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南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战正酣

  • 2018年12月03日 08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南部县八尔湖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部实现智能化、可控制灌溉。

     

      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节水灌溉系统大面积使用

     

      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施工人员正在修建沟渠

     

      南部县窑场乡杨家嘴村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路网和林网、水网全部打通。

     

      南部县八尔湖镇通过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水质明显改善。

     

      南部县八尔湖镇封坎庙村通过植树造林和高标准农田打造,初步形成路网、水网和田网。

      活水 提质 增效 筑屏障

      南充,四川农业大市。奔腾的嘉陵江水千年流淌,这座川东北古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人与水、城与江的故事不断积淀。

      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近年来,在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南充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农村发展,以改革增添农建活力。不断夯实水、地、路“三个基础”,创新投入、服务和管水“三个制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逐步实现水活、村美、民富。

      用水、活水、节水和净水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悠悠嘉陵江,滋润南充大地。

      近年来,江与城的关系朝着更高层次跃升——以水定产、以水兴产,南充走上用水、活水、节水和净水新路子。也由此,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

      建设力度大。24亿元,这是今年截至目前南充市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的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投资力度的背后,是108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7866处水利工程得以改扩建和新建。全市新增、恢复和改善灌面42万亩,40万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骨干工程建设提速。在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工地上,倒排工期已成常态。作为省属重点项目,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不仅关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实现,还涉及67.5万亩农田、122万农村群众用水问题。

      翻开南充的骨干水源建设蓝图:11座大中型水库为基础,升钟灌区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金鸡沟水库等在建工程为支撑。到2030年,地处川东北干旱地带的南充,有望改变“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

      节水理念越发深入人心。“老旱区”着力提高耐旱能力——通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疏通“中间N公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塘堰、渠系整治建设,实现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的工程配套,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综合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行水肥一体化,节约水资源,提高供水效率,实现旱涝保收。连续多年,各县(市、区)整合资金和力量,建设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

      河湖管护力度增强。去年开始,南充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约5000名各级河长、河道警长“履职”。一年多来,锁定“一河一清”,启动基层河段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做到管理保护“全域化”、问题整治“全方位”。迄今,全市累计打捞水葫芦15.4平方公里、清理河道垃圾3000余吨、累计关停规模化畜禽养殖场992家,取缔网箱养鱼4746口。

      重拳之下,一年半的时间内,嘉陵江干流及26条市级河长河流的6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近50个百分点,一江清水从蓝图成为现实。

      “放心水”覆盖面不断扩域。以“洁饮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以集中供水为主、联户工程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充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打出改造水厂、延伸管网、新建工程等“组合拳”,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率不断提升。如今,南充每个县区均已建立水源保护和运行管护机制、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

      协同推进、提质增效 高标准农田夯实产业之基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这是西充县青狮、观凤、义兴三个乡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给外来者留下的印象。

      6年前,地处浅丘区的当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规划、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统一设计路网、水网和林网,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以此为基础,项目区三个乡镇陆续打造优质水稻、百科有机蔬菜等产业基地。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项目区村民实现户均年收入一万元以上。

      这,只是近年来南充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农业由大变强,促进产业振兴,该市以园区为载体,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欲实现这个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则是重要的一环。

      高点起步,高位谋划。全市9个县(市、区)制定“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领域,做到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按照统筹安排、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综合立项、加强管理、各尽其力、共享成果”的建设原则,南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马加鞭。

      今年以来,南充新建高标准农田16.8万亩,修筑地埂16494千米,修建排灌渠516千米。在各建设示范区,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等水源工程和灌溉措施全部配齐。目前,南充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0万亩,均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和土地肥力提升。

      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目区的粮油、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统计显示,每年项目区可新增粮食产量3800万公斤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20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筑牢嘉陵江生态屏障

      南充,地处嘉陵江中游,是全流域生态“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和连接点,筑牢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南充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南充,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山上长叶子,农户得票子”的致富新路子。

      全域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充的决定》,将大规模绿化南充暨嘉陵江生态修复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全市共推出5个生态林业项目,并纳入全市300个重点推进项目。

      去年开始,南充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近1.2亿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以花椒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木本油料(调料)之乡”建设,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让森林进城,让公园下乡。仅今年,当地通过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行动,完成营造林面积56万亩,特别是通过打造城郊防护林网、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等林业重点生态体系,不仅实现“有山皆绿”,还打通了城乡和地域之间生态联系。截至目前,南充共创建国、省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7个,森林小镇和森林村庄6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0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至去年底,南充市林业总产值达17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610元。绿色,正成为当地经济的底色。

      重建设也重管理 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借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在南充,不仅快速消除农村公路盲区,还构建了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新机制。

      公路建设不是政府“单打独斗”。因地制宜,南充探索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模式和多元化投入机制,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

      今年以来,南充市农村公路建设中已累计投入工日6.4万个,完成土石方5.4万立方米,群众投工投劳1.8亿余元。

      重建设,也重管理。近年来,南充重点围绕“目标、质量、安全、技术”等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要求,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全力以赴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进行公告公示,实行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迄今,南充已对通乡公路实行100%的监管,对80%以上的通村公路建设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等。

      今年,南充民生工程中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锁定330公里,渡改公路桥开工9座。南充市南部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达到1.6万余公里。

      从“行路难”到“村村通”,南充正推动农村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助力乡村振兴 南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战正酣

  • 2018年12月03日 08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南部县八尔湖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部实现智能化、可控制灌溉。

     

      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节水灌溉系统大面积使用

     

      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施工人员正在修建沟渠

     

      南部县窑场乡杨家嘴村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路网和林网、水网全部打通。

     

      南部县八尔湖镇通过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水质明显改善。

     

      南部县八尔湖镇封坎庙村通过植树造林和高标准农田打造,初步形成路网、水网和田网。

      活水 提质 增效 筑屏障

      南充,四川农业大市。奔腾的嘉陵江水千年流淌,这座川东北古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人与水、城与江的故事不断积淀。

      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近年来,在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南充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农村发展,以改革增添农建活力。不断夯实水、地、路“三个基础”,创新投入、服务和管水“三个制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逐步实现水活、村美、民富。

      用水、活水、节水和净水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悠悠嘉陵江,滋润南充大地。

      近年来,江与城的关系朝着更高层次跃升——以水定产、以水兴产,南充走上用水、活水、节水和净水新路子。也由此,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

      建设力度大。24亿元,这是今年截至目前南充市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的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投资力度的背后,是108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7866处水利工程得以改扩建和新建。全市新增、恢复和改善灌面42万亩,40万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骨干工程建设提速。在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工地上,倒排工期已成常态。作为省属重点项目,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不仅关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实现,还涉及67.5万亩农田、122万农村群众用水问题。

      翻开南充的骨干水源建设蓝图:11座大中型水库为基础,升钟灌区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金鸡沟水库等在建工程为支撑。到2030年,地处川东北干旱地带的南充,有望改变“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

      节水理念越发深入人心。“老旱区”着力提高耐旱能力——通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疏通“中间N公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塘堰、渠系整治建设,实现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的工程配套,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综合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行水肥一体化,节约水资源,提高供水效率,实现旱涝保收。连续多年,各县(市、区)整合资金和力量,建设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

      河湖管护力度增强。去年开始,南充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约5000名各级河长、河道警长“履职”。一年多来,锁定“一河一清”,启动基层河段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做到管理保护“全域化”、问题整治“全方位”。迄今,全市累计打捞水葫芦15.4平方公里、清理河道垃圾3000余吨、累计关停规模化畜禽养殖场992家,取缔网箱养鱼4746口。

      重拳之下,一年半的时间内,嘉陵江干流及26条市级河长河流的6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近50个百分点,一江清水从蓝图成为现实。

      “放心水”覆盖面不断扩域。以“洁饮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以集中供水为主、联户工程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充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打出改造水厂、延伸管网、新建工程等“组合拳”,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率不断提升。如今,南充每个县区均已建立水源保护和运行管护机制、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

      协同推进、提质增效 高标准农田夯实产业之基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这是西充县青狮、观凤、义兴三个乡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给外来者留下的印象。

      6年前,地处浅丘区的当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规划、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统一设计路网、水网和林网,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以此为基础,项目区三个乡镇陆续打造优质水稻、百科有机蔬菜等产业基地。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项目区村民实现户均年收入一万元以上。

      这,只是近年来南充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农业由大变强,促进产业振兴,该市以园区为载体,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欲实现这个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则是重要的一环。

      高点起步,高位谋划。全市9个县(市、区)制定“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领域,做到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按照统筹安排、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综合立项、加强管理、各尽其力、共享成果”的建设原则,南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马加鞭。

      今年以来,南充新建高标准农田16.8万亩,修筑地埂16494千米,修建排灌渠516千米。在各建设示范区,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等水源工程和灌溉措施全部配齐。目前,南充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0万亩,均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和土地肥力提升。

      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目区的粮油、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统计显示,每年项目区可新增粮食产量3800万公斤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20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筑牢嘉陵江生态屏障

      南充,地处嘉陵江中游,是全流域生态“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和连接点,筑牢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南充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南充,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山上长叶子,农户得票子”的致富新路子。

      全域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充的决定》,将大规模绿化南充暨嘉陵江生态修复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全市共推出5个生态林业项目,并纳入全市300个重点推进项目。

      去年开始,南充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近1.2亿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以花椒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木本油料(调料)之乡”建设,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让森林进城,让公园下乡。仅今年,当地通过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行动,完成营造林面积56万亩,特别是通过打造城郊防护林网、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等林业重点生态体系,不仅实现“有山皆绿”,还打通了城乡和地域之间生态联系。截至目前,南充共创建国、省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7个,森林小镇和森林村庄6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0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至去年底,南充市林业总产值达17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610元。绿色,正成为当地经济的底色。

      重建设也重管理 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借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在南充,不仅快速消除农村公路盲区,还构建了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新机制。

      公路建设不是政府“单打独斗”。因地制宜,南充探索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模式和多元化投入机制,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

      今年以来,南充市农村公路建设中已累计投入工日6.4万个,完成土石方5.4万立方米,群众投工投劳1.8亿余元。

      重建设,也重管理。近年来,南充重点围绕“目标、质量、安全、技术”等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要求,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全力以赴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进行公告公示,实行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迄今,南充已对通乡公路实行100%的监管,对80%以上的通村公路建设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等。

      今年,南充民生工程中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锁定330公里,渡改公路桥开工9座。南充市南部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达到1.6万余公里。

      从“行路难”到“村村通”,南充正推动农村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