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绿色发展 眉山善做加减法
东坡湖全景。眉山市委外宣办供图
洪雅县七里坪景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成了健康产业试验区。眉山市委外宣办供图
8月28日,一支皮划艇队伍在东坡湖训练。记者 袁丽霞 摄
8月30日,洪雅县花溪镇的“宽花溪莲花田”里的大王莲盛开,景象颇为壮观。牟艳琳 摄
8月30日,迎着一缕凉爽秋风,眉山自行车爱好者张宾沿着刚建成的滨江大道骑游。
连接眉山城区和彭山城区的滨江大道总长10.68公里,如同一根“长藤”,依次连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苏辙公园、东坡竹园、滨江休闲公园、苏堤公园和彭山寿乡水岸湿地公园等6个公园。
滨江大道的独好风景,是眉山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15年底,该市森林覆盖率达48.08%,比全国高26.42个百分点。水域面积55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9倍。新建和建成公园92个。
瞄准绿色发展,早在2011年,眉山就开始行动。当年,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将“环境兴市”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2013年,眉山又提出建设“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打造“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的优美生态环境。
但,眉山作为我省率先提出“绿色发展”的市州之一,先行先试,坚定探路。
实践出真知
不尊重自然费力不讨好
美化环境、植绿造绿是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而眉山之前却在上面吃了不少亏。
以植树为例,据眉山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龙述德介绍,以前该市为了体现高品位、上档次,喜欢引进椰子树、加拿利海枣等热带树种,但因为“水土不服”,长势不行,甚至出现虫害等。“想了很多办法都治不好。只有看着树白白死掉。好多都是上万元一株的大树,太可惜了。”
为了迅速体现植绿效果,眉山也曾纷纷让大树“进城”。但是,高十多米的大树要通过大卡车运输,就必然要砍枝削根后移栽,相当于被砍了手脚的大树,恢复生长很慢。“几乎5年才能形成一定的树冠。”
不过令龙述德欣慰的是,如今,眉山都栽大苗而不栽大树,且都用本地易生长树种。“树无贵贱之分,只要长势好就行。”按照这样的理念,眉山现在几乎不再引进银杏等名贵树种。“房地产开发商栽的树我们也要审批。”
洪雅县玉屏山景区内,一片片柳杉林长势很好,其中,穿过柳杉林的有一条宽约8米的笔直水泥大道。“为了修这条大道,当初不知砍了多少大树?修路的时候为何不让一让?林间路,哪怕弯一点也没关系嘛。十年树木,真是太可惜了。”眉山市委主要领导每次说起这条林间大道就一脸惋惜。
于是,在眉山出台了这样的规定,“乱修房子、乱砍树子、乱摆摊子”等违背绿色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干部坚决不用、严肃问责。
“干嘛建大假山,没用处也不好看;干嘛拔草那么勤,草坪就像栽的秧子一样?让其自然生长,稍微修整一下就好了嘛。”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前眉山的一些公园为了体现“高档”,“用力过猛”,比如以前建设的东坡湖公园就让一些市民很有意见。“花了大价钱建的公园市民不买账,觉得是‘浪费钱’,我们建设管理也辛苦、也觉得‘委屈’。”该负责人说。
走过一些弯路后,眉山发现,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如果不尊重自然,出力也不讨好。
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眉山在三大工程建设中,统一实行“随坡就势不挖山,顺其自然不填塘,依树造景不毁林”的原则,不再进行刻意的人工雕琢和过多的人为造景,既省了开支又让环境更自然、更实在。
做好加减法
路灯“犟”不过行道树
走过弯路后的眉山,在绿色发展上,又何去何从呢?
该市调整思路,做好加法——沿路沿江建“绿带”,中心城区和五县城建“绿肺”,集镇“拥翠”,乡村“绿家”……增绿、增水、添园,成为眉山近年来绿色发展的重头戏。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眉山主城区中心的东坡岛上,四面环水。“最早东坡岛的规划,绿地面积占比仅22%,建设用地率为60%。”眉山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刘友洪介绍,2013年,该市重新编制东坡岛城市控制性规划,将绿地面积提高到44%,建设用地减少到35%。
近日,眉山对该公园建设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又作了调整——新增26.6公顷绿地,东坡岛绿地面积占比达到50%。
做加法,不只在城市,还有乡村。
8月30日,记者在东坡区白马镇桥楼村看到,新建的蓝妖庙和白马湖水库已经开始蓄水,碧波在乡间果园间荡漾。这两个水库将连为一体,成为眉山“西湖”,建成后水域和湿地面积达12.3平方公里。
8月初,眉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了“大东坡湿地”策划与规划方案。按照规划,眉山以岷江为轴,南北至市域边界,东至彭祖山东侧、府河河流廊道、黑龙滩风景区,西至通济堰等,建设面积达964平方公里。到2030年,将建设5个国家级湿地、5个省级湿地。
据统计,近3年来,眉山三大工程累计完成投入100.5亿元,今年还将完成投入52.25亿元。
巨大的投入,增强了眉山的生态“厚度”;而解答绿色发展的“考题”,眉山还尝试着做减法。
“现在是‘矮子’路灯,不用担心走夜路磕磕绊绊了。”每次晚上散步走在街上,64岁的张福建都忍不住感叹。作为眉山老城区桂香街的老住户,他为政府做的这个减法点赞。
原来,老城区行道树生长茂盛,白天为市民带来清凉,晚上却遮挡了路灯光线。当地城管部门将老城区多条树木茂盛街道的10米路灯架“砍”成了4米。路灯“身段”降到树冠以下,留住了绿,又照亮了夜。
不仅要减灯架,还要减收入。
眉山城区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规划面积新增的26.6公顷绿地,其中包括政府回购的近7公顷商用地。
建设用地率从早先的60%降低到30%左右,有人算过一笔账,仅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政府就将“损失”近40亿元。
做减法,还包括工业为绿色发展“让路”。
今年,该市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03家,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61台;关闭造纸、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企业79家,淘汰落后生产线126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全域禁烧。市财政还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
一方面是建设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又拒到口的“肥肉”。一方面工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却关停数十家工业企业。
然而,这样的“亏本”生意,却换来了空气质量的改善。上半年,眉山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22天,优良率67.4%。1-7月,眉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PM10、PM2.5、二氧化硫等全面下降。
绿色变“金色”
一湖清水“引”来世界500强
8月31日,记者在眉山经济开发区世界500强亚马逊电子商务基地看到,一排排卡车像长龙一样排列着,等待着装货、卸货。“我们来眉山很偶然也很必然。”亚马逊企业负责人介绍,2013年,企业拟在西部地区建设一电子商务区域运营中心项目。该企业中国区负责人是一位皮划艇爱好者,来眉山考察时,看到东坡湖上的皮划艇训练怦然心动,对东坡岛建设湿地公园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一个月后,该项目落户眉山。
眉山三大工程是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是不是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架子?这是不少人曾经产生的疑问。
洪雅县七里坪,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我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洪雅用康养产业升级县域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眉山的核心竞争力,有力促进了项目落户和有效投资,三大工程已成为眉山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眉山某企业负责人冉淋源认为。
生态优势正在转化成发展优势,该市已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30个,乡村生态游突破2094万人次,产值达78.8亿元。
通过着力打造“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去年,“东坡味道”实现总产值583亿元,其中,东坡泡菜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占国内同行市场份额35%。
厚植发展优势,更好筑巢引凤。眉山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8年居全省第二,世界500强落户数量居全省第二。最近,眉山引进中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将投资400亿元建设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这也是该市建市以来签约单笔金额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记者手记
避免走弯路还要算好账
普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要算账。发展一方经济,为政者更需要算账。算家底账,算可持续账,算百姓获得账……只有账算清楚了,才知道哪些做得,哪些做不得,才能避免走弯路。
眉山是四川最年轻的城市,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怎样厚植发展优势?拿什么去和经济发达市竞争?凭什么让世界500强来这里投资?不破解这些难题,眉山的区位优势和吸引力就无从体现。
正是问题倒逼,才使得该市精心算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有了更深感受。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方向。因此,眉山有了更实在的举措,“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栽树、筑湖和建园,让市民享受“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的优美生态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厚植发展优势,最大限度筑巢引凤。
翻一翻绿色发展的“眉山账本”,算一算里面的“生态账”“民生账”“发展账”和“创新账”,对其他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或许有所启示。
风物长宜放眼量。生态环境筑牢,城市品质提升,市民得到实惠,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才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