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聚力攻坚 小凉山沧桑巨变
溪谷象鼻。(张兵 摄)
光阴的故事。(周静 摄)
毛竹菊 制图
水墨顺河。(曾旭东 摄)
人间“仙境”。(胡宗义 摄)
半坡彝韵。(方志勤 摄)
金口河区永胜乡全国最大的曼地亚红豆杉基地,该基地已人工种植红豆杉万余亩。(资料图片)
2月4日,立春。吉克忍仁在清冽的空气中醒来。
披衣推门,眼前是一片欣欣向荣:“微田园”中菜畦葱翠,篱笆下鸡鸭成群,栈道旁流水潺潺……
这里是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象鼻村彝家新寨——“溪谷象鼻”。新寨以形似象鼻、依山傍水得名,宛若世外桃源。与“桃花源”不同的是,乡亲们并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年前,这里还是乐山市最贫困的山村之一,有着“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的旧貌。在各界共同帮扶下,他们用双手建出山水画卷,打开面向世外的视野。
巨变,来自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底,中央审议通过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我省大小凉山彝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4个片区之一。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金口河,以彝家新寨建设为主要抓手,目前已建成新寨38个,占该区行政村总数的93%。
住房先行 深山新寨 建设新桃源
初春微寒,吉克忍仁坐在沙发上,打开脚边的电暖气。
去年此时,他还住在泥巴墙的房子里,屋内冷如冰窖,一下雨屋内就滴滴答答地开始漏水。
吉克忍仁说,这感觉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村寨巨变,更传承着家的气息:房子的外墙、屋顶、屋檐上,那醒目的红、黑、黄三种色彩,都散发着浓郁的彝家风情。
彝人三锅庄、彝人石历、象鼻新赋……作为市级示范彝家新寨,新寨除了房屋保持风貌,通过细节来突出彝家韵味,公共区域还建起了特色景观。
“新寨在设计时,就充分尊重彝族传统,重点展示彝族文化。”村支书徐成林说,象鼻村是彝汉杂居村,彝族同胞占64%。
他还掰着指头算了一下,“溪谷象鼻”的建设仅用了8个月。与之相距10余公里的永胜乡顺河村,建设“水墨顺河”也只用了11个月。这两个新寨,加上和平彝族乡迎春村的“半坡遗韵”,被认为是乐山新村建设的样板、地震后重振河山的典范。
项目又好又快建设的背后,是金口河区探索出的彝家新寨建设模式在支撑。“新寨建设,住房先行。”金口河区委书记刘吉祥说,新寨首先在规划上实现家、园、寨有机统一;其次在建设上推行“统规自建”、“统规联建”模式,第三在攻坚上制定“以奖代补”、部门“一对一”帮扶等机制,解决无房户、特困户、危房户建房困难。
产业支撑 造血扶贫 发展不远行
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迎春村以“半坡遗韵”为主题。盘山而上,开阔的观景台将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
山下不远,一排蓝顶房屋十分惹眼。这是村民黎科明和康克军合伙建设的养鸡场。2013年,这里被评为“蛋鸡标准化示范场”,如今已有3万余只的规模。
今年,养鸡场再次启动了扩建计划,不仅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还要建有机复合肥厂,让鸡粪变废为宝,产生新的效益。“政府不仅给我们建新寨,还给我们指引了致富方向。”黎科明说,在养鸡场发展过程中,畜牧部门帮忙联系了贴息贷款、技术指导。
全面小康,彝区是短板。住上好房子的同时,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寨建设时,刘吉祥曾多次站在这个观景平台上,发出“千盏灯火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的感慨。“要做强产业支撑,破解增收难题。”刘吉祥认为,关键在于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
迎春村成了这场行动的一个缩影。“你看,这里有200亩甜樱桃,往下是300亩猕猴桃林,路边那是500亩藤椒,后面山上还有1200亩茶叶呢。”如今,村主任老布达尔站在山头,举手投足间踌躇满志,“我们这里自然风景、民族风情、农家风味样样有,寨子改建以后路也修好了,下一步还要发展旅游呢。”
设施配套 全域规划 齐抓软硬件
顺河村,是通往大瓦山湿地公园的门户。曾经靠水而建的小村落,如今已如同深山峡谷中纵情挥洒的一道水墨山水画。
水墨顺河,从规划到成稿不低于十稿。正是因为十易其稿,才有了今天我们眼中所见的美丽画卷。
规划上要“高大上”,更要接地气。“村景相融、产村相融。这是我们在彝家新寨建设之初定下的原则,这也决定了在配套上的高标准。”金口河区区长段俊辉介绍说。在金口河,实行财政兜底保障机制,整合涉农项目、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资金,坚持村组道路、供水供电、环境美化、公共服务与住房建设同步推进。
10个示范村的彝家新寨建设,全部实现电线入地,建起排污管道、公路等基础设施,广场、栈道、微田园、农家书屋、卫生室等也一应俱全。
硬件设施上来了,卫生、教育也逐步跟上。
实施“一村一医”工程,现已新(改)建村卫生室41个,采取高薪聘请、公开招录、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教育、医疗专业技术人才93人。
2014年,金口河区确定全区共建“一村一幼”15所。2014年,率先在林丰村、象鼻村、迎春村、解放村、顺河村5个彝家新寨示范村建起,2015年内全面完成。同在2014年,乐山在全市开展了彝区“一村一支教”,志愿者教师也在新春时走进金口河的村小,充实彝区教师队伍力量,提升彝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新风引领 健康村寨 共建新生活
共安乡林丰村。有一位老人,常年管护着村里的公共卫生。“这位老人叫常马儿卜,是村里的保洁员,也是村里的‘五星家庭’户。”村主任洛子根喜介绍。
走进常马儿卜的家,一派温馨、整洁。“彩电、衣柜、餐桌凳、碗柜和钢制炉具,是政府给我们送来的‘五件套’。”常马儿卜说,“生活改善了,生活习惯也该改改了!”
于是,68岁的常马儿卜主动承担起了村子的保洁工作。老人乐观而自豪地说,身子骨还算硬朗,当保洁员还可以给年轻人做表率。2014年9月,金口河区7个彝家新寨建设示范村的保洁员正式上岗,结束了没有专职保洁员的历史。
新风引领,金口河区深入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加强新寨后续管理,分村制定了《彝家新寨新生活公约》,为每个彝家新寨聘请1-2名保洁员,明确保洁和管护职责,避免了“前建后废”现象;
评选“五星家庭”45户,命名“无毒无艾村”5个,广大群众不良习惯逐步改变;
广泛开展文明村组、文明市民、“五好”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开展党员干部“进彝寨、入彝家、结彝亲”、“党员示范彝家新寨”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走基层”、“基层夜话”、“村民说事”等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只有养成好习惯、形成新风尚,才有真正的“新村寨、新民居、新生活”。
党建保障
党员带头 群众奔小康
2015年2月,乐山市第二批“乐山好干部”名单出炉。
这其中,就有象鼻村支书徐成林。当了17年支书,徐成林干什么都“冲在前面”。
村里开山修路,炸材的守护是最危险的工作,徐成林和儿子承担了下来;新寨建好要发展产业,徐成林带头去雅安考察中药材、到邻乡考察红豆杉种植;第一批新寨建设不能覆盖全村,徐成林动员亲戚先把指标让给其他人……
在彝家新寨建设中,这样的好干部数不胜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林丰村尔东夫妇说起自己的新家,就会不断地感谢!修建新房时,他们在外打工,家中的体力活儿全是村里“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完成的。新寨的这支“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惠农政策宣传、义务投工投劳、村容整治和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增强新寨“造血”功能,村党支部还建立25万元创业发展基金,无息贷款扶持群众发展产业,并自筹资金组织20名党员群众到成都等地“取经”。
金口河区还公开遴选优秀干部,成立群众工作组,主动参与彝家新寨建设、综合扶贫开发等工作。2014年,先后组织培养了6批85人次深入迎春村、顺河村和象鼻村参与新寨建设。
在金口河,广大党员干部奔波在扶贫开发主战场,狠抓脱贫解困,推进工作落实;群众积极投身建新寨、兴产业、树新风的扶贫开发热潮中,不等不靠修新房,自力更生奔小康。
[结语]
2015年,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已迈进第5个年头,也是“五年上台阶”的收官之年。
在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强力推进,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攻坚——扶贫机制在动态管理中更为精准、扶贫资金管理更为科学、社会参与机制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不断改善……
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建设好班子”的目标,2015年,金口河将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理念,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实施最后一批罗回、灯塔等3个村170户彝家新寨建设,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立春过后,就到绿茶春栽的时候了。”吉克忍仁面前,是早春新绿初绽的山水画卷,是新家园田园牧歌式的新景象,心中升腾的,是对新生活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