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色 雅安重建起跳不盲目

  • 2014年07月24日 09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攀枝花市对口援建的名山区内,两地共建的“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区”已拉开帷幕。攀枝花市将力促名山打好茶文化、茶产业的资源牌,投入2860万元援建资金帮助名山茶产业复兴,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大家注意拧紧每一颗螺丝。”7月11日,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琪雅服装项目负责人彭家成不断叮嘱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工人。再过几天,这条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制衣设备——自动吊挂流水线,将正式运转起来,生产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第一批产品。

      灾后重建一年,行走灾区,看到最多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听到最振奋的,是一个个企业投产或将要投产的消息。

      重建中起跳,产业是关键。雅安坚持把产业重建作为“补经济发展欠账”的重要抓手,高起点、高标准推动产业恢复重建,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

      一块汉白玉废料“干净”地变身抢手货

      周围企业还在加紧打整厂房、搬迁机器设备时,龙俊义的企业已经在新建成的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开足马力,生产出口马赛克了。“国外订单堆起了,我们一天也耽搁不起。”7月11日,龙俊义边领着记者参观新工厂,边不时盯着各个生产环节。一块汉白玉边角弃料,经过改荒、等厚切割、自动抛光、倒棱角、异形组片等一系列环节后,价值翻了数十倍,成为国外抢手货。

      搬到新园区后,龙俊义的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产能扩大了一倍。然而重建中,改变的不仅仅是规模,企业也完成了提档升级。

      “机器设备变化不大,重点就在我们脚下。”龙俊义用脚轻轻跺了跺,正踩在厂房内一条加了盖的排水沟上。随着排水沟到厂房背后,一套独立的石材污水处理系统出现在眼前。厂房里出来的白色石浆水流入一个大水池,被水泵抽入污水处理设备里,再流出来时,已经变成清水了。捧一把闻闻,没有什么异味。清水经过三层过滤后,又再被抽到旁边水塔内,重新进入生产流水线。“每天不但能节约200吨用水,还不会造成污染。”龙俊义介绍,被分离出的白色固体废浆干燥加工后,还能作为腻子粉等建材。

      宝兴县灵关片区重建委副主任王志勇告诉记者,园区内,像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这样的环保设施是标配。园区建设按照“低碳节能、绿色环保、高技术、高标准”原则,把抓好企业技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灾后产业恢复重建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环保、低碳工业,不是宝兴县一枝独秀,而正在雅安全市遍地开花。

      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在项目引进上把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逐渐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雅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制药为主导产业;四川石棉工业园区,以锌、硅铬、磷化工和新材料为代表的四大产业集群正蓬勃发展;芦山县工业集中区,以纺织、电冶、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正在崛起。

      绿色循环经济到处生根开花

      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里,钱文正拿着养殖基地规划图纸,和工人一起调试密闭鸡舍。第一栋鸡舍将在本月内启用。

      “不要看外表很普通,但它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鸡舍。”钱文告诉记者,新基地采用智能化、标准化、生态化全密闭系统,设备全由国外进口。“从它旁边走过都闻不到啥子味道。”

      去年年底,公司签约进驻芦山后,邀请了国内最顶级的蛋鸡产业专家规划新基地。新基地未来将达到存栏100万只蛋鸡的规模,每天能产出鸡蛋70万到80万枚。

      与以前老基地不同的是,新基地将从饲料加工到养殖到蛋品销售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此外,还将专门建设发酵车间,把鸡粪转化成有机肥,成为芦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内猕猴桃的重要配套肥料,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生态是雅安最大的资源和资本,在灾后产业推进中,雅安守住“绿色生态”底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次产业融合并进,加快构建具有雅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仅仅一年多时间,曾经是荥经县离城最近的贫困乡烈太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修了路、桥,还建起了产业园区。烈太产业新城,如今成为雅安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代名词。

      地处雅安核心的雨城区借力灾后重建,重振提升三次产业,“提升一产”,打造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优化二产”,支持受灾企业恢复重建、转型发展,扶持壮大高端石墨、云母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放活三产”,充分利用碧峰峡、周公山温泉、上里古镇、金凤寺等成熟资源,积极融入全省“大旅游”环线。

      而汉源正在打造一条旅产结合的多层次花果产业环线,届时将形成花海观景、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惠及群众20余万。

      特写。

      “雅安造”凉茶创下重建三个第一

      夏日里,一罐透心爽口的凉茶,实现“雅安造”。

      7月10日,从成都出发,上成雅高速,刚过名山站出口,在左侧路旁,就能看到一片气势如虹的厂区,这里正是雅安“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

      “7月18日,第一罐凉茶正式下线。”站在几乎是劈山而建的厂区外,该项目现场负责人透露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将成为“4·20”雅安地震启动灾后重建以来,首个签约、首个开工、首个建成投产的项目。

      进厂区,随一条水泥坡道前行,左边是整齐排列的三栋员工宿舍、办公区,行至“小山头”豁然开朗,是开阔的厂房。

      “这里本是一座小荒山,我们三班倒,挖了55万个长宽高1米的土方后,有了这个厂区……”该负责人言语间充满自豪。在其带领下,记者提前探访“雅安造”凉茶的诞生之路。

      只见白色铁皮罐从上线开始,经过预处理、灌装区、杀菌区、后包装、机器人装车这五个区域后,变身一罐罐消费者熟悉的红色罐体。记者看到,生产全程均由计算机操控,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最核心的灌装区和杀菌区,则被透明的玻璃墙保护着。

      一位正在调试生产线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是芦山人,“以后也将在这里上班。”与他一同来的,还有6个乡亲,“能在家门口的援建项目里上班,建设家乡,有一种特殊的自豪感。”

      据介绍,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即将竣工的第一期项目,产值将达15亿元,解决近千人就业。而随着第二期的建设与投产,未来总产值将有望达到50亿元,解决近3000人就业。

      “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从援建的输血,到实现雅安自身的‘造血’,以此为基地,促进本地种植业、运输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在雅安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罐“雅安造”凉茶的意义就在于此。

      读数

      截至7月20日,全市204个产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204个、开工率100%;完工49个、完工率24%。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守住绿色 雅安重建起跳不盲目

  • 2014年07月24日 09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攀枝花市对口援建的名山区内,两地共建的“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区”已拉开帷幕。攀枝花市将力促名山打好茶文化、茶产业的资源牌,投入2860万元援建资金帮助名山茶产业复兴,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大家注意拧紧每一颗螺丝。”7月11日,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琪雅服装项目负责人彭家成不断叮嘱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工人。再过几天,这条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制衣设备——自动吊挂流水线,将正式运转起来,生产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第一批产品。

      灾后重建一年,行走灾区,看到最多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听到最振奋的,是一个个企业投产或将要投产的消息。

      重建中起跳,产业是关键。雅安坚持把产业重建作为“补经济发展欠账”的重要抓手,高起点、高标准推动产业恢复重建,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

      一块汉白玉废料“干净”地变身抢手货

      周围企业还在加紧打整厂房、搬迁机器设备时,龙俊义的企业已经在新建成的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开足马力,生产出口马赛克了。“国外订单堆起了,我们一天也耽搁不起。”7月11日,龙俊义边领着记者参观新工厂,边不时盯着各个生产环节。一块汉白玉边角弃料,经过改荒、等厚切割、自动抛光、倒棱角、异形组片等一系列环节后,价值翻了数十倍,成为国外抢手货。

      搬到新园区后,龙俊义的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产能扩大了一倍。然而重建中,改变的不仅仅是规模,企业也完成了提档升级。

      “机器设备变化不大,重点就在我们脚下。”龙俊义用脚轻轻跺了跺,正踩在厂房内一条加了盖的排水沟上。随着排水沟到厂房背后,一套独立的石材污水处理系统出现在眼前。厂房里出来的白色石浆水流入一个大水池,被水泵抽入污水处理设备里,再流出来时,已经变成清水了。捧一把闻闻,没有什么异味。清水经过三层过滤后,又再被抽到旁边水塔内,重新进入生产流水线。“每天不但能节约200吨用水,还不会造成污染。”龙俊义介绍,被分离出的白色固体废浆干燥加工后,还能作为腻子粉等建材。

      宝兴县灵关片区重建委副主任王志勇告诉记者,园区内,像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这样的环保设施是标配。园区建设按照“低碳节能、绿色环保、高技术、高标准”原则,把抓好企业技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灾后产业恢复重建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环保、低碳工业,不是宝兴县一枝独秀,而正在雅安全市遍地开花。

      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在项目引进上把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逐渐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雅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制药为主导产业;四川石棉工业园区,以锌、硅铬、磷化工和新材料为代表的四大产业集群正蓬勃发展;芦山县工业集中区,以纺织、电冶、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正在崛起。

      绿色循环经济到处生根开花

      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里,钱文正拿着养殖基地规划图纸,和工人一起调试密闭鸡舍。第一栋鸡舍将在本月内启用。

      “不要看外表很普通,但它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鸡舍。”钱文告诉记者,新基地采用智能化、标准化、生态化全密闭系统,设备全由国外进口。“从它旁边走过都闻不到啥子味道。”

      去年年底,公司签约进驻芦山后,邀请了国内最顶级的蛋鸡产业专家规划新基地。新基地未来将达到存栏100万只蛋鸡的规模,每天能产出鸡蛋70万到80万枚。

      与以前老基地不同的是,新基地将从饲料加工到养殖到蛋品销售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此外,还将专门建设发酵车间,把鸡粪转化成有机肥,成为芦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内猕猴桃的重要配套肥料,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生态是雅安最大的资源和资本,在灾后产业推进中,雅安守住“绿色生态”底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次产业融合并进,加快构建具有雅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仅仅一年多时间,曾经是荥经县离城最近的贫困乡烈太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修了路、桥,还建起了产业园区。烈太产业新城,如今成为雅安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代名词。

      地处雅安核心的雨城区借力灾后重建,重振提升三次产业,“提升一产”,打造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优化二产”,支持受灾企业恢复重建、转型发展,扶持壮大高端石墨、云母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放活三产”,充分利用碧峰峡、周公山温泉、上里古镇、金凤寺等成熟资源,积极融入全省“大旅游”环线。

      而汉源正在打造一条旅产结合的多层次花果产业环线,届时将形成花海观景、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惠及群众20余万。

      特写。

      “雅安造”凉茶创下重建三个第一

      夏日里,一罐透心爽口的凉茶,实现“雅安造”。

      7月10日,从成都出发,上成雅高速,刚过名山站出口,在左侧路旁,就能看到一片气势如虹的厂区,这里正是雅安“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

      “7月18日,第一罐凉茶正式下线。”站在几乎是劈山而建的厂区外,该项目现场负责人透露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将成为“4·20”雅安地震启动灾后重建以来,首个签约、首个开工、首个建成投产的项目。

      进厂区,随一条水泥坡道前行,左边是整齐排列的三栋员工宿舍、办公区,行至“小山头”豁然开朗,是开阔的厂房。

      “这里本是一座小荒山,我们三班倒,挖了55万个长宽高1米的土方后,有了这个厂区……”该负责人言语间充满自豪。在其带领下,记者提前探访“雅安造”凉茶的诞生之路。

      只见白色铁皮罐从上线开始,经过预处理、灌装区、杀菌区、后包装、机器人装车这五个区域后,变身一罐罐消费者熟悉的红色罐体。记者看到,生产全程均由计算机操控,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最核心的灌装区和杀菌区,则被透明的玻璃墙保护着。

      一位正在调试生产线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是芦山人,“以后也将在这里上班。”与他一同来的,还有6个乡亲,“能在家门口的援建项目里上班,建设家乡,有一种特殊的自豪感。”

      据介绍,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即将竣工的第一期项目,产值将达15亿元,解决近千人就业。而随着第二期的建设与投产,未来总产值将有望达到50亿元,解决近3000人就业。

      “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从援建的输血,到实现雅安自身的‘造血’,以此为基地,促进本地种植业、运输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在雅安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罐“雅安造”凉茶的意义就在于此。

      读数

      截至7月20日,全市204个产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204个、开工率100%;完工49个、完工率24%。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