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治理 四川首创三大经验

  • 2017年07月13日 09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7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现场。记者 周伟 摄

     

     

      从三个切片看“双安双创”

      犍为全国首创坝坝宴乡厨协会监管模式、威远全国首创基层食品药品“大部制”监管模式、锦江区全国首创小餐饮档口式监管模式……7月5日—7日,2017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正式展开。

      2012年,我省率先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去年底,全国和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下简称“双安双创”)现场会召开后,我省正加速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示范创建体系,探索出了一批特色经验。

      在为期3天的深入采访中,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等2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组成“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我省犍为县、威远县和成都锦江区,深入种植基地、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基层监管所、行业协会等,详细了解“双安双创”的“四川模式”,对我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效进行了全方位挖掘报道,并总结提炼出四川省在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探索出来的3大全国首创经验。

      A

      一张电子大屏看 352支乡厨队伍做坝坝宴

      7月5日下午4时30分,犍为县舞雩乡双桥村,一场坝坝宴的准备已经接近尾声:凉菜整齐摆放在独立的操作间、10多份麻婆豆腐装盘陆续完工、一身标准制服的大厨赵志全正在颠炒一份蒜苗回锅肉——在离坝坝宴现场20多公里外,厨房现场的一举一动都在犍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监控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上显示得清清楚楚。通过信息化电子监管系统,能够对该县352支乡厨队伍生产经营随时远程可视监管,实现了农村群体性聚餐“零事故”。

      据了解,2015年4月犍为县乡厨协会成立,对全县乡厨从业人员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培训和统一监管,重点加强现场监督,形成了乡镇政府、监管部门、村社干部、协会、保险公司、协会成员上下一体、纵向到底的坝坝宴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以乡厨协会为核心,成功构建农村坝坝宴社会共治新格局,全县352支乡厨队伍也由“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行业协会,该协会除了建立了配送中心、参与第三方现场监管之外,还设立海业商贸股份公司,将原始股本划分为2000股,公司持1000股,剩余股份由乡厨会员认购3-5股。“海业商贸的股东都来自乡厨,我们鼓励表现良好的乡厨入股,即每年由监管部门评选出的优秀乡厨方可入股,入股的每位乡厨既是乡厨协会的会员,也是海业商贸公司的股东。”犍为县乡厨协会会长姚世平这样介绍。

      不仅如此,目前,该县352支乡厨队伍都配备了“单兵”系统,可随时随机调取生产经营画面,实现远程可视监管。黑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学明是县食药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参与者,据他介绍,该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过程可控。目前,第一期已安装完成500余家,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建立率达100%,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可追溯体系覆盖率达100%。

      据了解,从事经营活动时所需产品均由乡厨协会统一采购配送,每年按公司盈利情况进行现金分红,会员购买产品越多享受的分红越丰厚,形成了良性循环。“仅仅犍为的坝坝宴就有超过3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将目光放到全省,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蓝海产业。”犍为县食药监局局长罗由刚透露,目前,犍为县乡厨协会已完成股权改造,30多名优秀乡厨已经入股,下一步有望加速对外拓展,进军资本市场。

      B

      档口式监管 海量小餐饮共享“后厨”

      7月7日上午11时,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负一楼的大食代美食广场内人头攒动,这里汇聚了新加坡各地美食、日式铁板烧等众多亚洲各地风味的美食和品牌,在小餐饮店“辣味友麻辣烫”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店员李梅忙得不亦乐乎。

      几平方米的店面里,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各色菜品整齐排列。服务员统一着装,佩戴帽子和口罩,显得规范有序。“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果单独申请,我们达不到办理餐饮许可证的标准。”

      李梅告诉记者,现在有统一的加工间、洗菜间、消毒间和就餐场所,实现了“明厨亮灶”,让来这里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小餐饮门店里的这一变化,得益于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探索建立的小餐饮档口式监管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小餐饮从脏、乱、差到生产规范转变,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创新机制,提出了“档口式小餐饮”的监管思路,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把以前大量存在又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小餐饮纳入监管,探索出监管和规范发展相结合的监管新机制。

      “很多小餐饮因为操作面积小、经营条件不达标等原因,无法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刘晓斌介绍,通过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让城市美食广场的承办者和小餐饮经营者都达到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办证标准,从无证经营转变为合法经营。

      “‘档口式小餐饮’就是在美食广场里,所有小餐饮店共用加工间、消毒间、就餐场所等,每个小餐饮档口只负责制作和售卖。”刘晓斌说,这样从整体上来看,每家小餐饮经营者均达到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标准,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承办者美食广场的物业则成为食品安全第二责任人,同样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二者均要被追究责任。

      刘晓斌介绍,该局还出台细化办法,明确了“档口式小餐饮”承办者的11项责任与义务和经营者的14项责任与义务。“将无证变为有证、将权责模糊变为权责清晰,彻底打破了小餐饮监管的多年顽疾,从源头上守住了‘舌尖上的安全’。”刘晓斌说。

      据了解,锦江区自2015年首创推行“档口式小餐饮”监管以来,取得良好的监管和市场效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吸引了广东东莞、上海等国内不少地区的监管部门前来学习取经。

      C

      “大部制”模式 闪耀着基层智慧

      “请出具您的健康证!”“店内有没有销售过期食品?”“有没有涉及食品安全重大违法?”7月6日下午5时,威远县界牌镇信得购超市内进来一批衣着各异的“特殊客人”——由该镇卫生、工商、食药监和公安等执法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联合检查组,每个部门执法人员根据自身的职责定位对该店店员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

      带队负责本次联合检查的是界牌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殷智勇,与全国其他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都不一样,他还有另外两个更为响亮的头衔:副镇长、镇食安办主任。正因为有这两个头衔让食品药品“大部制”联合执法成为常态,副镇长既分管卫生、工商、公安等食安委成员单位,又是该镇食品药品监管的“一把手”,双重身份的叠加让其必须担负双重责任,即食品药品安全的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这便是威远县全国首创的基层食品药品“大部制”监管模式。

      在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威远县率先从体制机制入手,在该县20个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创新实施了“镇领导任所长,四位一体推进基层食药监管工作”模式,并组建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相关领导为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此外,还按照内设机构、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事权划分,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明晰了内设机构职责,实现了新食药监局人、财、物,纪检监督和行政执法的全面规范运行。

      “三小”和学校食堂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两大高风险点,为强化学校食堂监管,威远县对学校食堂无证经营进行了重点整治,目前,威远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学校食堂100%持证经营。自今年3月1日全省“三小”条例出台后,威远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学习、上门服务指导经营单位备案、行政约谈、稽查执法等方式强力推动辖区1908个“三小”经营单位登记备案,今年1-6月,累计办理许可证、备案证、登记卡774个,超过总数的40%,走在了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食品安全治理 四川首创三大经验

  • 2017年07月13日 09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7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现场。记者 周伟 摄

     

     

      从三个切片看“双安双创”

      犍为全国首创坝坝宴乡厨协会监管模式、威远全国首创基层食品药品“大部制”监管模式、锦江区全国首创小餐饮档口式监管模式……7月5日—7日,2017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正式展开。

      2012年,我省率先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去年底,全国和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下简称“双安双创”)现场会召开后,我省正加速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示范创建体系,探索出了一批特色经验。

      在为期3天的深入采访中,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等2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组成“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我省犍为县、威远县和成都锦江区,深入种植基地、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基层监管所、行业协会等,详细了解“双安双创”的“四川模式”,对我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效进行了全方位挖掘报道,并总结提炼出四川省在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探索出来的3大全国首创经验。

      A

      一张电子大屏看 352支乡厨队伍做坝坝宴

      7月5日下午4时30分,犍为县舞雩乡双桥村,一场坝坝宴的准备已经接近尾声:凉菜整齐摆放在独立的操作间、10多份麻婆豆腐装盘陆续完工、一身标准制服的大厨赵志全正在颠炒一份蒜苗回锅肉——在离坝坝宴现场20多公里外,厨房现场的一举一动都在犍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监控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上显示得清清楚楚。通过信息化电子监管系统,能够对该县352支乡厨队伍生产经营随时远程可视监管,实现了农村群体性聚餐“零事故”。

      据了解,2015年4月犍为县乡厨协会成立,对全县乡厨从业人员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培训和统一监管,重点加强现场监督,形成了乡镇政府、监管部门、村社干部、协会、保险公司、协会成员上下一体、纵向到底的坝坝宴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以乡厨协会为核心,成功构建农村坝坝宴社会共治新格局,全县352支乡厨队伍也由“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行业协会,该协会除了建立了配送中心、参与第三方现场监管之外,还设立海业商贸股份公司,将原始股本划分为2000股,公司持1000股,剩余股份由乡厨会员认购3-5股。“海业商贸的股东都来自乡厨,我们鼓励表现良好的乡厨入股,即每年由监管部门评选出的优秀乡厨方可入股,入股的每位乡厨既是乡厨协会的会员,也是海业商贸公司的股东。”犍为县乡厨协会会长姚世平这样介绍。

      不仅如此,目前,该县352支乡厨队伍都配备了“单兵”系统,可随时随机调取生产经营画面,实现远程可视监管。黑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学明是县食药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参与者,据他介绍,该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过程可控。目前,第一期已安装完成500余家,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建立率达100%,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可追溯体系覆盖率达100%。

      据了解,从事经营活动时所需产品均由乡厨协会统一采购配送,每年按公司盈利情况进行现金分红,会员购买产品越多享受的分红越丰厚,形成了良性循环。“仅仅犍为的坝坝宴就有超过3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将目光放到全省,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蓝海产业。”犍为县食药监局局长罗由刚透露,目前,犍为县乡厨协会已完成股权改造,30多名优秀乡厨已经入股,下一步有望加速对外拓展,进军资本市场。

      B

      档口式监管 海量小餐饮共享“后厨”

      7月7日上午11时,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负一楼的大食代美食广场内人头攒动,这里汇聚了新加坡各地美食、日式铁板烧等众多亚洲各地风味的美食和品牌,在小餐饮店“辣味友麻辣烫”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店员李梅忙得不亦乐乎。

      几平方米的店面里,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各色菜品整齐排列。服务员统一着装,佩戴帽子和口罩,显得规范有序。“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果单独申请,我们达不到办理餐饮许可证的标准。”

      李梅告诉记者,现在有统一的加工间、洗菜间、消毒间和就餐场所,实现了“明厨亮灶”,让来这里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小餐饮门店里的这一变化,得益于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探索建立的小餐饮档口式监管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小餐饮从脏、乱、差到生产规范转变,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创新机制,提出了“档口式小餐饮”的监管思路,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把以前大量存在又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小餐饮纳入监管,探索出监管和规范发展相结合的监管新机制。

      “很多小餐饮因为操作面积小、经营条件不达标等原因,无法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刘晓斌介绍,通过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让城市美食广场的承办者和小餐饮经营者都达到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办证标准,从无证经营转变为合法经营。

      “‘档口式小餐饮’就是在美食广场里,所有小餐饮店共用加工间、消毒间、就餐场所等,每个小餐饮档口只负责制作和售卖。”刘晓斌说,这样从整体上来看,每家小餐饮经营者均达到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标准,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承办者美食广场的物业则成为食品安全第二责任人,同样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二者均要被追究责任。

      刘晓斌介绍,该局还出台细化办法,明确了“档口式小餐饮”承办者的11项责任与义务和经营者的14项责任与义务。“将无证变为有证、将权责模糊变为权责清晰,彻底打破了小餐饮监管的多年顽疾,从源头上守住了‘舌尖上的安全’。”刘晓斌说。

      据了解,锦江区自2015年首创推行“档口式小餐饮”监管以来,取得良好的监管和市场效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吸引了广东东莞、上海等国内不少地区的监管部门前来学习取经。

      C

      “大部制”模式 闪耀着基层智慧

      “请出具您的健康证!”“店内有没有销售过期食品?”“有没有涉及食品安全重大违法?”7月6日下午5时,威远县界牌镇信得购超市内进来一批衣着各异的“特殊客人”——由该镇卫生、工商、食药监和公安等执法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联合检查组,每个部门执法人员根据自身的职责定位对该店店员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

      带队负责本次联合检查的是界牌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殷智勇,与全国其他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都不一样,他还有另外两个更为响亮的头衔:副镇长、镇食安办主任。正因为有这两个头衔让食品药品“大部制”联合执法成为常态,副镇长既分管卫生、工商、公安等食安委成员单位,又是该镇食品药品监管的“一把手”,双重身份的叠加让其必须担负双重责任,即食品药品安全的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这便是威远县全国首创的基层食品药品“大部制”监管模式。

      在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威远县率先从体制机制入手,在该县20个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创新实施了“镇领导任所长,四位一体推进基层食药监管工作”模式,并组建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相关领导为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此外,还按照内设机构、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事权划分,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明晰了内设机构职责,实现了新食药监局人、财、物,纪检监督和行政执法的全面规范运行。

      “三小”和学校食堂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两大高风险点,为强化学校食堂监管,威远县对学校食堂无证经营进行了重点整治,目前,威远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学校食堂100%持证经营。自今年3月1日全省“三小”条例出台后,威远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学习、上门服务指导经营单位备案、行政约谈、稽查执法等方式强力推动辖区1908个“三小”经营单位登记备案,今年1-6月,累计办理许可证、备案证、登记卡774个,超过总数的40%,走在了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