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一砖一瓦都有传说
五一假期,街子古镇里人来人往。
虽然数年前就有专家痛陈“古镇泛滥、千镇一面”,仍没能挡住汹涌而来的古镇开发潮。
近年来,仅成德绵三地,就有黄龙溪、洛带、街子、唐昌、高坪铺、郪江等多处知名古镇陆续亮相,人气也是有增无减,每到节假日,人流摩肩接踵、饮食一座难求竟成常态。
说是“千镇一面”,为何古镇旅游市场仍然火热?观察游客的游览模式,不难看出,当下的古镇热,搭上的是“休闲游”的“便车”——不少游客看中的,只是古镇或小桥流水、或曲巷通幽的景致。在传统的大型旅游景区之外,觅一桃源小景,喝一杯清茶,聊三五句闲话,呼着新鲜空气发呆,就成了通用版的“古镇魅力”。
从这一角度看,“千镇一面”,也是趋利所致。
然而,随着近郊及乡村旅游点位的建设完善,休闲型游客逐步分流,古镇的这一“环境利好”正在消解。
区别于休闲游,要让“古镇游”真正游“进”古镇,还需从“古”味上下功夫。
这个古味,不应是千篇一律的营销策划文案或随处可见的仿古民俗演绎,而应当发自古镇本身——那些沉淀在古镇居民记忆中的,让古镇鲜活于历史的痕迹。
游客期望看到的,是真正的古镇——一草一木都是故事,一砖一瓦都有传说。
龙泉驿洛带古镇
动静相宜 用文化提升古镇气质
“五一”小长假,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迎来国内外众多游客,其中不少人是冲着新启幕的“集林演艺镇”而来。
这个提供多演出场所、多演出门类、多演出形态的新兴文化项目,不仅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休闲游乐体验,同时和此前已经启幕的博客小镇、艺库等文化产业项目融合,共同推动洛带古镇差异化发展提档升级,提升古镇气质。
首秀吸引6000游客观看
5月1日,来自埃及、俄罗斯、印度、蒙古、苏丹5个国家的艺术团,在即将开启演出首秀前,着舞台盛装,来到古镇街道上,与游客们近距离互动,一路欢歌热舞,笑声不断;中午12点半,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经典曲目表演,拉开了洛带“集林演艺镇”多样化演出的序幕。
“我们要打造永不落幕的舞台。”“集林演艺镇”负责人介绍,项目依靠洛带古镇,同时面向旅游市场和城市文化市场,让演艺镇的文化演出与古镇形成人流互动,两者相辅相成,促使演艺镇做大做强。
当天,除了埃及、俄罗斯、印度、蒙古、苏丹五个国家的艺术团为游客们带来他们本国的民族歌舞文化外,还有川剧、女子红乐团、豫剧、杂技等。总共16场演出,共吸引了6000名游客观看。
“未来演出场次和频率还将大幅增加。”“集林演艺镇”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首先,“集林演艺镇”将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初步的演艺格局,并与洛带古镇嫁接,让“集林演艺镇”成为成都的文化演艺聚集地;其次,进一步扩大规模,在3年内新建10个剧场,年演出场次将达到1万场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
造文化载体增加文气
“集林演艺镇项目也是我们寻求古镇差异化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洛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10多年的打造,洛带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已经达到了5A景区的标准,当下重心主要是如何以客家文化为灵魂,发掘打造更多的文化载体,用文化提升古镇气质,避免与其他古镇同质化竞争。
目前,洛带古镇已新建设开发了不少文化载体项目,并开始产生效应。如围绕“客家土楼”的博客小镇项目,已建成佛教博物馆、乌木珍品博物馆、客家博物馆、非遗博物馆、闽南特色商业街区和川西、海派、晋派院落数百个;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中国艺库项目,开街不久已经吸引了张修竹、邓乐、肖克刚、赵弥、李勇政、罗应龙等诸多艺术大师及艺术机构在此汇聚。“我们还以‘中国书香古镇’为抓手,除龙泉图书馆洛带分馆外,建起了轩客会格调书店、儿童体验书店、生活艺术主题书店、‘三读’书馆、布列松独立摄影主题书吧等。”洛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郫县唐昌古镇
“场景旅游”让古镇“活”起来
“确实有特色,第一次发现古镇旅游还可以这么玩。”4月25日,成都市民姜小林带着妻儿在郫县唐昌镇参加了一场特色亲子活动。
让姜小林有此感慨的,是唐昌古镇举行的“崇宁寻宝、穿越之旅”亲子活动——这场以重现古代“君子六艺”为主题的亲子活动。
通过设计的“旅游场景”,将古镇元素融入其中,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唐昌镇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古镇旅游打造之路。
不大拆大建同样搞古镇开发
与其它早已“成名”的川内著名古镇不同,唐昌镇属于“后知后觉”类型:开发相对较晚,目前也还处在“创业阶段”。
在唐昌镇镇长助理李君看来,这是由于唐昌镇人口密度大,文物古迹与现代居民区交织,“古建筑群落看起来不是很成片。”实际上,唐昌作为古镇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辖内有省级文保单位2处:梁家大院,崇宁文庙,以及古粮仓、会馆遗址、文昌宫巷、平乐寺、崇宁公园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建筑;历史上还涌现出西汉哲学家教育家严君平、北宋禅宗魁首圆悟、南宋学者张午、明朝郡王朱悦燇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不大拆大建,如何搞古镇开发?“其实所谓‘劣势’正是唐昌镇的‘优势’。”在唐昌镇党委书记叶鹏看来,“古建筑只是载体,历史文化才是灵魂。像唐昌这样,古镇因子根植并融入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发掘并激活历史文化内容,就能真正让古镇‘活’起来。”
互动性旅游增强游客认同度
不搞大拆大建,但唐昌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却没有停止。李君介绍,近年来唐昌镇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崇宁文庙改扩建,修复大成殿和畔池,实施西南马道-大椿巷、文昌宫巷等古街巷改造,修缮大椿巷牌坊等。“场景旅游”,则是唐昌在历史文化内容挖掘上的创新办法,通过互动性的旅游场景再造,让游客参与到古镇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变化中来。
李君介绍,今年以来唐昌镇策划运行了“生态人文古镇·穿越之旅”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了千人健身自行车骑游活动、四期“崇宁寻宝·穿越之旅”大型亲子趣味活动、“大美唐昌”摄影大赛,并开辟了唐昌一日游线路。
互动性旅游,同时增强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五一”期间,唐昌古镇的餐饮老店“马老幺”牛肉馆参与了系列主题的活动。“生意太好了,一天的营业额就上万元。”老板马建说。
广汉高坪铺古镇
体验游能否复活“古驿站”?
作为广汉高坪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田华最近很忙:古镇里的大剧场正在紧张搭建,五月中旬要举办一场大型演出;旁边的一家泰式养生馆则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争取尽快开门迎客;前来考察的旅行社接踵而至,最多的一天来了8辆旅游大巴……一切迹象都表明,距离高坪铺古镇开街不远了。
据了解,高坪铺距离三星堆博物馆只有5公里,是古蜀文化中重要的祭祀地,并逐渐发展成广汉地区重要的驿站,商贾云集,在明朝曾达到鼎盛。“高坪铺古镇项目就是要复原这座‘古驿站’。”田华介绍,古镇项目占地约300亩,以明代建筑风貌为设计主调,综合打造古城门、古牌坊、古戏台、古驿站、四合院、望蜀楼等古代景点,将于今年春节前建设完工并对外亮相。
尽管还未正式开街,但古镇已经“小有名气”,据高坪镇统计,“仅“保保节”当日,来到高坪铺的本地和外地游客就超过一万人。不过,游客虽多,停留却都短暂。“他们的最终目的地都是去绵竹沿山旅游带。”田华说,“‘古驿站’仿佛成了成德旅游环线的一个‘临时休息站’。”
如何吸引游客停下来,让“古驿站”成为成德旅游环线的真正一站?田华将厚望寄托在大剧院和泰式养生馆等古镇特色体验项目上。“除了吃、住,更要加入娱乐和休闲养生的元素,让游客的体验增值。”“我们邀请广汉的艺术家根据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结合高坪镇历史创作出了一个‘三星情’的剧本,目前正在和演艺公司合作编排,今后将在大剧场里定期演出。”田华告诉记者,泰式养生馆则是直接与泰国方面合作,由泰方提供设备和技师,为游客提供温泉、SPA等养生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正在装修的剧场和养生馆,古玩市场、仿古客栈、古装摄影机构也已经入驻或开业,此外,景区还计划与周边的龙潭村等村落合作,共同推出乡村农家饭、耕作、采摘体验等项目。不过,田华还是希望入驻商户们的动作能够再快一些。“如果能提前开街,就有望赶上5月到10月的旅游旺季。”
目前,高坪铺正在和多家旅行社接洽,商讨开街后的旅游线路和服务。“下一步,我们还要争取和三星堆博物馆合作共同拓展周边旅游资源。”田华希望,高平铺古镇能够承接三星堆游客的吃、住、娱乐的需求,与三星堆博物馆的展览、教育等功能形成互动。
崇州街子古镇
“金三角”模式
让古镇抱团生长
5月1日,超过8万游客涌入崇州街子古镇。这个数字,符合街子景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辉的心理预期,“这些年街子古镇的游客接待量一直在稳步提升,去年接待的游客人次约为420万。”
在发展古镇旅游上,崇州选择了两步棋——从“个体突围”到“群体抱团”。“经过多年发展,街子古镇已经成为我市一张旅游名片。”崇州市旅游发展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龚成刚介绍,在不久的将来,离街子古镇七八公里处,又将打造好两个古镇,三者形成“金三角”,以错位发展的方式,共同扛起崇州旅游产业发展大旗。
“个体突围”——老街不是古镇全部
街子古镇的竞争对手不少。仅大成都范围内,目前已有20多个历史文化古镇。
如何不被淹没在众多古镇中?“不怕竞争对手多,最怕自己没特色。”在李辉看来,韵味悠长的古街和深山隐秘的禅院是街子古镇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光有这些还不够,“如果只是体验老街的风光,游客有很多选择,不一定就是街子。”
如何突围?街子的选择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业态,延长游客在街子古镇的逗留时间。
2012年,街子古镇推出味江景区,其中设置了古乐园、川西农耕园等主题景观。古乐园里集中建造了先民们的多种休闲娱乐项目,如唐朝时期的保龄球、宋代的足球等;川西农耕园里的水磨坊、豆腐坊、榨油坊、铁匠铺等,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古人的劳作方式。2013年,街子古镇又引进了川西民歌村,游客可以在这里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原生态的川西民歌。
对于到街子古镇的游客而言,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古镇本身。“乘车从古镇出发,几分钟可以到达跑马场。”李辉说,古镇周围的小村落是今后打造的重点,街子的旅游产品将进一步丰富。
“群体抱团”——构建古镇群“金三角”
从崇州出发,沿着怀华路直行,在到达街子古镇前,车子会先经过另一个古镇——元通古镇。2014年,崇州市正式启动了元通古镇的打造工作,直接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
元通古镇的“底本”,是分布在古镇三街九巷内的十几处不同年代、风格的院子。据统计,元通古镇现存清代中晚期及民国初年的建筑9.7万平方米,保存完好度在90%以上。不少建筑,在传统中式建筑中还融入了西洋建筑风格。
龚成刚介绍,相对于以生态自然环境取胜的街子古镇,元通古镇的打造重点更侧重于院落文化。“按照计划,今后我们希望努力引进一批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邀请他们在元通镇建立创作基地,加深元通的文化底蕴。”
而在距离元通镇七八公里处的怀远古镇,则是以“藤编、棕编、竹编”三编为特色。镇上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从事三编产业。今后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以商贸体验、交易为主的集市古镇。
从地图上看,相距不远的三个古镇刚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在崇州市的总体旅游规划中,这三个镇将在今后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产品推出,“我们将设计一个环形的路线,把三个古镇串联起来,让游客花费更少的时间,就能游玩不同风格的古镇。”龚成刚说,“我们在古镇打造上已经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可以恰当地运用到元通和怀远古镇的打造上。”
专家观点
以“历史文化”为支点
□成都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冯婵
在四川,古镇旅游尤其受欢迎,古镇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但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在很多古镇,从街道、建筑、到街边的店铺商品,相互复制,大同小异。久而久之,游客虽然行走在不同古镇中,却总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中对“古镇”的期望值自然就会降低。
从长远看,这是不利于古镇旅游发展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古镇变得个性起来。
答案不难找——建筑可以模仿、特色商品可以批发,但历史文化却不能随意“采购”。现代人并不是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关键是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传达方式。
其实沉下心来,我们的每个古镇都能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但不少古镇却忽视了这项工作。此外,生活在古镇中的原住民本身也是一种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他们的生活形态、饮食习惯、民俗风情,都是游客所向往的东西。但不少古镇在开发时,只保留了原住民的建筑,却把原住民搬出了古镇,摈弃了真正的“文化”,反而降低了古镇的价值。
在四川,古镇旅游尤其受欢迎,古镇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但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在很多古镇,从街道、建筑、到街边的店铺商品,相互复制,大同小异。久而久之,游客虽然行走在不同古镇中,却总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中对“古镇”的期望值自然就会降低。
从长远看,这是不利于古镇旅游发展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古镇变得个性起来。
答案不难找——建筑可以模仿、特色商品可以批发,但历史文化却不能随意“采购”。现代人并不是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关键是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传达方式。
其实沉下心来,我们的每个古镇都能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但不少古镇却忽视了这项工作。此外,生活在古镇中的原住民本身也是一种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他们的生活形态、饮食习惯、民俗风情,都是游客所向往的东西。但不少古镇在开发时,只保留了原住民的建筑,却把原住民搬出了古镇,摈弃了真正的“文化”,反而降低了古镇的价值。
简单而言,找到一两个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支点,再辅以正确的传达方式,也许就能让一个古镇,从一张毫无记忆点的“大众脸”变成特色鲜明的“明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