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提质 大医院打造“精品店”
省人民医院的转诊窗口,患者正在办理入院手续。省卫生计生委供图
曾经门可罗雀的巴中市恩阳区登科社区卫生中心,现在越来越多患者来此就诊。
华西医院的专家在义诊活动中为患者看片
我省实施分级诊疗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两年多来,更多常见病患者主动选择在“家门口”看病——
数据
截至去年底,全省大型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同比2014年下降7.08%,疑难重症患者占比增加2.60%;在县级医疗机构,门(急)诊疗量增长9.01%,出院人数同比增长5.94%;省、市级大型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同比降低2.24个百分点,其中,省级重点监测医疗机构和省、部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同比分别下降6.66和8.22个百分点,病床超负荷使用得到一定缓解。
5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的黄常英老人又犯了胸闷老毛病,子女把她送到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检查后,确定胸闷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经过治疗,老人恢复了健康。
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托管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后,二医院专家定期下来坐诊,还有转诊绿色通道,区医院成了老人看病的首选。“以前因为不放心本地医疗水平,一不舒服就到成都看病,现在有二医院专家来指导,在区医院看病也放心。”黄常英告诉记者。
2014年10月,我省全域启动实施分级诊疗。两年多来,随着政策的配套、医联体的建立、基层人才的培养和各大医院的多措并举,越来越多基层患者不再舍近求远跑大医院,而是乐于在家门口看病了。
A
广建“医联体”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把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
长期以来,不少患者宁可去大医院排队,也不去基层医院就医。2014年起,“医联体”成为卫生界的热词和行动。既然一些患者爱跑大医院,非要“上来”找专家,那不如让专家“下去”帮基层,提高基层的医疗技术,把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
省内各大医院纷纷牵手基层,众多专家走出大医院来到基层。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医联体”拥有共同目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15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托管蒲江县人民医院的基础上,成立成都首个纵向式的医联体——以市三医院为牵头医院,县医院为枢纽医院,纵向整合带动蒲江县域内13家乡镇公立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1+1+N+n新型紧密型医疗服务体系。
成都市三医院常年派驻6名专家坐诊蒲江县医院,60名各科专家到蒲江县巡诊和指导。随着县医院技术不断提升,一些原本要到成都治疗的患者留在了当地。去年底,蒲江一位老人摔倒造成颅内严重损伤,在三医院专家的帮助下,老人在当地接受了开颅手术并顺利康复。去年,蒲江县基层医院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8%、3%。
成都市二医院托管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后,同样走出一条三甲医院+区级医院+乡镇社区卫生院+村级卫生站的四级“纵贯式”医联体新路径。托管三年多来,市二医院先后派出100余人的管理和专家团队,与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进行专业对接、技术移植和科研合作,已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49项,就医群众不断回流到区医院。
作为我省医疗龙头的省人民医院,2009年便着手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合体,先后托管崇州市人民医院、新津区人民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金川县人民医院等,不断向这些医院输出技术、培训人才。
“只要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我们就应该去做。”省医院院长邓绍平说。省医院分别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金牛区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对口两区的社区卫生中心,实行专家定期巡回坐诊、远程会诊、慢病管理、组织人员培训等,并计划在五年内将金牛区人民医院建成“三乙”医院。
省内其它地区的三甲医院也在同步跟进,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去年就与48个医疗机构建立起医联体,其中有32个基层医院。
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群众受益范围不断扩展。我省基层医院在大医院帮扶下,诊断、治疗、康复水平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群众开始安心在基层就诊。
B
大医院“瘦身”
逐步减少常见病诊疗量,重点开展高技术治疗
5月18日,31家成都社区卫生中心与华西医院共同签订协议,华西医院将每天预留部分专家号给签约的社区卫生中心,在社区首诊的重症患者可以直通华西医院。
在省医院与成都市青羊区、金牛区的合作协议中,也有这样的内容:凡是在社区看病的患者,如果病情需要,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住进省医院。两家超大医院的做法,就是通过保障机制,让患者能在基层看病,不再动不动往大医院跑。
不再追求门诊量的增加,不再盲目扩张病床,逐步减少常见病的诊疗量——大医院逐步开始“瘦身”,已成为分级诊疗的重要部分。
省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冯刚告诉记者,为使分级诊疗出实效,省医院对科室考核增加了新内容,即开展一般性手术给低分,高难手术给高分,以此引导医生多进行疑难杂症的高难手术。同时,为医生的多点执业开绿灯,允许院内医生到基层开展手术,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技术服务。
省肿瘤医院实施分级诊疗以来,把目光放在高技术治疗上,逐渐将大量的常规放疗患者下转基层医院。2016年,肿瘤外科日均手术量减少20%左右,四级手术、多脏器联合手术、多科协作手术量同比增加34.9%,常规的一、二级手术同比减少近50%。该院临床的重点,已转向全省二甲以下医疗机构无法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
“诊疗技术的同质化,是患者放心在基层就诊的重要因素。”成都三医院医务部部长游明元说,三医院以本院的诊疗及操作规范为母版,根据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住院与门诊前10位病种、疑难危重病种、会诊前10位病种,分级分层制定了常见疾病、危急重症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及心电操作口袋书等,使基层医疗服务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用网络手段解决基层患者难题,同样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
3月15日,咳嗽了几天的徐怀静老人来到内江市永安镇卫生院,医生为他进行X光照片后,立即将片子传到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影像中心,仅仅20分钟后,检查结果便传回了卫生院。
目前,各大医院竞相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缩短了患者排队时间,远程会诊中心成为基层与大医院间的诊疗桥梁,使患者放心在基层看病。
C
提升服务承载力
大医院要严控床位,接诊一个精心救治一个
我省分级诊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施这项利国惠民的改革之举,大医院下一步该如何走?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减量提质”将是大医院的核心目标,通过“减量提质”,逐步把大医院建成“精品店”。
据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医院要实现“减量提质”,需合理控制医院发展规模。在严格限制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量的基础上,大医院要走出一条“适度规模、优良管理、精湛技术、高效服务”的办院路子。要努力解决门诊服务超负荷运转问题,通过科学限号,总控门诊诊疗量。同时,通过基层转诊、预约挂号,调控就诊病种和接诊时序,最终达到合理控制总诊疗量、降低普通疾病占比、改善诊疗秩序三重目的。
该负责人认为,大医院应推进高质量住院服务,提升医院环境和服务承载力。“关键要严格控制床位和严禁加床,使病房工作达到‘接诊一个、精心救治一个、满意一个’的目标,杜绝‘赶场式医疗’和‘生产线式手术’。”
下一步,我省将以规范医联体建设为动力,落实双向转诊,解决群众“愿意去”的问题。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大型医院除就近与小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医联体外,还可与市级医院、对口支援医院构建医联体。市级医院应与所属县区医院全覆盖建立医联体,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专科联盟,要重点发展胸痛、肿瘤、妇儿、骨科、中医、康复等技术合作,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对口支援双方医院,要实现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远程会诊,建立转诊前远程会诊机制。
编后
小病偏要到大医院看,接待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必然打折扣。
随着分级诊疗走向深入,我省大医院将聚焦疑难重症诊治,提出“接诊一个、精心救治一个、满意一个”的目标。这不仅要求大医院通过新科研、新技术,提升诊病治病能力和服务质量,更要确保优质资源下沉不缩水,持续帮助基层医院提升医技服务水平,避免常见病患者回流,从而使真正需要专家看病的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精心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