好村”100个,全域旅游、观光牧场、休闲渔村试点取得突破,旅游服务满意度测评连年位居全省前三。

      环境质量逐步改善。400余个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拉动节能减排投资330亿元,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连续三年评为优秀。新增森林面积0.81万亩,森林覆盖率24.45%,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47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均较上年都有所改善。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市县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沱江、涪江流域德阳段水环境有效改善。

      以标准化为抓手,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是德阳质量强市建设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市先后组建食品、化工、机电、建材、轻工等5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全市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达282项,二重、东汽等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采标率达100%,采标工作位列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德阳市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德阳造”知名品牌舰队,并以名牌战略带动产业质量提升,壮大产业经济规模。截至目前,该市已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27件、天府杯234个、四川名牌124个、市政府质量奖14个,新增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1家、质量标杆和示范企业15家、四川质量奖1个、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个,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国家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4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个,3名工匠分别荣获四川质量奖个人奖和个人提名奖,名牌总数和区域品牌总价值均位列全省第二位。

      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雄厚的质量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德阳市已建成各类专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61个,其中国家级计量站1个、省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能源计量中心1个,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支撑、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

      “卓越质量,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这是德阳质量强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为了让广大群众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住得安心,德阳市大力实施质量监管示范、质量对标提升等专项行动,建立重要消费品“双随机”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重大质量违法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等制度,健全质量申诉投诉处理机制。

      高质量发展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站在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德阳市深刻领会质量工作的历史使命、时代要求和战略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为战略定位,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工作主线,重点聚焦四大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创新力和质量竞争力。

      聚焦质量和标准“两个引领”,构建高质量、高标准新体系。坚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标准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聚焦优质和高效“两个重点”,注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动能。按照增量优质、存量优化的“双优”工作思路,厚植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国际公认质量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双优。

      聚焦发展和民生“两个大局”,践行质量强市、质量为民新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聚焦责任和制度“两大保障”,形成政企合力、齐抓共管新局面。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凝聚协作共治的工作合力,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使质量发展成为德阳的产业灵魂、城市精神和区域名片。

      一个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注脚的新征程正在德阳开启。7月19日,德阳市委向社会发布了《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协调发展行动、开放拓展行动、乡村振兴行动、文化提升行动、民生提质行动、生态优先行动“七大行动”,全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

      德阳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实施“七大行动”、打造“四张名片”的具体要求上来,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广泛深入开展品质提升行动,以质量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质量提升惠及人民福祉,加快推动德阳速度向德阳质量、德阳产品向德阳品牌、德阳技术向德阳标准、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转变,着力构建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新优势,为答好新时期德阳高质量发展答卷、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不断注入质量新动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剑指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德阳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 2018年08月29日 09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德阳以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从输出产品到塑造品牌,从技术驱动到标准引领,素有“中国重装之都”美誉的德阳市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府质量奖、四川名牌等品牌建设成果位居全省前列,“德阳品牌”辨识度日益凸显;该市企业发布的12个石墨烯产品系列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德阳经开区率先承担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国家试点”,“德阳标准”话语权持续提升;国家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首个装备电缆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即将落户旌阳高新区,“德阳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彰显……因质量而兴、更因质量而强的德阳市,正向着区域竞争实力更强、创新创业活力更足、城乡环境质量更优、人民生活水平更高的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阔步迈进。

      质量强市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城市强

      德阳是四川以及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联合国授予的“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更是首次明确德阳为环成都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前所未有地赋予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成德同城化突破等十大战略任务。

      作为四川优势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德阳重装制造领军全球,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均为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享誉中外,拥有中国名酒剑南春、长城雪茄、冰川时代矿泉水、唯怡植物蛋白饮料等一批优质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城市强。一直以来,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升城市质量竞争力为核心,将“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引领、品牌带动、全域质量四大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

      为了加强质量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德阳市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32个市级部门为成员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制定出台了《德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德阳市紧紧抓住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关键机遇期,将质量工作纳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建设重要内容,在全市普遍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强镇(乡)活动,形成了纵横联动合力推进质量建设的蓬勃态势,建成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3个。早在2016年底,德阳市就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该市动力强劲的质量发展引擎注入了“加速度”。

      内涵式发展 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随着质量强市战略不断深入,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一大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德阳市逐步迈上了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产品质量稳中有升。2017年,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高于全省平均合格率2.1个百分点,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为97.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8.8%,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保持稳定。

      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0%,创建省级特色小镇3个、省级“四好村”100个,全域旅游、观光牧场、休闲渔村试点取得突破,旅游服务满意度测评连年位居全省前三。

      环境质量逐步改善。400余个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拉动节能减排投资330亿元,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连续三年评为优秀。新增森林面积0.81万亩,森林覆盖率24.45%,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47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均较上年都有所改善。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市县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沱江、涪江流域德阳段水环境有效改善。

      以标准化为抓手,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是德阳质量强市建设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市先后组建食品、化工、机电、建材、轻工等5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全市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达282项,二重、东汽等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采标率达100%,采标工作位列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德阳市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德阳造”知名品牌舰队,并以名牌战略带动产业质量提升,壮大产业经济规模。截至目前,该市已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27件、天府杯234个、四川名牌124个、市政府质量奖14个,新增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1家、质量标杆和示范企业15家、四川质量奖1个、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个,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国家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4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个,3名工匠分别荣获四川质量奖个人奖和个人提名奖,名牌总数和区域品牌总价值均位列全省第二位。

      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雄厚的质量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德阳市已建成各类专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61个,其中国家级计量站1个、省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能源计量中心1个,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支撑、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

      “卓越质量,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这是德阳质量强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为了让广大群众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住得安心,德阳市大力实施质量监管示范、质量对标提升等专项行动,建立重要消费品“双随机”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重大质量违法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等制度,健全质量申诉投诉处理机制。

      高质量发展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站在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德阳市深刻领会质量工作的历史使命、时代要求和战略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为战略定位,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工作主线,重点聚焦四大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创新力和质量竞争力。

      聚焦质量和标准“两个引领”,构建高质量、高标准新体系。坚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标准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聚焦优质和高效“两个重点”,注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动能。按照增量优质、存量优化的“双优”工作思路,厚植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国际公认质量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双优。

      聚焦发展和民生“两个大局”,践行质量强市、质量为民新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聚焦责任和制度“两大保障”,形成政企合力、齐抓共管新局面。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凝聚协作共治的工作合力,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使质量发展成为德阳的产业灵魂、城市精神和区域名片。

      一个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注脚的新征程正在德阳开启。7月19日,德阳市委向社会发布了《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协调发展行动、开放拓展行动、乡村振兴行动、文化提升行动、民生提质行动、生态优先行动“七大行动”,全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

      德阳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实施“七大行动”、打造“四张名片”的具体要求上来,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广泛深入开展品质提升行动,以质量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质量提升惠及人民福祉,加快推动德阳速度向德阳质量、德阳产品向德阳品牌、德阳技术向德阳标准、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转变,着力构建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新优势,为答好新时期德阳高质量发展答卷、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不断注入质量新动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