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强降雨 为何如此“凶”
七月二日,广元市朝天区普降暴雨,致使该区近两万亩农作物受灾。图为朝天区羊木镇兰坝村被洪水淹没的农作物。张玉伟 摄
7月2日,绵阳城区部分道路积水严重。王勇 摄(视觉四川)
7月2日,消防官兵用绳索和橡皮艇解救蒲江县寿安镇光明村被困群众。伍新宇 摄
7月2日,在暴雨中行走的成都市民。记者 何海洋 摄
7月1日,四川正式进入主汛期。当天,我省迎来主汛期首场强降雨。本轮强降雨为啥这么“凶”?又将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
原因
间隔短主雨区与上轮强降雨区域高度重合
“强度大,范围广。”谈及本轮强降雨的特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2日下午,盆地西部、东北部降大到暴雨,成都、乐山、广元、眉山、绵阳、雅安、巴中、德阳8市局部降大暴雨,成都部分地方降特大暴雨。
“主要降雨区是秦巴山区南麓、龙门山脉以东地区,是典型的锋面雨。”省水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锋面雨即指冷暖气流交汇后形成的降雨。
再看强度,据不完全统计,本轮强降雨中,全省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有25县112站。
“站点数量多,说明强度很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举例,本轮强降雨中,成都市目前最大雨量出现在蒲江县西崃站,达310.6毫米。2日凌晨前后,当地曾出现1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现象。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的规定,日降雨量在50至99.9毫米区间就可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则定义为大暴雨。
此外,本轮强降雨分布区与主汛期前最后一轮强降雨分布区高度重合。6月24日至27日,成都、乐山、广元、眉山、绵阳、雅安、眉山、阿坝和德阳等地曾经历过一次明显强降雨过程。多数雨区累计降雨量突破200毫米。“两轮强降雨分布区高度重合且时间间隔很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经历了前一轮强降雨后,本轮主雨区土壤高度饱和且多数水利工程水位相对较高。因此,本轮强降雨发生后,地表径流较多,内涝发生概率较大。
“所以,本轮强降雨第一天,给人的感觉来势很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主雨区高度重合、间隔短是看起来“凶”的主要因素。
应对
排查隐患启动汛期联合办公机制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数据显示,5月1日入汛至7月2日中午,我省已经历了7次明显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27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2%。其中5月降雨总量较常年偏多3成,6月以来降雨总量较常年偏多近1成。
据此前会商,今年主汛期(7月到8月),盆地西部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乐山、眉山降雨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到2成。换言之,今年汛期,四川雨水偏多几是定局。
如何应对?“首先是要继续坚持‘防范胜于救灾’,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联合在全省集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集中排查,“省督导市州、市州督导县(市、区)。”截至6月30日,全省共排查防汛重点部位66687处、发现防汛安全隐患3150处,已完成整改1740处,正在整改1410处。
其次是强化联合调度。2日,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我省正式启动汛期联合办公机制,即,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将派出专员在省政府应急办办公。职责为,联系协调各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水利工程的调度也是防灾减灾的有效手段,仅本轮强降雨期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调度亭子口、紫坪铺等水库水电站加大下泄流量,为迎接上游洪峰腾出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