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震后三年 灾区群众交出重建答卷
俯瞰震前震后的芦山县城(上图摄于2013年3月23日,下图摄于2016年3月30日)
俯瞰芦山县城(3月30日摄)
在震中龙门白伙新村,白凤卓在逗九个月大的双胞胎侄女(3月27日摄)。
俯瞰震中龙门白伙新村(3月27日摄)
俯瞰芦山县汉姜古城一角,汉姜古城是芦山县城灾后重建重点项目(3月30日摄)。
在芦山县工业园区琪雅服装厂,32岁的当地小伙王学彬在缝制衣服(4月19日摄)。
俯瞰芦山县飞仙关镇(3月30日摄)
俯瞰芦山县工业园区(4月14日摄)
4月的雅安,绿意盎然,白色的“鸽子花”漫坡而开,振翅欲飞。
在芦山地震三周年之际,记者在昔日灾区看到,一个个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在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给城乡平添了几多田园风光、几多现代气息……
三年间,一场灾后重建的“国家实验”在雅安推进。震后,党中央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同时,要探索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灾区干部群众用自己的生动实践交出了答卷。(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