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神舟”“蛟龙”都来了

  • 2014年10月16日 09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科博会上亮相的神舟4号飞船返回舱和降落伞实物

     

      10月15日,潜航员叶聪在“蛟龙号”模型旁给孩子们讲解“蛟龙号”的构造。

      深潜英雄叶聪透露:

      深海观光潜水器明年三亚运行

      10月15日,深潜英雄叶聪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亮相科博会。本报记者昨日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这次来绵阳主要是当‘解说员’,给大家介绍‘蛟龙号’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叶聪告诉记者,本届科博会,中船重工隆重推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而他的任务就是在展会现场做讲解。

      对“蛟龙号”,大家都不陌生,它曾在2012年6月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度,从而证明了自己具备在全球99.8%海域作业的能力。其“驾驶员”叶聪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深潜英雄。时隔两年多,“蛟龙号”有什么新情况?

      “很多人关注‘蛟龙号’,都说2012年去了7000多米,关注的是这个数字。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实际上‘蛟龙号’就是一个平台。”据叶聪透露,目前“蛟龙号”已不再“养在深闺”,而是被大范围推广应用,成为了往来深海的平台,“只要是与深海有关的科研项目都可以搭乘‘蛟龙号’。”目前“蛟龙号”每年下沉深海几十次,每次都会搭载不同的科学家。“因为深海有高温、高压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对很多科研项目很有利。所以,我们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搭乘‘蛟龙号’,只要他有价值高的研究课题,都可以申请。”

      目前,项目甄选机制正在制定中,“现在我们已经收到同济大学、海岸研究所等机构提出的申请,也正在做进一步的甄选。”

      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般的企业能不能申请呢?叶聪坦言:“其实很多商业项目都已经在申请了,包括医药、材料领域的一些研发项目。未来,‘蛟龙号’这个平台,不仅对国内开放,还可以对国外科学家开放。”

      一个“蛟龙号”肯定满足不了众多需求。叶聪介绍,新的潜水器也正在研制中,“未来,希望在整个深海的装备和产业链条上更完善一些,包括民用潜水器的研发。比如我们正在做的一个全透明的观光潜水器,明年将在三亚开始运行,相信能带给游客更精彩的深海体验。”

      分身乏术?不要紧

      “替身机器人”来了

      美国科幻电影《未来战警》里,人们都躲在家里,由替身机器人在外工作。这样的场景或许将变为现实。

      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机器人协会研制的“替身机器人”在第二届科博会上布展。记者看到,这位“替身机器人”跟真人差不多高,圆圆的体形,手可以灵活自如地活动,脑袋是一个平板电脑,看起来很卡哇伊。

      机器人专家刘虎介绍,如果你要参加一个活动,但是分身乏术,这时就可以派“替身机器人”前去;还可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发挥作用,“帮忙”探望亲友。“替身机器人”配有自动导航系统、21.5寸LCD屏幕,能够四处走动,同时传输你面部的视频,强大的耳机和照相机能够接收并向你传输周围的音频和视频。只需要一台iPad mini,你就可以引导机器人。你所需要做的是打开应用程序,在地图上选择会议室或者其它地点,机器人便会帮你挥手、点头,就像你身临现场一样。

      “替身机器人”目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每个售价在30万元左右。

      与神舟4号返回舱合个影

      “都是封闭的,咋个呼吸喃?”“外面这些疤痕就是在太空受的伤啊?”“见过人用的降落伞,没见过飞船用的降落伞。”……

      10月15日下午,科博会“九天揽月”展馆内,神舟4号飞船的返回舱实物前,热情的绵阳市民争相与飞船的“真身”合照。这也是返回舱实物首次亮相绵阳。

      展区负责人介绍,一般载人航天器分为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三部分。返回舱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天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舱内有航天员的应急物品、仪器、胶卷、磁带、试验样品,以及科学数据和遥感资料都会放在里面。

      那些“伤痕”,该负责人解释,这是由于返回舱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使飞船表面灼烧所致。舱体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此材料的熔化、汽化或升华过程,即可吸收所产生的热量,能保护返回舱不被烧穿。

      与返回舱一起亮相的,还有神舟飞船的降落伞实物。1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降落伞,用特殊纺织材料做成,薄如蝉翼,却非常结实,远看是一块整布,近看却是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让市民们大开眼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看!“神舟”“蛟龙”都来了

  • 2014年10月16日 09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科博会上亮相的神舟4号飞船返回舱和降落伞实物

     

      10月15日,潜航员叶聪在“蛟龙号”模型旁给孩子们讲解“蛟龙号”的构造。

      深潜英雄叶聪透露:

      深海观光潜水器明年三亚运行

      10月15日,深潜英雄叶聪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亮相科博会。本报记者昨日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这次来绵阳主要是当‘解说员’,给大家介绍‘蛟龙号’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叶聪告诉记者,本届科博会,中船重工隆重推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而他的任务就是在展会现场做讲解。

      对“蛟龙号”,大家都不陌生,它曾在2012年6月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度,从而证明了自己具备在全球99.8%海域作业的能力。其“驾驶员”叶聪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深潜英雄。时隔两年多,“蛟龙号”有什么新情况?

      “很多人关注‘蛟龙号’,都说2012年去了7000多米,关注的是这个数字。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实际上‘蛟龙号’就是一个平台。”据叶聪透露,目前“蛟龙号”已不再“养在深闺”,而是被大范围推广应用,成为了往来深海的平台,“只要是与深海有关的科研项目都可以搭乘‘蛟龙号’。”目前“蛟龙号”每年下沉深海几十次,每次都会搭载不同的科学家。“因为深海有高温、高压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对很多科研项目很有利。所以,我们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搭乘‘蛟龙号’,只要他有价值高的研究课题,都可以申请。”

      目前,项目甄选机制正在制定中,“现在我们已经收到同济大学、海岸研究所等机构提出的申请,也正在做进一步的甄选。”

      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般的企业能不能申请呢?叶聪坦言:“其实很多商业项目都已经在申请了,包括医药、材料领域的一些研发项目。未来,‘蛟龙号’这个平台,不仅对国内开放,还可以对国外科学家开放。”

      一个“蛟龙号”肯定满足不了众多需求。叶聪介绍,新的潜水器也正在研制中,“未来,希望在整个深海的装备和产业链条上更完善一些,包括民用潜水器的研发。比如我们正在做的一个全透明的观光潜水器,明年将在三亚开始运行,相信能带给游客更精彩的深海体验。”

      分身乏术?不要紧

      “替身机器人”来了

      美国科幻电影《未来战警》里,人们都躲在家里,由替身机器人在外工作。这样的场景或许将变为现实。

      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机器人协会研制的“替身机器人”在第二届科博会上布展。记者看到,这位“替身机器人”跟真人差不多高,圆圆的体形,手可以灵活自如地活动,脑袋是一个平板电脑,看起来很卡哇伊。

      机器人专家刘虎介绍,如果你要参加一个活动,但是分身乏术,这时就可以派“替身机器人”前去;还可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发挥作用,“帮忙”探望亲友。“替身机器人”配有自动导航系统、21.5寸LCD屏幕,能够四处走动,同时传输你面部的视频,强大的耳机和照相机能够接收并向你传输周围的音频和视频。只需要一台iPad mini,你就可以引导机器人。你所需要做的是打开应用程序,在地图上选择会议室或者其它地点,机器人便会帮你挥手、点头,就像你身临现场一样。

      “替身机器人”目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每个售价在30万元左右。

      与神舟4号返回舱合个影

      “都是封闭的,咋个呼吸喃?”“外面这些疤痕就是在太空受的伤啊?”“见过人用的降落伞,没见过飞船用的降落伞。”……

      10月15日下午,科博会“九天揽月”展馆内,神舟4号飞船的返回舱实物前,热情的绵阳市民争相与飞船的“真身”合照。这也是返回舱实物首次亮相绵阳。

      展区负责人介绍,一般载人航天器分为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三部分。返回舱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天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舱内有航天员的应急物品、仪器、胶卷、磁带、试验样品,以及科学数据和遥感资料都会放在里面。

      那些“伤痕”,该负责人解释,这是由于返回舱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使飞船表面灼烧所致。舱体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此材料的熔化、汽化或升华过程,即可吸收所产生的热量,能保护返回舱不被烧穿。

      与返回舱一起亮相的,还有神舟飞船的降落伞实物。1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降落伞,用特殊纺织材料做成,薄如蝉翼,却非常结实,远看是一块整布,近看却是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让市民们大开眼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