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群众满意度 甘孜州做实“最大民生工程”

  • 2018年10月30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稻城县俄牙同乡通乡路

     

      丹巴县聂呷乡黄金周旅游接待现场

     

      康定市呷巴乡铁索村支部党员学习种植技术

      今年以来,甘孜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脱贫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汇集各方力量,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全面吹响“百日冲刺”冲锋号,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立足“最大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力弥补民生短板,甘孜州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聚焦住房安全保障,坚持“三结合五靠近”思路,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确保“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到目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6932户、藏区新居2732户、避险搬迁410户,农村土坯房改造1486户。

      聚焦义务教育保障,围绕“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目标,出台《甘孜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甘孜州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关于创建藏区一流教育州的意见》等,有效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9+3”中职教育和“一村一幼”建设,新建贫困村幼儿园67所、新改建教学及辅助用房7.54万平方米。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坚决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辍学。制定甘孜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总体方案和七个子方案,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聚焦基本医疗保障,大力实施“健康甘孜2030”行动,推进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18年拟“摘帽”县(市)8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拟退出463个贫困村建成卫生室385个。实施医疗优质资源下沉精准传帮带工程,开展生育秩序整治,完成16.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推广石渠县包虫病防治经验,共筛查82.95万名包虫病患者,治疗1.44万人。为22.3万贫困群众缴纳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等政策,通过“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救助措施,共救助3.9万人次,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

      立足最大发展机遇提升群众获得感

      甘孜州进一步用足用活系列优惠政策,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围绕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结束了无民航、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通乡油路142.4公里、贫困村通村硬化路1823.9公里,完成40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解决了7191户296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交通、电网、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围绕提高发展质量,结合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甘孜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美丽藏区绿化行动”和“大美草原守护行动”,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完成退化草地治理21.05万亩、“河变湖”湿地植被恢复3850亩,人工造林、节点绿化等“山植树”1.939万亩;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脆弱地区生态建设与治理步伐,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力保护甘孜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走上让山河增绿、让群众增收的扶贫新路子。

      围绕增强发展动力,甘孜州主动加强与对口帮扶、对口援建单位的工作对接与交流合作,省内对口帮扶、广东对口援建、社会援助项目资金到位5.89亿元,开工442个项目,投资2.53亿元;加快推进甘眉、成甘“飞地园区”建设,甘眉园区实现总产值4.7亿元,不断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立足产业增收致富提升群众自豪感

      甘孜州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产业,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特色中藏药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开启“旅游+”“农业+”“电商+”“飞机+”“就业+”“生态+”等增收致富模式,全力培育脱贫增收产业。旅游扶贫卓有成效,创建申报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4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300户民宿达标户,旅游从业人员培训87期8606人次,全面启动海螺沟创国家旅游度假区,稻城亚丁和木格措创国家5A级景区,德格印经院等8个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工作。

      农牧产业扶贫亮点纷呈。打造3个百公里脱贫奔康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大渡河流域“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特色产业带,推进建设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个百万亩”特色农牧业和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甘孜、理塘、石渠、色达等县股份制牧场发展迅速。

      电商扶贫扎实推进。依托“圣洁甘孜”品牌,发展“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493个。

      就业扶贫作用凸显。抓实技能培训,着力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成都市等对口帮扶地区的沟通交流,实现3192名贫困劳动力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开展“送岗位下乡”123场次,提供岗位12641个;利用网络媒介登记求职人员、发布岗位信息,累计实现16178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实岗位兜底,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1654个;落实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公益岗位补贴、交通补贴、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奖补等政策,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861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车间)13个,兑现奖补资金145万元;鼓励州内水电、交通、通信、矿产等重点企业通过参工参建、调剂岗位等方式,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09人。

      立足激发内生动力提升群众参与度

      甘孜州注重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其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切实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大力实施“润育工程”,聚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对标“一个导向、五大行动、八个明显”工作目标,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深入开展宣传引导,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州基层宣讲“十个讲清楚”和新闻宣传“六条主线”,组建群众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宣讲。

      扎实办好农民“夜校”,已开办58956场次,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扎实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引导群众革除陋习,把“四好”标准细化写入村规民约,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33个,切实抓好61个省级、500个州级、848个县级“四好村”创建,大力开展环境“脏乱差”、大操大办等专项整治,真正让各族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提升群众满意度 甘孜州做实“最大民生工程”

  • 2018年10月30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稻城县俄牙同乡通乡路

     

      丹巴县聂呷乡黄金周旅游接待现场

     

      康定市呷巴乡铁索村支部党员学习种植技术

      今年以来,甘孜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脱贫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汇集各方力量,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全面吹响“百日冲刺”冲锋号,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立足“最大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力弥补民生短板,甘孜州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聚焦住房安全保障,坚持“三结合五靠近”思路,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确保“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到目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6932户、藏区新居2732户、避险搬迁410户,农村土坯房改造1486户。

      聚焦义务教育保障,围绕“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目标,出台《甘孜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甘孜州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关于创建藏区一流教育州的意见》等,有效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9+3”中职教育和“一村一幼”建设,新建贫困村幼儿园67所、新改建教学及辅助用房7.54万平方米。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坚决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辍学。制定甘孜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总体方案和七个子方案,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聚焦基本医疗保障,大力实施“健康甘孜2030”行动,推进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18年拟“摘帽”县(市)8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拟退出463个贫困村建成卫生室385个。实施医疗优质资源下沉精准传帮带工程,开展生育秩序整治,完成16.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推广石渠县包虫病防治经验,共筛查82.95万名包虫病患者,治疗1.44万人。为22.3万贫困群众缴纳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等政策,通过“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救助措施,共救助3.9万人次,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

      立足最大发展机遇提升群众获得感

      甘孜州进一步用足用活系列优惠政策,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围绕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结束了无民航、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通乡油路142.4公里、贫困村通村硬化路1823.9公里,完成40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解决了7191户296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交通、电网、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围绕提高发展质量,结合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甘孜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美丽藏区绿化行动”和“大美草原守护行动”,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完成退化草地治理21.05万亩、“河变湖”湿地植被恢复3850亩,人工造林、节点绿化等“山植树”1.939万亩;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脆弱地区生态建设与治理步伐,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力保护甘孜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走上让山河增绿、让群众增收的扶贫新路子。

      围绕增强发展动力,甘孜州主动加强与对口帮扶、对口援建单位的工作对接与交流合作,省内对口帮扶、广东对口援建、社会援助项目资金到位5.89亿元,开工442个项目,投资2.53亿元;加快推进甘眉、成甘“飞地园区”建设,甘眉园区实现总产值4.7亿元,不断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立足产业增收致富提升群众自豪感

      甘孜州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产业,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特色中藏药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开启“旅游+”“农业+”“电商+”“飞机+”“就业+”“生态+”等增收致富模式,全力培育脱贫增收产业。旅游扶贫卓有成效,创建申报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4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300户民宿达标户,旅游从业人员培训87期8606人次,全面启动海螺沟创国家旅游度假区,稻城亚丁和木格措创国家5A级景区,德格印经院等8个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工作。

      农牧产业扶贫亮点纷呈。打造3个百公里脱贫奔康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大渡河流域“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特色产业带,推进建设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个百万亩”特色农牧业和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甘孜、理塘、石渠、色达等县股份制牧场发展迅速。

      电商扶贫扎实推进。依托“圣洁甘孜”品牌,发展“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493个。

      就业扶贫作用凸显。抓实技能培训,着力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成都市等对口帮扶地区的沟通交流,实现3192名贫困劳动力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开展“送岗位下乡”123场次,提供岗位12641个;利用网络媒介登记求职人员、发布岗位信息,累计实现16178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实岗位兜底,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1654个;落实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公益岗位补贴、交通补贴、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奖补等政策,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861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车间)13个,兑现奖补资金145万元;鼓励州内水电、交通、通信、矿产等重点企业通过参工参建、调剂岗位等方式,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09人。

      立足激发内生动力提升群众参与度

      甘孜州注重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其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切实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大力实施“润育工程”,聚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对标“一个导向、五大行动、八个明显”工作目标,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深入开展宣传引导,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州基层宣讲“十个讲清楚”和新闻宣传“六条主线”,组建群众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宣讲。

      扎实办好农民“夜校”,已开办58956场次,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扎实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引导群众革除陋习,把“四好”标准细化写入村规民约,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33个,切实抓好61个省级、500个州级、848个县级“四好村”创建,大力开展环境“脏乱差”、大操大办等专项整治,真正让各族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