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 民生水利惠泽百万群众
在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村民投工投劳修建引水管道。
11月14日,攀枝花市水务局领导班子在“挂包帮”联系村调研。
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太阳能提灌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难题
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
12月16日中午,米易县白马镇棕树湾村,村民王正友忙着准备午饭。他打开家里的水龙头,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不断流出。“以前吃水都很困难,要靠打井、肩挑背驮,现在通自来水了,特别方便,再也不愁没水吃。”王正友笑呵呵地说。
棕树湾村村民生活的改变得益于“民生水利”工程的大力实施。2013年,攀枝花市水务系统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走基层听民意,办实事解民难,全年共解决农村人饮安全4.6万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36万亩;综合治理河道13.6公里,各项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着力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攀枝花市水务局局长马泽林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水利事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水利建设 问需于民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尽管过境水量非常充沛,但由于沟壑纵横、山高水深、落差极大,水资源很难得到有效利用,不仅影响人饮安全,还制约着当地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等农业产业发展。解决水的问题成为群众最大的期盼。
群众的需求,就是水利事业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攀枝花坚持“增水源、扩水网、强管理”原则,秉承“南蓄北引、大中小微结合、蓄引节提并举”的治水思路,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整合力量加快水利事业发展步伐。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水务部门通过下田间、到地头、访农户等方式,了解村情、村务及基层群众所求、所需、所盼,就“民生水利”建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尊重民意、吸纳民智、凝聚民心贯穿于“民生水利”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发挥水利设施最大效益的关键。攀枝花在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山区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和管理模式,农民受益显著增加。截至目前,全市3个区县、24个乡镇、86个村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累计面积达9.18万亩,节水948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
除了节水灌溉,“五小水利”工程也是群众需要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民生工程。攀枝花山地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2%,其中二半山区占山地的60%,这些地区无法修建骨干水利工程,“五小水利”工程(修建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成为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最有效的形式。
通过实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机制,当地群众建设激情十分高涨,并全程参与建设过程。2013年,全市共建成水窖(池)958口,整治塘坝12座,新建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210处。项目区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48万元,受益群众年人均可增收500至800元。
光伏提灌、江水上山、集中供水、节水灌溉,一个个惠民项目在攀枝花多点开花,建成一个造福一方,真正成为群众受益的民心工程。
领导带头 党员示范
从2009年秋冬开始,干旱似乎跟攀枝花较上了劲。“三连旱”、“四连旱”,年年抗旱年年旱,“水荒”成了政府和农家的心头大患。2013年,攀枝花再次遭遇旱情,全市31.1万余亩小春作物受影响,2.1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面对严重旱情,攀枝花市水务系统全体动员、全员出动,调查旱情,制定抗旱措施,全力争取抗旱资金,指导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科学实施水源调度。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始至终战斗在抗旱第一线。全市各乡镇实行抗旱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四个亲自”原则,即由“一把手”负总责,亲自安排、亲自落实、亲自督促、亲自检查,确保抗旱工作有效推进。
在抗旱过程中,全市实行“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责任体系,按照“周商旬汇”制度定期会商旱情,并根据旱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抗旱措施,确保了旱灾地区“生活不难、人心不散、社会不乱、林果不死、收入不减”抗旱目标的实现。
除了抗旱,边远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牵动着攀枝花水务工作者的心。今年以来,为落实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作,市水务局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以支部为单位,分8个小组赴8个边远民族乡镇进行水利规划调研,编制完成了8个对口帮扶边远民族乡镇水利发展规划。
盐边县格萨拉乡、温泉乡、箐河乡是攀枝花最偏远、基础条件最差的民族乡镇。市水务局机关党支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细致勘查,通过走村入户、开村民会议、写民情记录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20天内完成规划。目前,规划中部分工程已实施并即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攀枝花市水务局党组始终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始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全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攀枝花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挂包帮先进集体”、“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情系基层 对口帮扶
11月14日,仁和区大龙潭乡拉鲊村的村民们迎来了特殊的“亲戚”。当天,市水务局局长马泽林一行前往“挂包帮”对口联系村,走访慰问联系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挂包帮”活动是了解民情民意、帮助解决基层困难的具体体现。2013年,市水务局“挂包帮”活动帮扶对象调整为拉鲊村。该村位于金沙江沿岸,受地理条件影响,常年气温偏高,年降雨量小且蒸发量大,村域内常年干旱严重。
在“挂包帮”活动中,攀枝花市水务局党组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工作措施,科学详细制定了帮扶工作计划,在抗旱、防汛、农村人饮安全、“五小水利”、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加大支持指导力度,全面帮助拉鲊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干部职工不定期深入“挂包帮”活动帮扶村,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加强与乡、村干部群众的互动联系。
经过一年的努力,拉鲊村在水利工程、交通条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高,有效促进了帮扶村“三农”工作的发展步伐。
下一步,“挂包帮”工作将在水利项目资金上向对口联系乡、村倾斜,做好抗旱提灌站、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整治和高效节水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帮助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积极组织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新理念。
目前,攀枝花市水务局已按照攀枝花市委要求,启动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倾听一次群众意见、走访一次困难户、开展一次感恩的法制教育、建立一套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五个一”工作,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建设,让民生水利惠泽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