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湾湿地 成都之“肾”的美丽探索
环境优美的东湖生态湿地公园
成都市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内开满鲜花的绿道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首个湿地建设观察
有花有水空气好,到你们湖边烧烤下如何?不行,这里是生态湿地,不是公园。任红兵记不清拒绝过多少次这样的要求了。
11月1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首个建成的湿地工程——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工程接受验收。行走在湖边,作为成都白鹭湾湿地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红兵耐心地对市民进行科普讲解。
政府投这么多钱挖了几个湖值不值哦?会不会过几天水就臭了?
社会各界的关注,让任红兵感到压力。但他也明白,这也是白鹭湾湿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考验。
成都以“六湖、八片水生作物区”为重点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目前已分片启动兴建,其中锦城湖、白鹭湾水生作物区率先建成并正式开放。除安靖湖和龙潭水生作物区以外的其余湖泊——金沙湖、北湖、江安湖、青龙湖设计方案通过审查,计划于今年底启动,各示范区规模约1000亩左右,其中新都区1030亩北湖湿地示范区在明年春节前建成,龙泉驿区农田风光保护区“花田湿地”争取在明年年中建成。
面对“城市病”,生态修复工程刻不容缓,在不具备自然条件的情况下,逆势而为,需要决策的勇气和智慧
人造湿地:没有选择的战略选择
碧波荡扬,白鹭纷飞。
投入10亿元,3.3平方公里的白鹭湾湿地一期工程已建成开放。眼前1000亩宽阔的水面,让游人很难想像这里曾经还是交错的坡地。
没有水,就不可能有湿地;没有相应的水质保证,湿地也会变成没有生态意义的水潭。
但现实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缺水”已是天府之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白鹭湾生态湿地所处区域的水环境来看,这种矛盾尤其突出。
“流经这片区域仅一条陡沟河,水量水质捉襟见肘。”任红兵说,白鹭湾湿地一期规划的区域,除了上游面积较小的“荷塘月色”,没有其他现成的湖泊可以用于湿地。
数据显示,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工程投入超过10亿,全部完成则将花费20亿。“先天不足”,锦江区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建白鹭湾湿地?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锦江区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生态空间比重不高、空气水土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也随之显现。2009年,锦江区把生态作为发展目标的前置定语。2013年,锦江区启动建区以来最大的生态修复项目——白鹭湾生态湿地建设。
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建精品城区,锦江区还有更多战略考量:白鹭湾湿地所在三圣乡片区,已经打造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花们”迫切需要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与“五朵金花”仅一条绕城高速之隔的区域,城乡统筹的步子还落后,全域统筹的目标倒逼着锦江区“找”机会。
“白鹭湾湿地是环城生态区规划中的一环,也是锦江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生态项目,借此平台,两个问题都会得到较好的推进。”锦江区决策层表示。
建成真正意义的生态湿地,发挥湿地小区域调节生态功能,白鹭湾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修复生态:“去人工化”需要时间考验
坡地造湖,白鹭湾湿地要全部靠“挖”。
事实上,这个项目的实际土方填挖量达到约300万立方米,相当于要搬走一座底面积有4个足球场大、高度大约为30层楼的山。
一种担心仍然摆在人们面前: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城区“挖”湿地,会不会成为死水一潭?
10月底,已进入枯水期。白鹭湾湿地几大主要湖区水量充足,平均深度超过1.2米,水质清透。“陡沟河、东风渠引水,自建小型水库,加上天然降水,基本可以满足湿地用水。”锦江城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经理朱耘佐说,整个白鹭湾一期工程形状如同一只细长的哑铃,东西方向长约8公里,南北方向最短不到100米,因此,几个湖区也顺水自东向西排布,水系全程贯通。
湿地需要活水。湿地要发挥生态修复功能,最重要的还是水质的保证,才能构建起湿地的生态循环系统。
“白鹭湾湿地和其他湿地不同之处,是建造了一个前置水处理系统。”任红兵指着湿地上游一处生长着多种植物的区域说,“这是水质净化区,进去的是污水,出来的是清水。”中山市环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刘娟介绍,这支“生物净化队”占地2万多平方米,陡沟河的水进入湿地时首先通过管道到达水质净化区,完成杂草拦截、泥沙沉淀、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再由植物们降解氨氮、总氮、决磷等成分,等再流出去的时候,水质已得到较大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将来不再用这样的方式净化水质,通过数年的生态修复,湿地自己循环完成水质处理。”朱耘佐说。
显然,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湿地功能,白鹭湾“去人工化”还有待时日。
市民对自然休闲的向往、生态系统的维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多重诉求间找到平衡点,白鹭湾湿地正为环城生态建设探路
诉求博弈:市民需要公园还是湿地?
坡地造湿地不易,让这个“城市之肾”健康运行也不简单。
白鹭湾生态湿地建成开放后,游客越来越多,一些“微词”也传到任红兵耳朵里。
有市民抱怨:“这里咋个不能像旁边那些农家乐一样,摆几桌麻将呢?”有市民建议:“湖边可以搞点烧烤嘛!”还有人直接用行动说话——在湿地里玩起了吊床。
不就是个市政公园吗?在许多市民眼里,白鹭湾和其他公园没有两样。“湿地不是公园,前者注重生态保护性,后者注重休闲参与。”私下里,任红兵甚至希望游客不要过多地在湿地中停留,国内一些湿地因游客过多而导致生态被破坏的案例让他心有余悸。
他对某湿地印象深刻:“几乎见不到厕所,也见不到管理人员,垃圾箱用竹编的簸箕代替,非常原生态地让湿地完成它的功能。”
白鹭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是成都市首个针对湿地的社会组织,副秘书长何杨认为,对成都市民来说,城市湿地的概念比较陌生,需要长时间的科普积累。
市民已经感受到白鹭湾湿地与普通公园不一样的地方:在多处道路旁边的缓坡上,地面没有进行平整,许多已经枯萎的草茎杂乱无章地歪倒着,“我们不清理它们,让它们自然枯萎、再发芽。”一名工作人员透露,整个白鹭湾湿地,没有人工放养动物,“白鹭、野鸭,它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但另一种现实却摆在管理方面前,数平方公里的日常维护费用并不低。“以水质净化区为例,整套净化设备24小时开启,最多的时候有50个人在进行维护,成本可想而知。”
10月,白鹭湾湿地和一些花卉产业园区合作举办持续整月的成都三圣花卉展,其间向市民收取20元的门票。“这是自我‘造血’的一种尝试。”任红兵说,将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展商业活动,以此来减少政府投入。
在短期内,要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市民对“公园”休闲配套的要求,以及生态区“自我造血”之间寻求平衡点,并不容易。
“搞生态建设,政府大力投入是根本保障。”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效应不会短期内呈现,这是个长期过程;但是生态效应也将带来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值得政府“买单”。
目前,该区已着手二期工程方案的论证工作,将把这片湿地从绕城高速之外“迎”到之内,届时白鹭湾湿地的总占地面积将达到6.6平方公里。