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瞄准品牌新高度
“四川造”有川酒、川茶等传统优势产品,也有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方面新产品。图为在2017西博会进出口展上展示的四川生产新型内燃机车。 记者 尹钢 摄(资料图片)
我省某高科技企业出产的微型120度的广角工业监控摄像头。记者 尹钢 摄
强基、内通、外联——
聚焦
11月12日,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产品经理叶显陆续接了好几个陌生来电。“都是来咨询合作的。”他说,过去一周,这样的电话他已接了不下20个。就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凭借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西科微波的一款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斩获创新金奖。
今年,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组织、推动下,“四川造”密集组团亮相北京、吉林、贵州等地。其中,既有川酒、川茶、调味品、休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也不乏像西科微波这样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方面新产品。
强基
对标全国乃至全球提升“四川造”质与效
“1000余个四川名牌中,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大品牌有多少?”在近期举行的全省工业质量提升现场交流活动上,省经济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一问发人深省。
参会的200余家企业也有共识:叫响“四川造”,强基固本加强产品质量建设是首要任务。
我省经济总量已突破3万亿元,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但与此同时,我省的1.4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却没有一家上榜2016世界500强。近期公布的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四川也只有14家企业上榜。加强产品质量建设,既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川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四川工业全方位创新提质行动将开启。“质量标杆”引领,今年以来全省已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轻工纺织等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多场标杆经验交流学习活动,推广应用典型标杆成功经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质量品牌诊断活动”,帮助企业查找关键质量品牌问题,攻克阻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
最新数据显示,聚焦《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培一创”,全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获批全国质量标杆6个,全国品牌培育示范企业3个,全国区域品牌培育试点区5个,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8个。
分行业看,成效更加显著。在航空与燃机等新兴产业领域,C919国产大飞机、华龙一号等诸多大型创新“国产化”产品中,均不乏“四川造”身影。在川酒、川茶、调味品等传统产业领域,“四川造”也日渐成为优质代名词。“喝好酒、选川酒”,凭借“六朵金花”和四大白酒主产区,今年“川酒”首次抱团出征以来,这一整体品牌日渐响亮。
内通
用活用好本地市场深化产业链配套协作
“最近不出差了,要专心在省内筹办一件大事。”从吉林、上海参展回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质量标准与市场开拓处处长覃有军开始了新一轮忙碌。他口中的“大事”,是近期将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协作配套,专门举行的新一轮“四川造”供需交流对接活动。
今年3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供需双方搭建了首场交流对接活动,发布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配套产品供应商推荐目录(第一批)》。“目前,已取得一些实效,下一步,对接将进一步深化”。
除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四川造”优势产品还瞄准京东方、紫光集团成都IC国际城、格罗方德重大集成电路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展产品、技术标准对标,扩大供给。
近期,“四川造”还将市场开拓的目光聚焦到川菜上来。
9月底,川菜产业供需交流暨优质配套产品展示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11家四川农产品加工企业带着369个产品集中推销,而推销的对象正是200余家四川本土餐饮企业。“链”上川菜走天涯,不少川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希望搭车火锅、川菜等强劲的全球传播力,让自己产品销得更旺、更远。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总经济师黄朝阳表示,未来,还将有更多四川生产的优质米、面、油、调味品、肉制品等产品进入到知名餐饮企业、川菜酒楼的供应链。
外联
搭建“走出去”平台让“四川造”叫好又叫座
对外,则重在叫响“四川造”工业品牌,搭建平台,更好“走出去”。
“对我们中小微企业来说,展会是拓展市场的第一选择。”11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四川展馆前,一个60厘米长宽的白色机器在人群中穿梭自如。“这是一台工业智能运载机器人。”成都普诺思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曾易寒热情介绍。这家不足30人的高科技企业,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为核心板块。今年8月,第一次赴省外参展,他们就收获了来自通用电气公司等大企业的订单。“首批样品已在上月交付”。
不久前,麦当劳时隔19年再次推出四川辣酱,在美国引发排队潮。对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专门召开座谈会,鼓励四川调味品企业与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合作,他说,“与大型快餐企业合作,将为解决调味品产业专利、许可和标准化问题探出一条新路,以便更好走出去。”
带领和推动更多四川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走出去”,近三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已组团参与综合性、专业性展览展销会50余场。此外,还安排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近亿元,专门用于工业企业市场开拓补贴和奖励,支持企业开拓省内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
事实上,四川高端成长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正在成为“四川造”的新锐力量。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四川锂离子电池年均增长3.3倍,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7倍,平板显示器年均增长4.1倍,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年均增长3倍,城市轨道车辆年均增长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