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机械化智能化 畅想农业“植物工厂”

  • 2014年10月20日 09时0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土豆播种机开进了温江“试验田”

     

      制图/卢浩

      今年的国庆节,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金穗农机服务专合社的社长高道全总往一块地里跑。这块地种的是土豆,但“格局”有些特别:一边是用机器播的种,另一边则是人工作业。绿油油的土豆苗钻了出来,高道全看出了差别:“机器区”的苗子排列得十分整齐,生长进度也更加一致。

      这是成都市首块土豆机械化生产的“试验田”。今年,成都市打算匹配至少300万资金,开展蔬菜机械化种植试点,争取三年内在市域范围内推广。

      在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植物工厂”渐成气候,但在国内尚无成熟模式,成都能否成为探路者?

      同场竞技机器完胜

      9月18日,八角村一块普通的田地里,农机手赵建坐上土豆播种机的驾驶室。田地的另一头,4位种地高手也已经做好准备——温江区农发部门的邀请下,两组“选手”将展开竞技。

      随着播种机“突突”地响起,围观人群里很快发出了啧啧的惊叹声:机器过处,3条沟挖出来、2条垄现出来,一个个土豆种由齿轮带动着,均匀地掉落到垄中;一道铁犁紧接着将泥土挖起,刚好将土豆种完全覆盖,机器末端同时喷洒出肥料。

      高道全现场“打表”:机器仅20分钟就搞定了1.3亩地。而另一边,4个人播完6分地,用了6个多小时。

      这是温江区第一次试验土豆机械化播种,当地计划:建立试验基地和示范推广基地,通过不断的试验,完成适合本地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制以及相配套的蔬菜种植标准和模式,再进行推广。“蔬菜生产环节多,且不同品种的农艺要求差别很大,目前成都的蔬菜种植几乎都是人工作业。”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孙聪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种植已经不单是“机械化”,而是到了“智能化”阶段,“采收机能自动识别同一株西红柿树上哪些成熟了,只摘下这些成熟的,还能精确计算剩余果实成熟的时间。”这让孙聪感叹“差距太大”。

      但在蔬菜种植“规模化”的大潮下,国内探索蔬菜“机械化”已经势在必行。研究所专门做过测算,机械化种菜,每亩能降低成本约1400元,是人工生产成本的1/20,效率则至少能提升10倍。

      另一组数字更扯人眼球:在上海开展的机械化种植鸡毛菜试验,每亩年产值能达到10多万元,而人工种植则不超过5万元。

      “外来”机械遭遇水土不服

      土豆播种机开田间,田坎上围观的农民都很兴奋,“要能把大蒜的机播解决了就好了。”

      温江是大蒜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该区常年蔬菜面积的70%以上。然而,当地农户和农机厂做了种种尝试,却始终迈不过大蒜机械化种植这个坎。而在同样是大蒜主产区的山东省,今年机械收获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5%左右。

      在外省用得得心应手的机械,为何到了温江却“水土不服”?“这和气候、土质、品种、种植习惯都有关。”孙聪说,温江和山东相比,大蒜个头偏小、土壤质地偏粘,机械收获,极易损伤蒜头。

      同时,蔬菜机械的针对性强,难以批量生产,价格也偏高。“比普通的农机要贵一两倍。”而且,不同地域对机械的需求也不同,高道全从青海引进的土豆播种机,适应高原地区的种植要求,每亩只能播4040株,而在成都土豆每亩最少要播5000株以上。可调整却不容易——上海曾经从意大利引进一套叶菜类全套机械生产线,“解剖”了两年,尚未调整完成。

      此外,很多地方在标准化农田建设中,并没有考虑预留机械作业道。“上次要把机器开到一块地里,推了一堵墙、碾了两垄玉米才进得去。”高道全说。

      即便如此,国内外农机厂商对这一领域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日本的NEC、本田、丰田等厂家都在进入,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和山东。”但相关专家说,四川的脚步似乎还没有跟上。目前,省内的川龙、刚毅等龙头企业,都还没大规模上马蔬菜机械项目。

      边行边试期待成都模式

      前几天,孙聪专门跑了趟彭州市濛阳镇,要了两块场地,“在下月举行的菜博会上进行蔬菜机械的动态演示。”

      作为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将在此轮机械化生产浪潮中担当重要角色。“今年,农机研究所牵头承担成都市蔬菜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示范点选定郫县安德镇、彭州濛阳镇、邛崃桑园镇、双流双水镇。”孙聪说。

      为此,成都市级财政专门匹配150万元资金,加上各试点区县的配套资金,总量将达300万元以上。成都市农委农机处处长严勇表示,明年的资金支持力度还将加大,争取用三年时间做好蔬菜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工作。

      严勇也坦言,成都此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都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成都需要根据蔬菜品种和种植习惯,研制或引进适合当地蔬菜生产实际情况的机械,探索蔬菜种植标准和模式。

      孙聪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机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我们正在和川龙、刚毅等企业积极对接,根据机械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改造方案。”

      的确有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商机。温江和盛镇的成都市鑫成丰机械有限公司,正为刚刚改造成功的土豆收获机做鉴定,争取农机推广证。“推广起来,每年生产上千台不成问题。”公司总经理蒋锋说。

      蒋锋的热情,是因为看准了省内以及西南地区的大市场。“另外,云贵川的蔬菜种植条件类似,有可能辐射西南市场。”“当然,要做到这一切,规模化是前提。”严勇说。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种菜机械化智能化 畅想农业“植物工厂”

  • 2014年10月20日 09时0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土豆播种机开进了温江“试验田”

     

      制图/卢浩

      今年的国庆节,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金穗农机服务专合社的社长高道全总往一块地里跑。这块地种的是土豆,但“格局”有些特别:一边是用机器播的种,另一边则是人工作业。绿油油的土豆苗钻了出来,高道全看出了差别:“机器区”的苗子排列得十分整齐,生长进度也更加一致。

      这是成都市首块土豆机械化生产的“试验田”。今年,成都市打算匹配至少300万资金,开展蔬菜机械化种植试点,争取三年内在市域范围内推广。

      在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植物工厂”渐成气候,但在国内尚无成熟模式,成都能否成为探路者?

      同场竞技机器完胜

      9月18日,八角村一块普通的田地里,农机手赵建坐上土豆播种机的驾驶室。田地的另一头,4位种地高手也已经做好准备——温江区农发部门的邀请下,两组“选手”将展开竞技。

      随着播种机“突突”地响起,围观人群里很快发出了啧啧的惊叹声:机器过处,3条沟挖出来、2条垄现出来,一个个土豆种由齿轮带动着,均匀地掉落到垄中;一道铁犁紧接着将泥土挖起,刚好将土豆种完全覆盖,机器末端同时喷洒出肥料。

      高道全现场“打表”:机器仅20分钟就搞定了1.3亩地。而另一边,4个人播完6分地,用了6个多小时。

      这是温江区第一次试验土豆机械化播种,当地计划:建立试验基地和示范推广基地,通过不断的试验,完成适合本地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制以及相配套的蔬菜种植标准和模式,再进行推广。“蔬菜生产环节多,且不同品种的农艺要求差别很大,目前成都的蔬菜种植几乎都是人工作业。”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孙聪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种植已经不单是“机械化”,而是到了“智能化”阶段,“采收机能自动识别同一株西红柿树上哪些成熟了,只摘下这些成熟的,还能精确计算剩余果实成熟的时间。”这让孙聪感叹“差距太大”。

      但在蔬菜种植“规模化”的大潮下,国内探索蔬菜“机械化”已经势在必行。研究所专门做过测算,机械化种菜,每亩能降低成本约1400元,是人工生产成本的1/20,效率则至少能提升10倍。

      另一组数字更扯人眼球:在上海开展的机械化种植鸡毛菜试验,每亩年产值能达到10多万元,而人工种植则不超过5万元。

      “外来”机械遭遇水土不服

      土豆播种机开田间,田坎上围观的农民都很兴奋,“要能把大蒜的机播解决了就好了。”

      温江是大蒜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该区常年蔬菜面积的70%以上。然而,当地农户和农机厂做了种种尝试,却始终迈不过大蒜机械化种植这个坎。而在同样是大蒜主产区的山东省,今年机械收获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5%左右。

      在外省用得得心应手的机械,为何到了温江却“水土不服”?“这和气候、土质、品种、种植习惯都有关。”孙聪说,温江和山东相比,大蒜个头偏小、土壤质地偏粘,机械收获,极易损伤蒜头。

      同时,蔬菜机械的针对性强,难以批量生产,价格也偏高。“比普通的农机要贵一两倍。”而且,不同地域对机械的需求也不同,高道全从青海引进的土豆播种机,适应高原地区的种植要求,每亩只能播4040株,而在成都土豆每亩最少要播5000株以上。可调整却不容易——上海曾经从意大利引进一套叶菜类全套机械生产线,“解剖”了两年,尚未调整完成。

      此外,很多地方在标准化农田建设中,并没有考虑预留机械作业道。“上次要把机器开到一块地里,推了一堵墙、碾了两垄玉米才进得去。”高道全说。

      即便如此,国内外农机厂商对这一领域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日本的NEC、本田、丰田等厂家都在进入,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和山东。”但相关专家说,四川的脚步似乎还没有跟上。目前,省内的川龙、刚毅等龙头企业,都还没大规模上马蔬菜机械项目。

      边行边试期待成都模式

      前几天,孙聪专门跑了趟彭州市濛阳镇,要了两块场地,“在下月举行的菜博会上进行蔬菜机械的动态演示。”

      作为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将在此轮机械化生产浪潮中担当重要角色。“今年,农机研究所牵头承担成都市蔬菜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示范点选定郫县安德镇、彭州濛阳镇、邛崃桑园镇、双流双水镇。”孙聪说。

      为此,成都市级财政专门匹配150万元资金,加上各试点区县的配套资金,总量将达300万元以上。成都市农委农机处处长严勇表示,明年的资金支持力度还将加大,争取用三年时间做好蔬菜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工作。

      严勇也坦言,成都此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都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成都需要根据蔬菜品种和种植习惯,研制或引进适合当地蔬菜生产实际情况的机械,探索蔬菜种植标准和模式。

      孙聪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机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我们正在和川龙、刚毅等企业积极对接,根据机械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改造方案。”

      的确有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商机。温江和盛镇的成都市鑫成丰机械有限公司,正为刚刚改造成功的土豆收获机做鉴定,争取农机推广证。“推广起来,每年生产上千台不成问题。”公司总经理蒋锋说。

      蒋锋的热情,是因为看准了省内以及西南地区的大市场。“另外,云贵川的蔬菜种植条件类似,有可能辐射西南市场。”“当然,要做到这一切,规模化是前提。”严勇说。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