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天堂岛”震后报告

  • 2013年06月2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小相岭高山湖泊

     

      大熊猫“淘淘”

     

      科研人员在小相岭山系进行大熊猫监测

      “泸欣”和“淘淘”仍在监测范围内

      背起干粮、带上仪器,6月4日-6日,石棉县林业局大熊猫工作人员余国宝和同事们又开始上山调查大熊猫了。这次,他们依旧穿行于莽莽小相岭山系,在一个叫大洪山的地方调查6条大熊猫固定样线。

      小相岭山系位于大渡河边的石棉县境内。山中生长着细叶楠木、银杏、水青树等珍稀植物,也生活着扭角羚、林麝等珍稀动物。这里,既有适合野生大熊猫生活的自然环境,但又因历史上人口增长、垦荒、砍伐、放牧等原因使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成为一个孤岛,无法与外界大熊猫进行基因交流,被称为野生大熊猫生活的“天堂岛”。

      “4·20”芦山强烈地震对“天堂岛”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的大熊猫“泸欣”和“淘淘”仍在监测范围内,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生活状态良好。震后,研究者加快了科研步伐,希望让此处生活的大熊猫种群不会衰退。

      探山:

      大熊猫放归基地适应场受损

      余国宝和同事们骑着摩托车从紫马保护站出发,顺着山路行进了7公里左右,才到达手爬岩样线起点。此时,需要徒步上山。

      沿着山沟,他们一路看到很多落叶阔叶林,丰实箭竹长到了5米高,竹笋也长起来了,高的有1米。他们还发现野鸡的粪便。再往上走到海拔2910米的地方,眼前出现针叶阔叶混交林,没分布有竹子,却拣到了豪猪背上的刺。继续走到海拔3180米,灌草丛多了起来,2米左右高的峨热竹覆盖在山间。这时,他们的干粮已经吃完了,可经过长时间爬山,肚子非常饿,他们就掰了几个竹笋剥了生吃。一边吃,一边穿过竹林,就来到山顶,只见三四匹马和四五只羊在悠闲地吃草。向四周望去,能看到一些树木倒塌,砸倒了一片竹林。远处的山坡,出现了一些滑坡。“监测大熊猫栖息地,每年一般进行一两次固定样线调查。”石棉县林业局野保股股长张洪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局里马上组织所有人员上山进行样线调查。

      调查显示,地震对小相岭山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地方山体垮塌,泥巴和沙子滚落进山沟;有的地方水源改变,以往有水的山沟断流;有的地方公路阻断,倒下的树木横亘在山路上;有的地方林木连根拔起,林地损坏……位于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已建成的大熊猫放归基地中,有面积20公顷的野外适应场,这是为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在放归前适应野外生活。为了防止大熊猫逃逸,在适应场周围围有围栏。距离围栏3米的树木因地震倒下,将围栏打烂,视频监控也遭受到一些破坏。

      张洪说,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并不集中,是零散的。比如,树木倒塌不是成片,是分散在各处林地。

      寻踪:

      依然能发现大熊猫新鲜粪便

      前几天,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物研究所副教授杨志松从石棉返回了学校。自地震以来,他一直在公益海保护站调查、监测大熊猫。他发现,地震后依旧能在大熊猫过去活动的区域找到它活动的痕迹,比如拣到新鲜的粪便。不过,要寻找到这些痕迹,要走到远一些的地方。

      杨志松在小相岭山系时常一呆就是几个月,他最关注的是一只叫“淘淘”和一只叫“泸欣”的大熊猫。

      原来,小相岭山系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西南端,也是我国现有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由于历史上的垦荒、砍伐、放牧等人为干扰,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日益缩小和破碎化。中科院动物所教授魏文研究发现,这已严重威胁到大熊猫种群生存。为了避免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出现衰退,省林业厅于2009年3月将邛崃山系种群的大熊猫“泸欣”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异地放归。2012年10月,又将在卧龙野化培训基地出生的大熊猫“淘淘”在此地放归。

      “地震后,‘泸欣’和‘淘淘’仍在监测范围内,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生活状态良好。”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杨旭煜告诉记者,监测是通过红外相机拍摄、DNA监测和GPS项圈定位跟踪三种方式结合。

      不过,近期监测发现,“泸欣”的活动区域与其他大熊猫活动区域有重叠和交叉。研究者怀疑“泸欣”与其他大熊猫有交配、产仔,“但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杨旭煜说,如果红外相机直接拍摄到“泸欣”带着熊猫幼仔的画面,或者在“泸欣”活动的附近找到小熊猫的粪便,并从中找到“泸欣”的DNA,那么就可证明。

      对幼小的“淘淘”来说,首先要适应野外生活,并在野外活下去。4月是大熊猫发情季节,对“淘淘”是最危险的时间。由于今年“淘淘”活动区域与其他熊猫交叉不多,周边的大熊猫也不是很多,它已经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期”,并且很适应野外生活。

      从目前整理的部分资料看,地震后拍摄到了云豹、金猫等很多动物,在几个不同地点拍摄到了大熊猫。“这些资料还在整理,之后将和地震前拍摄的进行对比。”张洪说。

      科研:

      A、B种群可能会利用拖乌山进行交流

      芦山地震之后,“天堂岛”及其中的大熊猫深受研究者关注。

      省林业厅与美国华盛顿动物园立即合作启动了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容量评估。“这是对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承载量的研究。”杨旭煜说,需要了解此处适合多少大熊猫生活,才能决定放归多少大熊猫。

      5月初,中科院动物所与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建“小相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这是大熊猫小种群濒危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索大熊猫野化放归。而放归基地适应场,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也准备在灾后重建中扩建为200公顷,为大熊猫放归前提供更宽广的适应环境。

      为了改善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人工引入其他种群个体是一种方法,建设大熊猫生态保护廊道是另一种方法。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黄蜂告诉记者,生物保护廊道是物种利用的条带状植被带,以实现连接生境、防止种群隔离、维持最小种群数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拖乌山是连接小相岭山系大熊猫A、B种群的连接区域,研究者分析认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A、B种群可能会利用拖乌山进行交流。“拖乌山大熊猫廊道是我们认为的潜在廊道,至于大熊猫有没有利用,就需要长期监测。”

      如今,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国际(CI)联合进行的石棉县拖乌山大熊猫廊道监测已有半年,范围包括手爬岩、岔河坝、孟获城、栗子沟等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栖息地遥感分析,以及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等方式,不仅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还拍摄到大熊猫的其他伴生动物19种。

      黄蜂说,从监测可以判断野生大熊猫在拖乌山走廊带活动过,但具体有没有利用廊道进行交配,促进大熊猫基因交流,还需要长期观察。如果确定了走廊带的价值,下一步将会申请走廊带建设。(记者 陈四四 周万龙 摄 黄蜂 供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大熊猫“天堂岛”震后报告

  • 2013年06月2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小相岭高山湖泊

     

      大熊猫“淘淘”

     

      科研人员在小相岭山系进行大熊猫监测

      “泸欣”和“淘淘”仍在监测范围内

      背起干粮、带上仪器,6月4日-6日,石棉县林业局大熊猫工作人员余国宝和同事们又开始上山调查大熊猫了。这次,他们依旧穿行于莽莽小相岭山系,在一个叫大洪山的地方调查6条大熊猫固定样线。

      小相岭山系位于大渡河边的石棉县境内。山中生长着细叶楠木、银杏、水青树等珍稀植物,也生活着扭角羚、林麝等珍稀动物。这里,既有适合野生大熊猫生活的自然环境,但又因历史上人口增长、垦荒、砍伐、放牧等原因使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成为一个孤岛,无法与外界大熊猫进行基因交流,被称为野生大熊猫生活的“天堂岛”。

      “4·20”芦山强烈地震对“天堂岛”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的大熊猫“泸欣”和“淘淘”仍在监测范围内,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生活状态良好。震后,研究者加快了科研步伐,希望让此处生活的大熊猫种群不会衰退。

      探山:

      大熊猫放归基地适应场受损

      余国宝和同事们骑着摩托车从紫马保护站出发,顺着山路行进了7公里左右,才到达手爬岩样线起点。此时,需要徒步上山。

      沿着山沟,他们一路看到很多落叶阔叶林,丰实箭竹长到了5米高,竹笋也长起来了,高的有1米。他们还发现野鸡的粪便。再往上走到海拔2910米的地方,眼前出现针叶阔叶混交林,没分布有竹子,却拣到了豪猪背上的刺。继续走到海拔3180米,灌草丛多了起来,2米左右高的峨热竹覆盖在山间。这时,他们的干粮已经吃完了,可经过长时间爬山,肚子非常饿,他们就掰了几个竹笋剥了生吃。一边吃,一边穿过竹林,就来到山顶,只见三四匹马和四五只羊在悠闲地吃草。向四周望去,能看到一些树木倒塌,砸倒了一片竹林。远处的山坡,出现了一些滑坡。“监测大熊猫栖息地,每年一般进行一两次固定样线调查。”石棉县林业局野保股股长张洪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局里马上组织所有人员上山进行样线调查。

      调查显示,地震对小相岭山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地方山体垮塌,泥巴和沙子滚落进山沟;有的地方水源改变,以往有水的山沟断流;有的地方公路阻断,倒下的树木横亘在山路上;有的地方林木连根拔起,林地损坏……位于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已建成的大熊猫放归基地中,有面积20公顷的野外适应场,这是为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在放归前适应野外生活。为了防止大熊猫逃逸,在适应场周围围有围栏。距离围栏3米的树木因地震倒下,将围栏打烂,视频监控也遭受到一些破坏。

      张洪说,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并不集中,是零散的。比如,树木倒塌不是成片,是分散在各处林地。

      寻踪:

      依然能发现大熊猫新鲜粪便

      前几天,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物研究所副教授杨志松从石棉返回了学校。自地震以来,他一直在公益海保护站调查、监测大熊猫。他发现,地震后依旧能在大熊猫过去活动的区域找到它活动的痕迹,比如拣到新鲜的粪便。不过,要寻找到这些痕迹,要走到远一些的地方。

      杨志松在小相岭山系时常一呆就是几个月,他最关注的是一只叫“淘淘”和一只叫“泸欣”的大熊猫。

      原来,小相岭山系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西南端,也是我国现有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由于历史上的垦荒、砍伐、放牧等人为干扰,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日益缩小和破碎化。中科院动物所教授魏文研究发现,这已严重威胁到大熊猫种群生存。为了避免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出现衰退,省林业厅于2009年3月将邛崃山系种群的大熊猫“泸欣”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异地放归。2012年10月,又将在卧龙野化培训基地出生的大熊猫“淘淘”在此地放归。

      “地震后,‘泸欣’和‘淘淘’仍在监测范围内,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生活状态良好。”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杨旭煜告诉记者,监测是通过红外相机拍摄、DNA监测和GPS项圈定位跟踪三种方式结合。

      不过,近期监测发现,“泸欣”的活动区域与其他大熊猫活动区域有重叠和交叉。研究者怀疑“泸欣”与其他大熊猫有交配、产仔,“但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杨旭煜说,如果红外相机直接拍摄到“泸欣”带着熊猫幼仔的画面,或者在“泸欣”活动的附近找到小熊猫的粪便,并从中找到“泸欣”的DNA,那么就可证明。

      对幼小的“淘淘”来说,首先要适应野外生活,并在野外活下去。4月是大熊猫发情季节,对“淘淘”是最危险的时间。由于今年“淘淘”活动区域与其他熊猫交叉不多,周边的大熊猫也不是很多,它已经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期”,并且很适应野外生活。

      从目前整理的部分资料看,地震后拍摄到了云豹、金猫等很多动物,在几个不同地点拍摄到了大熊猫。“这些资料还在整理,之后将和地震前拍摄的进行对比。”张洪说。

      科研:

      A、B种群可能会利用拖乌山进行交流

      芦山地震之后,“天堂岛”及其中的大熊猫深受研究者关注。

      省林业厅与美国华盛顿动物园立即合作启动了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容量评估。“这是对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承载量的研究。”杨旭煜说,需要了解此处适合多少大熊猫生活,才能决定放归多少大熊猫。

      5月初,中科院动物所与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建“小相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这是大熊猫小种群濒危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索大熊猫野化放归。而放归基地适应场,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也准备在灾后重建中扩建为200公顷,为大熊猫放归前提供更宽广的适应环境。

      为了改善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人工引入其他种群个体是一种方法,建设大熊猫生态保护廊道是另一种方法。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黄蜂告诉记者,生物保护廊道是物种利用的条带状植被带,以实现连接生境、防止种群隔离、维持最小种群数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拖乌山是连接小相岭山系大熊猫A、B种群的连接区域,研究者分析认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A、B种群可能会利用拖乌山进行交流。“拖乌山大熊猫廊道是我们认为的潜在廊道,至于大熊猫有没有利用,就需要长期监测。”

      如今,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国际(CI)联合进行的石棉县拖乌山大熊猫廊道监测已有半年,范围包括手爬岩、岔河坝、孟获城、栗子沟等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栖息地遥感分析,以及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等方式,不仅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还拍摄到大熊猫的其他伴生动物19种。

      黄蜂说,从监测可以判断野生大熊猫在拖乌山走廊带活动过,但具体有没有利用廊道进行交配,促进大熊猫基因交流,还需要长期观察。如果确定了走廊带的价值,下一步将会申请走廊带建设。(记者 陈四四 周万龙 摄 黄蜂 供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