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更美更畅“甜城”展新颜

  • 2016年01月19日 09时1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内江市景

      2015年,对内江的城市建设来说,是向外扩展的一年——全市新增城区面积超过9平方公里,比目标任务翻了一番;新增城镇人口约5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同时,也是向内充实的一年——这是内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内江城区交通治堵工作的攻坚之年,在城市“心脏”地带“动手术”,还内江人更美更畅的“甜城”。“如果说,‘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内江三大战略的‘左膀’,那么‘新型城镇化’则是战略的‘右臂’。”——内江人对新型城镇化驱动经济增长寄予厚望。

      据省推进办2015年半年指标统计,内江新型城镇化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位居全省第四,预计整年工作有望进入全省排名第一方阵。

      回望2015年,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内江市是如何顺大势,干实事,把城市建设得更美更畅的?

      城市建设 抓“大项目”促“大改变”

      当拂晓的第一缕微风划破甜城湖畔的平静,十贤坊仿古建筑群古色古香的翘角飞檐、亭台廊榭沐浴在晨光中,滨江大道上晨练的人已跃跃欲试,垂钓的老者正小心翼翼摆弄着钓具……这幅“人亲水甜”的城市图景每天都在内江上演。

      2015年,围绕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产业内江”,突出“五个优先”和“两个加快”工作思路,内江新城重点加快推进公建配套设施、生态绿地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坚持科学规划。完成《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新城“一中心四组团”和谢家河、邓家坝、高铁片区控规编制以及交通、水资源(新城雨污水)、电力迁改、高铁站场一体化等专项规划设计。

      突破要素保障瓶颈。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共争取到38个项目用地指标共6237亩;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土地收益55.6亿元;积极向中央和省上争取专项资金1.5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道路管网、安置还房、公建绿地、公建配套等项目建设。2015年,新城核心区在建道路管网项目15个,道路总长20.8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06亿元。高铁站前广场综合配套设施、万达广场、市体育中心、清溪湿地、甜蜜花园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18亿元。

      突出产业培育。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成万达广场、北京华联、金科公园王府等多个楼盘和大型城市综合体。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甜蜜花园、清溪湿地等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加快发展康体教育产业,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内江六中新校区、五星小学等一批中小学也将陆续启动建设。加快发展电商产业。谢家河片区川南电商大楼已进入装修阶段,高铁片区电商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

      截至2015年底,内江新城核心区6条道路总长12.68公里已竣工,中心组团道路管网主框架已初步形成;北京华联、万达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已竣工投用;通过高铁站前综合配套工程、甜蜜花园、西部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改变了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带来了经济效益。目前,21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基本配套,集聚能力明显提升。

      交通治堵 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绿树、草坪、斑马线……在省道206线与内江市市中区松山南路交叉口,之前经常出现车辆抢道拥堵的现象,现在,这个交通混乱的三角岛已经建成了渠化岛,绿意点缀,标线清晰,交通秩序变得秩序井然。

      近年来,内江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城区人口及车流量陡增,交通日渐拥堵,特别是在路网缺陷明显的老城区,出现了交通堵、停车难、秩序乱“三大难题”,市民对此意见大,“要畅通”的呼声日渐高涨。

      针对群众呼声,内江市相关部门梳理出城区9大堵点,要求做到“一个堵点一个解决办法,一条堵路一个解决方案”。2014年2月,内江市委常委会决定实施“城市交通治堵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要求“综合治理、协调行动,打一场治理交通堵点的硬仗!”三年内基本解决内江城区拥堵难题。

      2015年是内江城区交通治堵工作的攻坚之年。各个治堵项目都面临着施工周期短、环境复杂、工艺要求高等诸多困难问题,如同在城市“心脏”地带“动手术”。内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五个注重”工作思路,有效地克服了困难,又好又快地确保各项目实施完成。

      注重科学论证。通过项目查勘现场、科学论证,摸清地形、水文、地质、地下埋设物等实地情况,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注重优选队伍。把选择合作对象放在重要位置,择优选择有实力、讲信用的企业参与治堵工程建设。

      注重科学管理。从内江市园林局、市政工程处、市质安站等单位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多个治堵项目管理组,由单位一把手挂帅,负责协调参建单位、管线单位和配合单位,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责任更加明细化,推进工作实施有力,做到了包括军用光缆在内的地下管线“零损伤”。

      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协调项目施工所涉及的供气、供电、供水、交通、交管等部门配合和支持,使这些部门都能对治堵工程涉及业务做到优先部署、优先安排、优先实施。

      注重宣传引导。重视项目媒体宣传造势工作,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助推项目建设。

      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叠园路、绿色港湾堤顶道路等项目建设,特别是邱家嘴立交桥项目提前了43天竣工通车,标志着内江城市道路建设由“平面”到“立体”的一个历史性转变;目前,正在加快实施桐梓坝大桥南成渝铁路桥拓宽、桐梓坝大桥南岸引桥下综合环境整治、绿色港湾至老沱桥堤顶道路等工程;下一步即将实施邱家嘴立交桥南延线、东兴大道南延线、大洲广场停车场等治堵项目。

      环境蜕变 造绿地护湿地城市变景区

      “能生活在内江,真的很幸福,这里每天都在变好。”25岁的李明昊,来内江工作时间不长,对这里的变化他感受很深,每天沿着兰桂大道晨跑半小时,成了生活的固有旋律。“去年以前的十贤坊,还是一片滩涂,现在这条滨江大道不比重庆滨江路差。”

      2015年,按照“把城市变成景区、把资源变成产品、把旅客变成游客”的思路,内江以打造旅游拳头产品为核心,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为支撑,抓好“城市变景区”各项工作,改善和提升城市品质。

      在沱江景观廊道,风貌塑造既深挖历史文化底蕴,赋予其文化内涵,又注重升级沿岸风貌景观,有机地将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在市中区,人民公园内的喻培伦将军纪念馆主题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塔山公园、大冲山公园等城市休闲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

      在东兴区,谢家河湿地公园芦花飘扬,绿树成荫,已经成为许多人晚上散步、周末玩耍的首选之地。

      2015年,内江完成了城市翔龙山摩崖石刻改造提升工程、西林寺山脚下综合环境整治工程、高铁内江北站外配套景观工程;将在2016年春节前完成桐梓坝大桥南桥头下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绿色港湾至老沱桥堤顶道路改造工程、邱家嘴立交桥绿化景观配套工程;另外,新坝大桥至花园滩大桥东岸滨江湿地公园和甜蜜花园等项目也已经进场打围施工。“一轴一环、五楔两网、多点多片”的绿地系统指日可待,内江越来越美。

      内江棚户区改造经验全国推广

      在东兴区枣子路棚户区居民侯天彪看来,这次“棚改”,他签了一个“非常划算的协议”——他家10余平方米的砖混老房,可以换一套70平方米的新电梯房。“我们房屋面积小,本以为要吃亏,政府却给我们保底45平方米,加上各种奖励优惠,不花什么钱,就可以得到一套新房。”侯天彪说。

      同样,这次“棚改”也让市中区沿江路低保户居民曾健格外满意,“我们吃低保,政府还给了我们多重优惠——不但保底45平方米,对超出面积的,只需补30%的差价。”

      根据拆迁补偿标准,无论居民被征收房屋面积多小,政府“兜底”45平方米;城市低保户、部分残疾人所选安置房面积超过“保底面积”后,只需按安置房市场评估价的30%补差价,还可以同其他被征收居民一样,享有提前签约奖、提前搬迁奖等优惠。

      内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棚改”结合内江实际,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政策,做到最大限度惠民、利民。同时,在棚改启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棚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努力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

      居民的满意,是内江棚户区成功改造的缩影。2014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列为全市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并要求棚改工程要在观念和政策上创新,要放大群众利益,吃透国家棚改新政策,抢抓省政府与国开行开展棚改金融协作机遇,发挥货币杠杆作用,探索新模式。为此,内江在棚户区改造中探索创造出了一个“内江样板”,并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认为内江棚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2015年,内江继续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先后共投入约106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4.5万户、386万平方米。以货币化安置促进棚户区改造,消化商品房存量的办法先后得到住建部领导的肯定。截至目前,已有全国50多个城市专程组团到内江学习棚改先进工作经验。

      内江棚户区改造主要有四大创新——

      创新安置方式。推动“部分货币化”向“全面货币化”升级。采取“货币补偿+自主购房”的全货币化新模式,通过政策调整,让“暗补”变“明补”,让“补面积”变“补货币”。引导居民最大限度选择货币化自主购房。

      创新政策优惠。推动“拿钱走人”向“拿钱买房”升级。政府出政策,企业给优惠,最大力度惠民利民,使市场刚需转化为有效购买力。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棚改居民享受到的额外补贴在每平方米300元以上,棚改居民在本地购房比例大幅上升。

      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居民分散交易”向“线上线下交易”升级。创新“互联网+房地产”模式,创建棚改购房O2O服务平台,帮助居民实现线上浏览、线下交易。建立“内江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信息网”,称心选房;建立1000余平方米的“内江棚改居民购房服务中心”,舒心购房;建立监管资金专户,放心买房。

      创新筹资方式。推动“单一化筹资”向“多元化筹资”升级。通过争取专项补助、克服困难自筹、强化平台融资,努力保障棚改项目资金需求。

      一年来,内江棚改居民获得了更多现金补偿,拥有更大自主购房选择权,幸福由“期货”变为“现货”。自2015年7月底棚改全面货币化实施以来,中心城区货币化安置率达100%,主城区16个开发楼盘首期提供房源4400余套,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2521套,售房金额达10.08亿元,棚改居民本地购房率达70%,促进了地方经济稳定增长。2015年内江已实施棚改11665套,按平均70%的本地购房转化率测算,可消化7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增加销售收入约32亿元,实现各类税金约3.2亿元。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江:更美更畅“甜城”展新颜

  • 2016年01月19日 09时1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内江市景

      2015年,对内江的城市建设来说,是向外扩展的一年——全市新增城区面积超过9平方公里,比目标任务翻了一番;新增城镇人口约5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同时,也是向内充实的一年——这是内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内江城区交通治堵工作的攻坚之年,在城市“心脏”地带“动手术”,还内江人更美更畅的“甜城”。“如果说,‘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内江三大战略的‘左膀’,那么‘新型城镇化’则是战略的‘右臂’。”——内江人对新型城镇化驱动经济增长寄予厚望。

      据省推进办2015年半年指标统计,内江新型城镇化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位居全省第四,预计整年工作有望进入全省排名第一方阵。

      回望2015年,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内江市是如何顺大势,干实事,把城市建设得更美更畅的?

      城市建设 抓“大项目”促“大改变”

      当拂晓的第一缕微风划破甜城湖畔的平静,十贤坊仿古建筑群古色古香的翘角飞檐、亭台廊榭沐浴在晨光中,滨江大道上晨练的人已跃跃欲试,垂钓的老者正小心翼翼摆弄着钓具……这幅“人亲水甜”的城市图景每天都在内江上演。

      2015年,围绕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产业内江”,突出“五个优先”和“两个加快”工作思路,内江新城重点加快推进公建配套设施、生态绿地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坚持科学规划。完成《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新城“一中心四组团”和谢家河、邓家坝、高铁片区控规编制以及交通、水资源(新城雨污水)、电力迁改、高铁站场一体化等专项规划设计。

      突破要素保障瓶颈。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共争取到38个项目用地指标共6237亩;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土地收益55.6亿元;积极向中央和省上争取专项资金1.5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道路管网、安置还房、公建绿地、公建配套等项目建设。2015年,新城核心区在建道路管网项目15个,道路总长20.8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06亿元。高铁站前广场综合配套设施、万达广场、市体育中心、清溪湿地、甜蜜花园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18亿元。

      突出产业培育。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成万达广场、北京华联、金科公园王府等多个楼盘和大型城市综合体。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甜蜜花园、清溪湿地等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加快发展康体教育产业,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内江六中新校区、五星小学等一批中小学也将陆续启动建设。加快发展电商产业。谢家河片区川南电商大楼已进入装修阶段,高铁片区电商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

      截至2015年底,内江新城核心区6条道路总长12.68公里已竣工,中心组团道路管网主框架已初步形成;北京华联、万达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已竣工投用;通过高铁站前综合配套工程、甜蜜花园、西部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改变了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带来了经济效益。目前,21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基本配套,集聚能力明显提升。

      交通治堵 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绿树、草坪、斑马线……在省道206线与内江市市中区松山南路交叉口,之前经常出现车辆抢道拥堵的现象,现在,这个交通混乱的三角岛已经建成了渠化岛,绿意点缀,标线清晰,交通秩序变得秩序井然。

      近年来,内江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城区人口及车流量陡增,交通日渐拥堵,特别是在路网缺陷明显的老城区,出现了交通堵、停车难、秩序乱“三大难题”,市民对此意见大,“要畅通”的呼声日渐高涨。

      针对群众呼声,内江市相关部门梳理出城区9大堵点,要求做到“一个堵点一个解决办法,一条堵路一个解决方案”。2014年2月,内江市委常委会决定实施“城市交通治堵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要求“综合治理、协调行动,打一场治理交通堵点的硬仗!”三年内基本解决内江城区拥堵难题。

      2015年是内江城区交通治堵工作的攻坚之年。各个治堵项目都面临着施工周期短、环境复杂、工艺要求高等诸多困难问题,如同在城市“心脏”地带“动手术”。内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五个注重”工作思路,有效地克服了困难,又好又快地确保各项目实施完成。

      注重科学论证。通过项目查勘现场、科学论证,摸清地形、水文、地质、地下埋设物等实地情况,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注重优选队伍。把选择合作对象放在重要位置,择优选择有实力、讲信用的企业参与治堵工程建设。

      注重科学管理。从内江市园林局、市政工程处、市质安站等单位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多个治堵项目管理组,由单位一把手挂帅,负责协调参建单位、管线单位和配合单位,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责任更加明细化,推进工作实施有力,做到了包括军用光缆在内的地下管线“零损伤”。

      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协调项目施工所涉及的供气、供电、供水、交通、交管等部门配合和支持,使这些部门都能对治堵工程涉及业务做到优先部署、优先安排、优先实施。

      注重宣传引导。重视项目媒体宣传造势工作,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助推项目建设。

      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叠园路、绿色港湾堤顶道路等项目建设,特别是邱家嘴立交桥项目提前了43天竣工通车,标志着内江城市道路建设由“平面”到“立体”的一个历史性转变;目前,正在加快实施桐梓坝大桥南成渝铁路桥拓宽、桐梓坝大桥南岸引桥下综合环境整治、绿色港湾至老沱桥堤顶道路等工程;下一步即将实施邱家嘴立交桥南延线、东兴大道南延线、大洲广场停车场等治堵项目。

      环境蜕变 造绿地护湿地城市变景区

      “能生活在内江,真的很幸福,这里每天都在变好。”25岁的李明昊,来内江工作时间不长,对这里的变化他感受很深,每天沿着兰桂大道晨跑半小时,成了生活的固有旋律。“去年以前的十贤坊,还是一片滩涂,现在这条滨江大道不比重庆滨江路差。”

      2015年,按照“把城市变成景区、把资源变成产品、把旅客变成游客”的思路,内江以打造旅游拳头产品为核心,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为支撑,抓好“城市变景区”各项工作,改善和提升城市品质。

      在沱江景观廊道,风貌塑造既深挖历史文化底蕴,赋予其文化内涵,又注重升级沿岸风貌景观,有机地将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在市中区,人民公园内的喻培伦将军纪念馆主题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塔山公园、大冲山公园等城市休闲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

      在东兴区,谢家河湿地公园芦花飘扬,绿树成荫,已经成为许多人晚上散步、周末玩耍的首选之地。

      2015年,内江完成了城市翔龙山摩崖石刻改造提升工程、西林寺山脚下综合环境整治工程、高铁内江北站外配套景观工程;将在2016年春节前完成桐梓坝大桥南桥头下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绿色港湾至老沱桥堤顶道路改造工程、邱家嘴立交桥绿化景观配套工程;另外,新坝大桥至花园滩大桥东岸滨江湿地公园和甜蜜花园等项目也已经进场打围施工。“一轴一环、五楔两网、多点多片”的绿地系统指日可待,内江越来越美。

      内江棚户区改造经验全国推广

      在东兴区枣子路棚户区居民侯天彪看来,这次“棚改”,他签了一个“非常划算的协议”——他家10余平方米的砖混老房,可以换一套70平方米的新电梯房。“我们房屋面积小,本以为要吃亏,政府却给我们保底45平方米,加上各种奖励优惠,不花什么钱,就可以得到一套新房。”侯天彪说。

      同样,这次“棚改”也让市中区沿江路低保户居民曾健格外满意,“我们吃低保,政府还给了我们多重优惠——不但保底45平方米,对超出面积的,只需补30%的差价。”

      根据拆迁补偿标准,无论居民被征收房屋面积多小,政府“兜底”45平方米;城市低保户、部分残疾人所选安置房面积超过“保底面积”后,只需按安置房市场评估价的30%补差价,还可以同其他被征收居民一样,享有提前签约奖、提前搬迁奖等优惠。

      内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棚改”结合内江实际,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政策,做到最大限度惠民、利民。同时,在棚改启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棚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努力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

      居民的满意,是内江棚户区成功改造的缩影。2014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列为全市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并要求棚改工程要在观念和政策上创新,要放大群众利益,吃透国家棚改新政策,抢抓省政府与国开行开展棚改金融协作机遇,发挥货币杠杆作用,探索新模式。为此,内江在棚户区改造中探索创造出了一个“内江样板”,并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认为内江棚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2015年,内江继续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先后共投入约106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4.5万户、386万平方米。以货币化安置促进棚户区改造,消化商品房存量的办法先后得到住建部领导的肯定。截至目前,已有全国50多个城市专程组团到内江学习棚改先进工作经验。

      内江棚户区改造主要有四大创新——

      创新安置方式。推动“部分货币化”向“全面货币化”升级。采取“货币补偿+自主购房”的全货币化新模式,通过政策调整,让“暗补”变“明补”,让“补面积”变“补货币”。引导居民最大限度选择货币化自主购房。

      创新政策优惠。推动“拿钱走人”向“拿钱买房”升级。政府出政策,企业给优惠,最大力度惠民利民,使市场刚需转化为有效购买力。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棚改居民享受到的额外补贴在每平方米300元以上,棚改居民在本地购房比例大幅上升。

      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居民分散交易”向“线上线下交易”升级。创新“互联网+房地产”模式,创建棚改购房O2O服务平台,帮助居民实现线上浏览、线下交易。建立“内江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信息网”,称心选房;建立1000余平方米的“内江棚改居民购房服务中心”,舒心购房;建立监管资金专户,放心买房。

      创新筹资方式。推动“单一化筹资”向“多元化筹资”升级。通过争取专项补助、克服困难自筹、强化平台融资,努力保障棚改项目资金需求。

      一年来,内江棚改居民获得了更多现金补偿,拥有更大自主购房选择权,幸福由“期货”变为“现货”。自2015年7月底棚改全面货币化实施以来,中心城区货币化安置率达100%,主城区16个开发楼盘首期提供房源4400余套,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2521套,售房金额达10.08亿元,棚改居民本地购房率达70%,促进了地方经济稳定增长。2015年内江已实施棚改11665套,按平均70%的本地购房转化率测算,可消化7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增加销售收入约32亿元,实现各类税金约3.2亿元。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