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跑起来”“飞起来”
10月15日,国产新型电动汽车在科博会主会场集中展示。
本届科博会,“交通革命”成为焦点,科技创新首当其冲新能源汽车VS小飞机——
地上新汽车重“能源”还要玩“智能”
最高时速80公里,售价30万-40万元,每隔几公里有一个充电站,市内停车享受优惠……当这样一辆新能源汽车摆在你面前时,你买还是不买?
10月15日,科博会重头戏之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大会上,众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产品、基础设施、商业模式这个“三角关系”,如何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新能源汽车,仍是通往梦想彼岸的必经之路。
市场呼唤低速小型电动汽车
一场旋风般的革命,在20世纪30年代宣告了老一代电动汽车的死亡:福特公司标准化生产线的确立,使一直“不受待见”的内燃机汽车成为主角。
如今,电动汽车卷土重来。摆在面前的,是亟待突破的命题:造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以及怎样让人们更方便地使用汽车。
“车速降低、最高行驶里程降低、价格降低。”中国新能源汽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低速小型廉价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正建设点、线、面结合的交通路网,广袤的农村大地正是这个“面”。“要考虑到这个‘面’,农村对速度、性能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陈清泉说,已经有国内一家企业在尝试开发这种低速小型廉价新能源汽车,并有信心在1-2年内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三角关系”中,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同样重要,而且是目前国内的薄弱环节。“说新能源汽车贵,是按照传统汽车消费模式得出的结论。”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如果购买汽车时能享受贷款、贴息等灵活政策,甚至采用租赁等模式,所有停车场都配套充电桩……这样的诱惑之下,老百姓还会不买吗?
未来汽车的“三张网”
“闭上眼睛,踩下油门,以40km/小时的速度向墙撞去,墙面近在咫尺时,车自动刹住了。”余卓平用“惊心动魄”形容他试驾一款智能汽车的经历。“大家都在说新能源汽车,却忽视了智能化这部分。”余卓平介绍,现代汽车从马车进化而来,在马车动力和智能两个DNA中,承袭并改进了动力系统,智能却完全被忽略。
那真正的未来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可以根据交通状况,正确指引驾驶员或自主地控制,行车过程更安全、更方便。
余卓平表示,实现这点需要“三张网”。首先是以车辆线控技术为基础构建的“车内网”,可以感知200米范围,改善安全性。然后是通过射频通讯技术构建的“车际网”,实现路口防碰撞等。最后是通过无线宽带技术实现的“车载互联网”,使车联入整个路网,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最后一环。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使整车电控成为可能。“以后汽车的‘心脏’就是电动机,而‘大脑’则是智能电控系统。”
看起来“很科幻”的自动驾驶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总里程数已经累计达到了70万英里,预计2025年就能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