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集中安置点

  • 2013年07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7月17日下午,睢水镇九年制学校安置点,学校后勤人员正在厨房准备安置点群众的晚餐。(熊润频 摄)

     

      七一青城山学校临时安置点里的两岁小男孩周宇涵。(任鸿 摄)

      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面前,临时安置点成为受灾群众的避风港。这些天来,他们的衣食住行如何解决,基本生活条件如何?面对新一轮强降雨,各地有没有做好应对措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能否得到保障?7月17日,记者兵分两路,走进受灾较为严重的都江堰市和安县,实地探访集中安置点内的生活。

      天天有肉吃能洗热水澡

      安置点:安县睢水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探访记者:熊润频

      18个乡镇全部受灾,道路塌方中断,高川乡、千佛镇成“孤岛”……7月8日开始的特大暴雨致安县发生严重灾情。截至16日下午5时,全县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和受威胁避险群众20720人,设立集中安置点14个,集中安置1508人。

      17日中午,记者赶赴安县最大的安置点--安县睢水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安置点。尽管成绵高速鸭子河大桥受损区域已搭起便桥,恢复小车通行,但由于高速路上车流量较大,仍然出现拥堵。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足足跑了两个半小时才到。

      安置点的教学楼前,挂着“民政救灾物资”红色横幅的小货车停在公告栏前。正对小货车,连接两栋教学楼的三层走廊上,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表情平静而温和。“这个安置点是15日晚上正式启用的,根据今天的最新统计,安置群众875人。”安置点领导小组成员、高川乡党委委员谢运明告诉记者,睢水临时安置点主要安置高川乡8个村组受地质灾害威胁而转移的村民。目前,学校40间男生寝室、42间女生寝室和9间教室都已开辟为临时居所,棉被、餐具统一发放,吃饭由学校食堂统一提供。除早餐外,午餐、晚餐都安排两菜一汤。

      来自二郎村的黄燕带着两个女儿住在女生宿舍206室。记者到访时,她一岁半的小女儿刚刚睡醒,被她抱在怀里。与她们同住的还有另外7户,大多是带着孩子的母亲。“当时走得急,只带了孩子的换洗衣物和一些随身物品就来了。在这里住了两天,有吃有喝,有卫生间,还有热水澡洗,很方便。”黄燕笑着对记者说,唯一让她担心的是,为了应对新一轮强降雨,身为地灾监测员的丈夫李建还坚持在一线。

      来自茅香村的李军与父亲同住在位于教学楼二楼的四年级一班教室。记者看到,课桌整齐码放在讲台上,椅子整齐靠墙摆放,中间留出来的空间铺上三列长长的彩条布,每列彩条布两头摆上棉被,就成为临时床铺。隔壁孩子们光着脚在大通铺上跑跳玩耍。李军坐在椅子上玩手机。“我们来的时候宿舍住满了,只能住教室,不过这里有风扇、有蚊香,吃喝不愁,没啥可挑剔的。”李军说,自家房子没有受灾,就是怕再发生滑坡或者泥石流,所以听从安排住到这里,图个安全。

      说话间,与李军同村、又是“室友”的70岁大爷胡关金背着书包拿着雨伞走进来。“刚才上街买伞了。”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15日出门后没回过家,目前所有的“家当”都在书包里。他说:“这里饭菜好得很,除早饭外,每顿都有肉,吃好多舀好多,来了两天没掏一分钱,党和政府对我们好得很,我们还有啥要求啊!现在就想着水退了,安全了,早点靠自己好好过日子!”

      厨房里,10多位持证后勤人员正忙着准备晚餐。记者绕到物资储备库,发现粮油、棉被、矿泉水、彩条布等物资充足。“足够安置点群众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谢运明说,除安置点外,高川、千佛、桑枣等受灾乡镇目前也已准备好价值160余万元的各种物资,确保在新一轮强降雨中,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大通铺上孩子睡得香

      安置点: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 探访记者:任鸿 何海洋

      本月以来的四轮强降雨导致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山体塌方6万多立方米,959户房屋倒损,多数房屋被淹。7月9日,全镇家里受灾或是家住临山、临水等危险地带的1450余人,被安全转移到沙坪小学、青城小学、七一青城山学校3个临时安置点。

      7月17日下午2点半,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临时安置点。“最多的时候安置了500多名受灾群众,现在只有来自芒城社区17组、18组的150名受灾群众住在这里,其他群众都已投亲靠友了。”安置点负责人、青城山镇政府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王丹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安置点里,大人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聊天、看报、听广播,小孩们有的依偎在家长身旁,有的与小伙伴一起在操场边玩耍。临时安置点的医生正在给一个70多岁的老人看病。

      教学楼一楼的9间教室被布置成村民们的临时卧室。记者推开其中一间教室的门看到,书桌整齐地叠放在墙壁四周,教室中间是几十床绿格子棉被拼在一起形成的大通铺。虽是临时的家,这里却干净整洁。

      一个小女孩躺在大通铺上睡得正香。“家里被雨水淹了,最深的地方已淹到大腿。”小女孩的奶奶韩素文边比划边说,7月9日下午,屋外的雨水又深又野,两个孙子都在家里,她很着急。正在这时,芒城社区18组组长盛崇勇趟着雨水来到屋外,通知大家紧急转移。邻居们互相搀扶,快速转移到学校内,“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有干净的被子和棕垫,还有方便面、面包等食品。”

      记者了解到,由于此前有抗震救灾的经验,在安置受灾群众方面,青城山镇政府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汛期一到我们就开始筹集物资。7月9日,雨越下越大,我们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向民政部门申请救灾物资。都江堰市民政局立即调运并发放棉被660床、棕垫500床等,当天下午就送到了。”王丹说,为保持安置点秩序,当天晚上安置点管理办公室就出台《安置入住公约》,贴在每间教室的门口。公约明确了供餐时间、作息时间等,并要求每个寝室选出1名寝室长安排打扫卫生等事宜。“打扫卫生不用安排,哪儿有点脏,大家都会自觉地清理干净。”韩素文告诉记者,平时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在忙,也会主动上来帮忙,“我们一家5口在安置点生活得很安心”。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实地探访集中安置点

  • 2013年07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7月17日下午,睢水镇九年制学校安置点,学校后勤人员正在厨房准备安置点群众的晚餐。(熊润频 摄)

     

      七一青城山学校临时安置点里的两岁小男孩周宇涵。(任鸿 摄)

      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面前,临时安置点成为受灾群众的避风港。这些天来,他们的衣食住行如何解决,基本生活条件如何?面对新一轮强降雨,各地有没有做好应对措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能否得到保障?7月17日,记者兵分两路,走进受灾较为严重的都江堰市和安县,实地探访集中安置点内的生活。

      天天有肉吃能洗热水澡

      安置点:安县睢水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探访记者:熊润频

      18个乡镇全部受灾,道路塌方中断,高川乡、千佛镇成“孤岛”……7月8日开始的特大暴雨致安县发生严重灾情。截至16日下午5时,全县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和受威胁避险群众20720人,设立集中安置点14个,集中安置1508人。

      17日中午,记者赶赴安县最大的安置点--安县睢水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安置点。尽管成绵高速鸭子河大桥受损区域已搭起便桥,恢复小车通行,但由于高速路上车流量较大,仍然出现拥堵。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足足跑了两个半小时才到。

      安置点的教学楼前,挂着“民政救灾物资”红色横幅的小货车停在公告栏前。正对小货车,连接两栋教学楼的三层走廊上,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表情平静而温和。“这个安置点是15日晚上正式启用的,根据今天的最新统计,安置群众875人。”安置点领导小组成员、高川乡党委委员谢运明告诉记者,睢水临时安置点主要安置高川乡8个村组受地质灾害威胁而转移的村民。目前,学校40间男生寝室、42间女生寝室和9间教室都已开辟为临时居所,棉被、餐具统一发放,吃饭由学校食堂统一提供。除早餐外,午餐、晚餐都安排两菜一汤。

      来自二郎村的黄燕带着两个女儿住在女生宿舍206室。记者到访时,她一岁半的小女儿刚刚睡醒,被她抱在怀里。与她们同住的还有另外7户,大多是带着孩子的母亲。“当时走得急,只带了孩子的换洗衣物和一些随身物品就来了。在这里住了两天,有吃有喝,有卫生间,还有热水澡洗,很方便。”黄燕笑着对记者说,唯一让她担心的是,为了应对新一轮强降雨,身为地灾监测员的丈夫李建还坚持在一线。

      来自茅香村的李军与父亲同住在位于教学楼二楼的四年级一班教室。记者看到,课桌整齐码放在讲台上,椅子整齐靠墙摆放,中间留出来的空间铺上三列长长的彩条布,每列彩条布两头摆上棉被,就成为临时床铺。隔壁孩子们光着脚在大通铺上跑跳玩耍。李军坐在椅子上玩手机。“我们来的时候宿舍住满了,只能住教室,不过这里有风扇、有蚊香,吃喝不愁,没啥可挑剔的。”李军说,自家房子没有受灾,就是怕再发生滑坡或者泥石流,所以听从安排住到这里,图个安全。

      说话间,与李军同村、又是“室友”的70岁大爷胡关金背着书包拿着雨伞走进来。“刚才上街买伞了。”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15日出门后没回过家,目前所有的“家当”都在书包里。他说:“这里饭菜好得很,除早饭外,每顿都有肉,吃好多舀好多,来了两天没掏一分钱,党和政府对我们好得很,我们还有啥要求啊!现在就想着水退了,安全了,早点靠自己好好过日子!”

      厨房里,10多位持证后勤人员正忙着准备晚餐。记者绕到物资储备库,发现粮油、棉被、矿泉水、彩条布等物资充足。“足够安置点群众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谢运明说,除安置点外,高川、千佛、桑枣等受灾乡镇目前也已准备好价值160余万元的各种物资,确保在新一轮强降雨中,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大通铺上孩子睡得香

      安置点: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 探访记者:任鸿 何海洋

      本月以来的四轮强降雨导致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山体塌方6万多立方米,959户房屋倒损,多数房屋被淹。7月9日,全镇家里受灾或是家住临山、临水等危险地带的1450余人,被安全转移到沙坪小学、青城小学、七一青城山学校3个临时安置点。

      7月17日下午2点半,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临时安置点。“最多的时候安置了500多名受灾群众,现在只有来自芒城社区17组、18组的150名受灾群众住在这里,其他群众都已投亲靠友了。”安置点负责人、青城山镇政府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王丹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安置点里,大人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聊天、看报、听广播,小孩们有的依偎在家长身旁,有的与小伙伴一起在操场边玩耍。临时安置点的医生正在给一个70多岁的老人看病。

      教学楼一楼的9间教室被布置成村民们的临时卧室。记者推开其中一间教室的门看到,书桌整齐地叠放在墙壁四周,教室中间是几十床绿格子棉被拼在一起形成的大通铺。虽是临时的家,这里却干净整洁。

      一个小女孩躺在大通铺上睡得正香。“家里被雨水淹了,最深的地方已淹到大腿。”小女孩的奶奶韩素文边比划边说,7月9日下午,屋外的雨水又深又野,两个孙子都在家里,她很着急。正在这时,芒城社区18组组长盛崇勇趟着雨水来到屋外,通知大家紧急转移。邻居们互相搀扶,快速转移到学校内,“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有干净的被子和棕垫,还有方便面、面包等食品。”

      记者了解到,由于此前有抗震救灾的经验,在安置受灾群众方面,青城山镇政府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汛期一到我们就开始筹集物资。7月9日,雨越下越大,我们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向民政部门申请救灾物资。都江堰市民政局立即调运并发放棉被660床、棕垫500床等,当天下午就送到了。”王丹说,为保持安置点秩序,当天晚上安置点管理办公室就出台《安置入住公约》,贴在每间教室的门口。公约明确了供餐时间、作息时间等,并要求每个寝室选出1名寝室长安排打扫卫生等事宜。“打扫卫生不用安排,哪儿有点脏,大家都会自觉地清理干净。”韩素文告诉记者,平时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在忙,也会主动上来帮忙,“我们一家5口在安置点生活得很安心”。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