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改”三年 四川收获了啥

  • 2017年03月02日 08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2014年10月8日,甘孜州颁发首张“先照后证”营业执照。杨碧 摄

     

      2016年9月26日,四川颁发首张省本级登记“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刘永苓 摄

     

      2017年2月23日,一位市民在眉山市工商登记注册窗口咨询办理情况。徐泽花 摄

      在四川,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户数已迈上400万户台阶,新增市场主体中89.16%为第三产业,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一连串数据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推动力——商事制度改革。

      2014年3月1日,四川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从降低营商制度性门槛入手,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取消企业年检并改为年报公示,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三证整合”等,积极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企业“出生”成本继续降低,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2017年2月,来川考察的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对四川商事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四川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放

      登记便利化市场主体很省心

      “我上午9点过来审批中心办理营业执照,不到11点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速度真快!”2月27日,成都市民谢真来到省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资料准备充足的她,1小时就办好了新公司“五证合一”营业执照。

      据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介绍,2015年9月25日,我省先于全国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并创新“3+1”模式,将公章准刻纳入改革内容,改革前企业办理“三证”和刻制公章需跑5个窗口、交5套申请、填96个指标,改革后只需跑一个窗口、交一套申请、填44个指标,办理时间从30天缩短到3天。次年9月25日,在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基础上,我省再次领先全国实施“五证合一”改革,采取“5+1”模式,将公章准刻纳入改革内容。去年12月1日,我省在全面实施个体户“两证整合”基础上,将社会保险登记证统筹纳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实行“三证整合”的省份。

      四川的创新不止于此。

      2014年9月,我省在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将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压缩90%。去年3月,我省又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150项减至51项,后置审批事项调整为152项,梳理出212项监管事项,监管边界更加明晰。

      成都、德阳、绵阳、泸州、内江和遂宁等地,还开展了名称登记、经营范围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化营业执照等改革试点。试点地区企业,从登记到发照实现“零见面”和“全程在线”。

      去年12月1日和今年1月1日,全省县级和省市两级企业名称库分别向社会开放,企业注册登记名称查询更便利。3月1日,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我省全面推开。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符合条件的3天即可完成,将有效解决企业“出生容易死亡难”。

      据不完全统计,商事制度改革前,新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企业需缴纳4.4万元注册登记费,改革后,注册登记费和相关工本费全部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年来,已累计为企业节省登记注册费逾19.05亿元。

      

      监管新手段失信者多处受限

      去年4月,一条新闻引发关注:四川工商系统启用“失信被执行人限制登记系统”后,不到半年,已对200多名“老赖”依法进行了任职限制。

      通过该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自动归集、更新、限制、监测、统计,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可对失信被执行人依法实施任职限制,这正是我省推进失信联合惩戒的方式之一。

      我省还强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将违反工商登记有关规定的市场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被列入异常名录企业共78668户,申请移出异常名录的企业共12657户。

      去年11月,全省“失信被执行人共享交换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在银行贷款及部分重大招投标中,“经营异常名录”被纳入考量条件。

      其他各项监管措施持续推进。768万条市场主体登记(备案)信息、83万户年报信息、8万条执法办案信息、62万条即时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中予以公示;制定《省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与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实现对接,推动工商与发改、税务、质监、人社和统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确定24个县(区)工商局、市场监管部门为“双随机”抽查工作试点单位,全省共开展102次抽查工作,其中抽查企业58512户,发现问题企业10249户,依法处置企业6202户。

      商事制度改革中,放管结合成效显著。我省2013年至2015年度的企业年报率均位居全国第一,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正在形成。

      

      建立好机制创业活力被激发

      2月23日上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泸州商标受理窗口正式挂牌。继雅安和成都之后,泸州市成为我省第二批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试点城市。3月1日,泸州商标受理窗口与全国39家商标受理点同步正式运行。

      商事制度改革三年来,我省不断优化服务——在成都、德阳、雅安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试点,加强民间投资信息引导并提供便利,服务品牌建设、广告发展和合同规范等,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健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服务的一大亮点。

      省政府授权各市(州)政府,对本地区市场主体住所登记作出具体规定,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市场主体在住所外设立的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县(区、市)工商机关登记管辖的,可以申请备案,不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此举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得到飞速发展。据测算,小微企业开业以后,一个企业用工7人至8人,个体工商户用工约3人。改革三年来,我省新增市场主体创造就业岗位527.1万个。

      支持小微企业集群注册和集聚发展,我省还出台规定,对于无需特定经营场所以及创业初期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企业,支持其通过托管机构享受住所托管服务,从而便利住所登记,降低创业成本。截至2月底,全省共办理企业集群登记5254户,8955户实现“个转企”。

      我省还开展小微企业跟踪分析,小微企业名录全面建成。全省已发布小微企业基础信息311万余条,公示各类扶持政策531件,发布申请扶持导航29条。通过运用“互联网+服务”“入园+抱团”等模式,越来越多小微企业主动融入了产业链配套体系。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商改”三年 四川收获了啥

  • 2017年03月02日 08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2014年10月8日,甘孜州颁发首张“先照后证”营业执照。杨碧 摄

     

      2016年9月26日,四川颁发首张省本级登记“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刘永苓 摄

     

      2017年2月23日,一位市民在眉山市工商登记注册窗口咨询办理情况。徐泽花 摄

      在四川,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户数已迈上400万户台阶,新增市场主体中89.16%为第三产业,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一连串数据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推动力——商事制度改革。

      2014年3月1日,四川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从降低营商制度性门槛入手,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取消企业年检并改为年报公示,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三证整合”等,积极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企业“出生”成本继续降低,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2017年2月,来川考察的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对四川商事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四川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放

      登记便利化市场主体很省心

      “我上午9点过来审批中心办理营业执照,不到11点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速度真快!”2月27日,成都市民谢真来到省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资料准备充足的她,1小时就办好了新公司“五证合一”营业执照。

      据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介绍,2015年9月25日,我省先于全国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并创新“3+1”模式,将公章准刻纳入改革内容,改革前企业办理“三证”和刻制公章需跑5个窗口、交5套申请、填96个指标,改革后只需跑一个窗口、交一套申请、填44个指标,办理时间从30天缩短到3天。次年9月25日,在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基础上,我省再次领先全国实施“五证合一”改革,采取“5+1”模式,将公章准刻纳入改革内容。去年12月1日,我省在全面实施个体户“两证整合”基础上,将社会保险登记证统筹纳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实行“三证整合”的省份。

      四川的创新不止于此。

      2014年9月,我省在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将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压缩90%。去年3月,我省又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150项减至51项,后置审批事项调整为152项,梳理出212项监管事项,监管边界更加明晰。

      成都、德阳、绵阳、泸州、内江和遂宁等地,还开展了名称登记、经营范围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化营业执照等改革试点。试点地区企业,从登记到发照实现“零见面”和“全程在线”。

      去年12月1日和今年1月1日,全省县级和省市两级企业名称库分别向社会开放,企业注册登记名称查询更便利。3月1日,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我省全面推开。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符合条件的3天即可完成,将有效解决企业“出生容易死亡难”。

      据不完全统计,商事制度改革前,新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企业需缴纳4.4万元注册登记费,改革后,注册登记费和相关工本费全部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年来,已累计为企业节省登记注册费逾19.05亿元。

      

      监管新手段失信者多处受限

      去年4月,一条新闻引发关注:四川工商系统启用“失信被执行人限制登记系统”后,不到半年,已对200多名“老赖”依法进行了任职限制。

      通过该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自动归集、更新、限制、监测、统计,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可对失信被执行人依法实施任职限制,这正是我省推进失信联合惩戒的方式之一。

      我省还强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将违反工商登记有关规定的市场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被列入异常名录企业共78668户,申请移出异常名录的企业共12657户。

      去年11月,全省“失信被执行人共享交换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在银行贷款及部分重大招投标中,“经营异常名录”被纳入考量条件。

      其他各项监管措施持续推进。768万条市场主体登记(备案)信息、83万户年报信息、8万条执法办案信息、62万条即时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中予以公示;制定《省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与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实现对接,推动工商与发改、税务、质监、人社和统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确定24个县(区)工商局、市场监管部门为“双随机”抽查工作试点单位,全省共开展102次抽查工作,其中抽查企业58512户,发现问题企业10249户,依法处置企业6202户。

      商事制度改革中,放管结合成效显著。我省2013年至2015年度的企业年报率均位居全国第一,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正在形成。

      

      建立好机制创业活力被激发

      2月23日上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泸州商标受理窗口正式挂牌。继雅安和成都之后,泸州市成为我省第二批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试点城市。3月1日,泸州商标受理窗口与全国39家商标受理点同步正式运行。

      商事制度改革三年来,我省不断优化服务——在成都、德阳、雅安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试点,加强民间投资信息引导并提供便利,服务品牌建设、广告发展和合同规范等,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健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服务的一大亮点。

      省政府授权各市(州)政府,对本地区市场主体住所登记作出具体规定,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市场主体在住所外设立的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县(区、市)工商机关登记管辖的,可以申请备案,不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此举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得到飞速发展。据测算,小微企业开业以后,一个企业用工7人至8人,个体工商户用工约3人。改革三年来,我省新增市场主体创造就业岗位527.1万个。

      支持小微企业集群注册和集聚发展,我省还出台规定,对于无需特定经营场所以及创业初期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企业,支持其通过托管机构享受住所托管服务,从而便利住所登记,降低创业成本。截至2月底,全省共办理企业集群登记5254户,8955户实现“个转企”。

      我省还开展小微企业跟踪分析,小微企业名录全面建成。全省已发布小微企业基础信息311万余条,公示各类扶持政策531件,发布申请扶持导航29条。通过运用“互联网+服务”“入园+抱团”等模式,越来越多小微企业主动融入了产业链配套体系。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